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扶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9-10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劣(zhuō) 落(zhuì) 丽(xuàn) 名其实(fú) B . (hèng)    卑(lüè)     级(shè)      暴风雨(zhòu) C . (jīn)     祷(qǐ)      颠(bǒ)       接而至(zhǒng) D . (mò)      角(léng)    纶(jīng)     白雪皑(ái)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嘶哑    雾凇沆砀    朝辉夕阴    日出林霏开   B . 喉咙    墙倾楫摧    峰回路转    惟长堤一痕    C . 柔嫩    沙欧翔集    伛偻提携    泉香而酒洌    D . 漫游    日星隐曜    觥筹交错    云归岩穴暝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①真正懂得生活(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②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弘扬(精打细算 精益求精 精巧绝伦)、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品格。

  • 4. 经典诗文默写。
    1. (1) 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人生自古伤离别,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表现对友人的难舍难分,而王勃在《送少府之任蜀州》中却以“”两句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 
    4. (4) 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他在《卜算子•咏梅》中表现了梅花孤高傲世的情怀,词中写道:“。”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②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

    ④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③①②
  • 6.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去过最充实的日子,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会结束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文段中的主人公保尔历经磨难,炼成了钢铁般的意志。请结合原著写出两点保尔遭受到的不幸。

二、综合性学习(6分)
  • 7.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请你参加主题为“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探和之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你说说“和而不同”的含义。
    2. (2) 【宣和之理】“礼之用,和为贵。”“和”的思想,可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为了在校园营造和睦的学习氛围,请你拟写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3. (3) 【寻和之用】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的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
三、阅读(4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些藏在古诗中的月亮“运动”

    ①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等。“诗言志,歌咏言”,古人诗词中的月亮常常寄托着思乡怀远、高洁旷达、感喟时空等情感与思考,这些诗词往往多着墨于月亮的静态之美。

    ②描写月亮运动的词句,数量相对要少一些。从天文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这些诗文中了解月亮的三种“运动”。

    ③“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两句诗中描绘的是最常见的月亮“运动”,几乎人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其实诗里描述的是人行而非月动。人在行走时,近处可见物换景移,而月亮离我们极远,它与人的相对位置几无变化,因此我们看到月亮仿佛没有移动,一直在与人同行。古人还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等,也是一样的意思。

    ④王安石的诗句“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反映的则是月亮的周日视运动——因地球自转而导致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运动。例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写的是月出的情形,“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和王安石笔下的“月移花影”都写的是月亮升起到落下之间的情形,“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则描绘了月落的情形。月亮的周日视运动速度较快,位置移动明显,容易被人们察觉,因此古诗词中关于月亮运动的描写大都属于此类。

    ⑤苏东坡笔下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意思是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这两句则写出了两种情况,前一句指的是月亮的周日视运动,而后一句描写的应是月亮相对星空背景的运动。这种运动,如果不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断不可能写得出来。

    ⑥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指的是北方七宿相邻的两个星空区域。(如图)他们之间相距20度左右。在地球上观测,我们看到月亮、太阳、行星等在星空背景上不断移动着位置,这其实是地、月、行星公转运动的反映。月亮大约27.3天绕地球公转一周,称为“恒星月”,因此我们差不多一个月能见到它在星空中走过一圈。细心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天文现象,并且把月亮经过的轨迹称为“白道”。 

    ⑦和周日视运动相比,这一运动要缓慢得多,月亮大约1个小时才在星空中走过一个月面直径的距离,所以至少需要观察一个月才能一窥全貌。在《前赤壁赋》中,当晚从月出到月落,月亮一共走过了差不多六七度,大致是斗宿、牛宿之间三分之一的距离。若非苏子与客“饮酒乐甚”,彻夜流连,恐怕还真不易察觉这种天文现象。

    ⑧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文人鲜少知道月亮的这一运动,只不过是因为其时间尺度要大大超过诗文创作或者诗中意象所描绘的时间段,文学作品中记述较少而已。

    1.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从谈起,巧妙地引出藏在古诗中的月亮“运动”。指出这些月亮“运动”中有些是,有些是月亮的周日视运动和。 

    2. (2)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月移花影上栏干”描绘了月亮东升西落的景象,这是因地球自转而导致的现象。 B .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分别指斗宿和牛宿,是两片相邻的星空区域。 C . 因为地球的公转,导致月亮一天在星空中才移动六七度,这种天文现象难以察觉。 D . 有些诗文不仅能向我们传递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也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天文现象。
    3. (3) 下面【甲】【乙】两句分别出自古诗和歌谣,都描述了月亮的“运动”。请结合文本内容,判断哪一句中的月亮“运动”属于月亮的周日视运动,并说明理由。

          【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乙】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竹篓。(歌谣《月亮走,我也走》)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雪•梅花

    ①客居国外,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

    ②我的故乡虽是温带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一下雪,院子里的那株梅花怒放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地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

    ③“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缕,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

    ④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他随画随扔。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画梅难,写咏梅诗也难。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晨翁诗未成。”刘伯伯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再次举杯畅饮。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那是个清净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读着梅诗,感悟梅品,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

    ⑤抗战中,杭州沦陷。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中,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就展纸濡墨,画出那株劫后梅花。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思,年年常伴开时。惜取娉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

    ⑥匆匆又过三十年。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其中有我的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一遍遍凝望这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⑦海岛气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处赏梅,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的精神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

    ⑧客居国外,我发现外国人爱的大都是春的姹紫嫣红,那些没有经历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

    ⑨雪后初晴,春寒料峭,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数十年过去了,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

    1. (1) 文章第②-⑥段围绕梅花,回忆了四个令人难忘的情景。请参照所给示例,概括另外两个情景。

      情景一:在故乡外公教导我要学寒梅傲雪

      情景二:

      情景三:断壁残垣中我与友人赏劫后梅花

      情景四:

    2. (2) 文中多次出现对春雪的叙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 (3)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 , 再次举杯畅饮。(从加点词的角度)

      ②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从修辞的角度)

    4. (4)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所说的“中国人爱梅的情怀”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 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之不以其道        策:(

      真无马邪           其:(

      ③臣古之君人         闻:(

      ④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 . 潭西南而望 B . 中峨冠而多髯者 C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 学而时习之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 (4) 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咏素蝶诗

    【南朝】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2. (2)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深意?
四、作文(4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如旅途,旅途中有晴天里阳光沐浴的温暖,也会有下雨天风雨交加的迷茫;有行走坦途时云淡风轻的惬意,也会有攀爬险峰时意想不到的艰辛。风雨过后是彩虹,山的那边是另一种风景。

    请以“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叙事具体生动,抒情真挚自然,有一定的感悟;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③不少于5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