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4 浏览次数:7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丝绸之路是把中国文明向世界传播之路。“丝绸之路”源于我国独有的丝绸,下列制作丝绸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成茧 B . 煮茧 C . 剥茧 D . 手工抽丝
  • 2.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长身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能挑食和偏食。下列生活习惯合理的是(   )
    A . 用奶茶、饮料代替白开水 B . 多吃蔬菜、水果 C . 喝大骨头汤补钙 D . 吃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 3. 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顺利返回地球,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取回月球岩石样本进行探究。月壤中富含一种储量惊人的新物质氦-3,该物质可以参与核聚变,释放大量能量。如图是氦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氦-3原子内有1个中子 B . 氦-3原子核内有2个电子 C . 氦-3原子不是氦元素 D . 氦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g
  • 4. 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玻璃棒。下列关于玻璃棒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玻璃棒用水润湿 B .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C . 蒸发时,玻璃棒搅拌可以防止液体飞溅 D . 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散热
  • 5.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干扰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根据国家卫健委第八版诊疗方案,磷酸氯喹(C18H32CIN3O8P2)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医治新冠病毒的感染。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磷酸氯喹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2个磷原子构成 B . 磷酸氯喹中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8 C . 磷酸氯喹属于氧化物 D . 磷酸氯喹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6. 我国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某同学从合肥到西藏旅游,到达后发现,密封的糖果包装鼓起来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
    A . 袋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B . 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C . 袋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 . 袋内糖果的体积变大
  • 7. (2019·北京)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 8. 如图是物质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整个转化过程有两种有机物 B . 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H2 C . 转化②为化合反应 D . 丁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3:8
  •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某物质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B . 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C . 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 . 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 10.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B . 空气组成模型 C . 物质酸碱度模型 D .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模型
  • 11.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粉末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

    B

    HCl气体(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

    C

    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分别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并测量温度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 t1℃时,甲、乙溶液浓度相同 C . t2℃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D .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二、综合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无毒、质轻、强度高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理想的医用材料,可用作植入人体的植入物等。钛合金是以钛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钛合金的密度一般在4.51g/cm3左右,仅为钢的60%,一些高强度钛合金超过了许多合金结构钢的强度。钛合金在潮湿的大气和海水介质中工作,其抗蚀性远优于不锈钢;使用温度比铝合金高几百度,钛合金的工作温度可达500℃,铝合金则200℃以下。我国于1956年开始钛和钛合金研究:60年代中期开始钛材的工业化生产,现在依旧在研究。

    1. (1) 钛合金属于(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 (2)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写出一条钛合金的化学性质,推断钛合金的用途(写出一条即可)。
    3. (3) 生铁和钢是铁合金,是根据其中的来进行区分,请写出钢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结合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 (1)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写出利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较大,用于制氧气时,请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既可以收集氧气,又可以收集氢气的装置为
    4. (4) 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 15. 铜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下图我国古代制黃铜的原理。

    1. (1) 赤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2. (2) 写出流程中木炭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3. (3) 根据流程分析黄铜中包含的金属元素
    4. (4) 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6.          
    1. (1) 王欣同学上完体育课后买了一罐雪碧,在喝饮料时突然想到:易拉罐通常为铝的合金,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但是雪碧中有碳酸等酸性物质,为什么易拉罐没有被腐蚀呢?为解决这个问题,王欣和同学们一起向老师请教,共同査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 (2) (温馨提示)碳酸是弱酸,酸性较弱

      (提出猜想)1 易拉罐内壁有一层不与酸反应的保护膜

      2

    3. (3) (査阅资料)王欣和同学们査阅资料发现,易拉罐内确实有一层内膜,其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这种材料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不易被腐蚀。虽然已经得到答案,但同学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问题1:易拉罐的内膜真的耐酸吗?

      问题2:碳酸究竟能否与未经打磨的铝片反应?

      为探究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计划使用药品为:雪碧易拉罐(剪成条状)、稀盐酸、雪碧、未打磨的铝片

      探究问题1,同学们设计实验为:将剪成条状的易拉罐放入适量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只有几片溥膜残留,绿色的为易拉罐的外膜,无色的为内膜,由此得出结论,内膜的确耐酸。

    4. (4) 探究问题2,同学们设计实验为: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适量碳酸饮料中,观察并记录溶液的pH值变化。由于pH试纸难以测定碳酸溶液的pH值变化,因此改用pH传感器。一段时间后,pH值由2.83变成2.85,且铝片表面有气泡。同学们认为碳酸也能与未经打磨的铝片发生反应此时,有同学提出质疑,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也能产生气泡。为进一步证明碳酸能否与未经打磨的铝片反应,应再增加一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方案:
    5. (5) 碳酸在短时间内不能腐蚀铝片,但是盐酸可以与其发生反应。利用左下图进行实验,该装置的优点为
    6. (6) 试分析下图中,AB段气压上升的原因

    7. (7) BC段气压略微下降的原因
三、计算题
  • 17. 某同学将7.3%100g的稀盐酸滴入40g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恰好为无色。
    1. (1) 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2) 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当溶液pH>8.2时,酚酞为红色,当溶液恰好为无色时,计算出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填“偏大”或“偏小”或“没有误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