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统考...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下·濮阳期末) 下列生活中的传感器,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是(   )
    A . 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 B . 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 C . 控制电视机开关的遥控器 D . 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
  • 2. 下列有关电能开发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是因为火力发电无污染 B . 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做到干净、不产生公害 C . 电能的转换效率明显低于其他能源 D . 核能发电的优点是低成本、零污染
  • 3. 实现核能电池的小型化、安全可控化一直是人们的目标。现在有一种“氚电池”,它的体积比一元硬币还要小,就是利用了氚核β衰变产生的能量,有的心脏起搏器就是使用“氚电池”供电,使用寿命长达20年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质量数和电荷数为零的反中微子。氚核的半衰期为12.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氚核β衰变后放出的新核是 B . 氚核衰变放出的β射线是贯穿本领最强的射线 C . 经过12.5年后,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变为初始质量的 D . 氚核β衰变后,新核平均核子质量会增加
  • 4. 关于镇流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点亮日光灯时,产生瞬时高压 B . 启动器两触片接通时,产生瞬时高压 C . 日光灯正常发光后起限流和降压作用 D . 把日光灯两端电压稳定在220V
  • 5. (2020高二下·北京期中) 如图所示,在e、f间接上交流电源,保持电压最大值不变,使其频率增大,发现各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灯1变暗,灯2变亮,灯3不变.则黑箱a、b、c中所接元件可能是(   )

    A . a为电阻,b为电容器,c为电感线圈 B . a为电感线圈,b为电容器,c为电阻 C . a为电阻,b为电感线圈,c为电容器 D . a为电容器,b为电感线圈,c为电阻
  • 6. (2021·马鞍山模拟) 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0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4的能级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群氢原子跃迁时,只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 B . 这群氢原子跃迁时,只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钾发生光电效应 C . 用能量为10.2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D . 用能量为12.75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 7. 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有(  )

    A . A的转速减小,B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B . A的转速增大,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 C . A的转速增大,B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D . 无法判断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
  • 8. 现在部分手机已经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其中一种无线充电主要通过在充电器面板和手机背面各安装一个线圈来实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充电器线圈中通恒定电流,则手机线圈中将产生恒定电流 B . 若充电器线圈中通正弦交变电流,则手机线圈中将产生交变电流 C . 若充电器线圈中电流均匀增加,则手机线圈中电流一定均匀增加 D . 若仅改变手机线圈匝数,手机线圈两端电压不会发生改变
  • 9. 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通以如图甲、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在相同时间内两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Q:Q为(  )

    A . 1:2 B . C . D . 2:1
二、多选题
  •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物粒子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 B . 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计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 C .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D .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某个能量值的整数倍
  • 11.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简化电路图。发电厂的输出电压是U,用等效总电阻是r的两条输电线输电,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1 , 其末端间的电压为U1。在输电线与用户间连有一理想变压器,流入用户端的电流为I2。则(   )

    A . 用户端的电压为 B . 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U C .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1U1 D .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I1U
  • 12. 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并网成功发出第一度电,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俗称“人造小太阳”,是中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裝置,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实现首次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中有铀的同位素参与反应 B . “华龙一号”中进行的反应是核裂变 C . 两个发电装置中的反应都有质量亏损 D . 反应方程正确,且属于核裂变
  • 13. 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 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以恒定角速度 转动,线框电阻不计,匝数为10匝,面积为0.4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自耦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一只灯泡L(4W、100Ω)和滑动变阻器P,电流表视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灯泡正常发光,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 B . 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则电流表示数增大 C . 若将自耦变压器触头向下滑动,则灯泡会变暗 D .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
三、填空题
  • 14. 小明用某种金属作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

    1. (1) 图甲中电极K为光电管的(选填“阴极”或“阳极”);
    2. (2) 小明给光电管加上正向电压,在光照条件不变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小明将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慢慢滑动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情况是
    3. (3) 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则a光光子的频率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b光的强度。(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实验题
  • 15. 图甲所示是大型机械厂里用来称重的电子吊秤,其中实现称重的关键元件是拉力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挂钩上挂上重物,传感器中拉力敏感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拉力敏感电阻丝的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将所称物体重量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1. (1) 简述拉力敏感电阻丝的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原因
    2. (2) 小明找到一根拉力敏感电阻丝RL , 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再按图丙所示电路制作了一个简易“吊秤”.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约15V,内阻约2Ω;灵敏毫安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5Ω;R是电阻箱,最大阻值是9999Ω;RL接在A、B两接线柱上,通过光滑绝缘滑环可将重物吊起,接通电路完成下列操作.

      a.滑环下不吊重物时,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为某一合适示数I时,读出电阻箱的读数R1

      b.滑环下吊上待测重物,测出电阻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c.调节电阻箱,使,读出此时电阻箱的读数R2

      d.算得图乙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

      则待测重物的重力G的表达式为G=(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测得θ=53°(sin53°=0.8,cos53°=0.6),R1R2分别为1052Ω和1030Ω,结合乙图信息,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G=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五、解答题
  • 16. 一座小型水电站向远处的用户供电,已知它输出的电功率为5×104W,输电电压为2.5kV,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5Ω。在用户处安装降压变压器,使用户得到的电压为220V,求:
    1. (1)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
    2. (2) 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
  • 17. (2020高二下·赤峰月考) 放射性同位素 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代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 (1) 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 很不稳定,易发生衰变,其半衰期为5720年,放出β射线,试写出有关核反应方程。
    2. (2) 若测得一古生物体遗骸中 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此遗骸的年代约有多少年?
  • 18. (2020·红桥模拟) 如图所示,两根竖直固定的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d和bc,相距为L=10cm;另外两根水平金属杆MN和EF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动,MN棒的质量均为m=0.2kg,EF棒的质量M=0.5kg,在两导轨之间两棒的总电阻为R=0.2 (竖直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空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5T,磁场区域足够大;开始时MN与EF叠放在一起放置在水平绝缘平台上,现用一竖直向上的牵引力使MN杆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a=1m/s2 , 试求:

    1. (1) 前2s时间内流过MN杆的电量(设EF杆还未离开水平绝缘平台);
    2. (2) 至少共经多长时间EF杆能离开平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