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 创造宣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3 浏览次数:1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拜(chóng)    此(bĭ)    像(sù)    伤(zhōng) B . 养(juàn)    不(xiŭ)    和(xié)    辞(guà) C . (duò)    沙(mò)    鲁(dùn)    叶(sāng) D . 夫(nuò)    刻(diāo)    夫(jiāo)    单(diào)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像     繁植    倘若    用武之地    从天而降 B . 惯通    单调    封锁    哑口无言    先知先觉 C . 镰刀    枯干    茅草    走头无路    接二连三 D . 屋檐    瀑布    飞禽    一丝一毫    参天大树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美国军舰擅自进入南沙岛礁附近海域,消息传来,如雷贯耳 , 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 B .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达到10%就能使人不省人事 , 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C . 嚣张一时的暴徒,四处求援而未果,走投无路 , 只得放弃武力,出来向警方投降! D . 卢梭曾说,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拒绝嗟来之食 , 正体现了一种大义。
  • 4.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它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 . ①②⑤⑥④③ B . ⑥④①②⑤③ C . ①②⑤③④⑥ D . ⑥②⑤④①③
  • 5. 选出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①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②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③你不能________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

    A . 平庸    鲁钝    放任 B . 平凡    鲁莽    放弃 C . 平庸    鲁莽    放任 D . 平凡    鲁钝    放弃
  • 6.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B .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C .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D . 点滴的创造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
二、填空题
  • 7. 填空。
    1. (1)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代表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罗丹,(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等。歌德,(国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代表作有《浮士德》《》等。
    2. (2) 《易经》又称《》,家经典之一,相传是(人名)在狱中所作。
三、语言表达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语文老师在有关现代科技的综合性学习课上说:同学们,记得几年前美国女性总统竞选人卡莉•费奥里娜曾断言“中国人考试没问题,但他们不会创新,很缺乏想象力”。短短几年过去,就有外媒发文惊叹“中国已成创新之龙”!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井噴式”的科技成就,直接打脸“中国人缺乏创新力论”的同时,大大给国人打了气。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说法和下面一些科技成就热词热事,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高铁  微信支付  华为5G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嫦娥四号”探测器首登月球背面

    假如你上台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60个字内)

四、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理解。

    创新敢为天下先

    张  凡

    ①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刘宽胜曾讲到这样一段往事:国内石化大型乙烯装置系统的关键助剂,一度依赖进口,国外垄断企业常常漫天要价;当中国研发出优质关键助剂,国外公司扭转态度,反过来寻求与中国合作。刘宽胜感慨:“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高手竞技,我们必须自创一派‘中国功夫’,如果没有自己的一套本事,只能被动挨打。”

    ②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到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举世瞩目的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从钱学森、黄旭华到屠呦呦、南仁东,灿若星辰的名字,昭示着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和坚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做出巨大贡献。当此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尤需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③创新意味着攻坚克难。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就要在独创独有上施展作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敢于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深刻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上升,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国产航母跃然于世,无不充分说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正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④创新意味着敢为人先。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就要敢为天下先,激扬创新的自信和勇气。给地球做“CT”的“矿工院士”何继善,曾发现国内外教科书上关于传统电磁勘探理论的公式存在错误。当时不少人认为:教科书不可能错。但何继善与团队不盲从盲信,大胆突破国外理论,建构出全新的电磁勘探理论和公式。自主创新天宽地阔,万类霜天竞自由。科技创新,就要抱持强烈的信心和决心,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断抵达新高度。

    ⑤创新意味着只争朝夕。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也需要付出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努力。科技竞赛赛道长如马拉松,却又要求拿出短道速滑的拼劲。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方兴未艾,亦步亦趋不行,等待观望不行,必须增强紧迫感,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努力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持、创新支持。

    ⑥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科技工作者实干报国、奋斗圆梦的根本途径。在创新中建功立业、书写有价值的人生,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选自201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选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创新精神的?
    5. (5) 结合选文谈一谈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 (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2) 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4. (4) 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
    5. (5) 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 . 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 . 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 .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学生的精神

    陶行知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的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的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了一个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了裁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必使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还怎样讲改造社会?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改造社会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改造社会,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绝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有删改)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 (3) 下面的材料是原文中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起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诛十族。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倒方先生一笔锥。

    4. (4) 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