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

更新时间:2021-07-31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 1. [语文中的生活]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 )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①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 )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②一面shān( )( )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③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③的地方④在他们身后刮来lǐn( )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 (1) 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ǚ  yang  姗姗  凌 B . fù  yàng  珊珊  凛 C . lǚ yàng 姗姗 凛 D . fù  yàng  珊珊  凌
    2. (2) 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破折号②冒号③双引号④逗号 B . ①冒号②破折号③双引号④句号 C . ①破折号②冒号③括号④句号 D . ①冒号②破折号③括号④逗号
  • 2. 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近日,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暴涨,他们为了接种疫苗而颠沛流离地通宵排队。, B . 中国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着陆过程的9分钟惊心动魄 , 演绎了宇宙最难的降落。 C . 党员干部以身作则 , 是立身之本、为政之基和成事之要,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 . 乌云倏地占据了整片天空,狂风呼啸,电闪雷鸣,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吃苦”,以此来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 . 由于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得广西独具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C . 三个欧洲国家通信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中国5G网络的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 在泱泱稻田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人类粮食生产的历史高度。
  • 4.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 。 B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C . “飞来山上千寻塔”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D . “后庭花” 是曲名,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 5.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完成默写。

    阅读古诗文能启迪人生。杜甫《望岳》中的①““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人生高峰;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②“”启迪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③“”启迪我们要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诗人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请将这首诗完整地默写出来。⑤“

  • 6. [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有多宽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宽阔。请你走进“我的语文生活'实践活动中,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做广告]以“荔”会友,以“荔”叙情。灵山荔枝节将开展-系列活动,请你为活动策划两个项目,并为荔枝写一句广告词。(

      项目一:荔行龙武

      项目二:

      项目三:

      广告词:


    2. (2) [评招牌]右图是六峰山环山路的灵山特产荔枝醋店,说说你对招牌“人生何醋不相逢”的评价,字数在60字以内。

    3. (3) [对对联]灵山县龙润公司泰香粽厂想拟一副对联,但老板只写出了上联“龙润四海天下春”,请你帮他选出下联。( )
      A . 三阳开泰香满园 B . 泰香九州万家福 C . 传粽接代泰香王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 7. 古诗阅读
    1. (1)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 首联表明农家酒虽浑浊,但待客情谊却十分深厚,诗人描写自己在农家做客的感受,表达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 . “山重水复” 反衬“柳暗花明”,“疑无路”反衬“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C . 颈联运用对偶,描写了农人欢天喜地庆贺一年又一年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朴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 .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2. (2) 你会在哪些情景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佳句?
  • 8. 文言文阅读

    [甲]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忆]

    不二斋①,高梧三丈,翠樾②千重。城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 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春时,四壁下皆山兰。余解衣盘礴③,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释】①斋,屋舍,常指书房。②翠樾:绿荫。③盘礴:伸开两腿坐。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名:名字) B . 惟吾德(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C .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D . 蜡梅补(之:这里,指代“城西")
    2.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不/在高 B . 草色/入帘青 C . 可以/调素琴 D . 余/解衣/盘礴
    3. (3) 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方面对陋室的具体情形加以描绘,突出环境的清幽宁静以及主人情趣的高雅。 B . 乙文从夏秋冬春四个季节对不二斋周围环境进行细致描写,可以看出居住之人对居室的用心布置,乐在其中而不愿外出。 C . 甲文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媲美,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D . 甲乙两文都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4. (4) 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5. (5)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 9. 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选文,完成下列任务。

    我现在都还记得[A]那勃发的英姿。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在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头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A]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已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头。

    可以说,那头巨鲨简直像是在怒吼!鲜血从它那被刺中的地方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都变得浑浊不清了。我已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眼前一直这么模糊一片,直到海水突然稍稍清了一点,透出一点亮光,我才影影绰绰地看见,[A]正抓住鲨鱼的一个鳍,同它进行着殊死战斗。他一刀接一刀地往鲨鱼肚腹扎,但一直未能一刀毙命,也就是说,未能刺进它的心脏,给它致命的一击。鲨鱼挣扎着,疯狂地搅动着海水,被搅起的旋涡差点儿把我冲翻在地。

    作品名称

    作者

    [A]人物

    [A]性格特点

  • 10. 散文阅读

    桃之夭夭

    ①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棵桃树。

    ②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那些绿茸茸的桃子, 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藏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亲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里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特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強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腰,由我父亲说了算。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

    ⑦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地掴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一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穿了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边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冬天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常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⑨桃子成熟的时候,每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己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每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⑪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候,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亲已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

    ⑫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⑬冬天的时候,我看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⑭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付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1. (1) 文章以“桃树”为线索展开叙述,厘清文脉,在横线上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我家屋后有一棵桃树→①→ ②→桃树不再开花

    2. (2) 请对第⑧段画线句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

      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3. (3)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11. 课内阅读

    驿路梨花

    彭荆风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最高处。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 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晴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你们搞错了,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

    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 (1)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挨”、“延伸”、“消失”等词写出大山的绵延高大,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 B . 对小茅屋由内到外的细致描写,侧面表现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C .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词语间流露了“我们”有歇身之处后的愉快。 D .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梨花姑娘。
    2. (2) 下面对出现“梨花”的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们带来了欣喜和希望,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 .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C .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句中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在此处建立起关联。 D . “梦中恍惚 ……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梨花林和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
    3. (3) 下 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展现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社会风貌。 B . 文章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直接描写。 C . 文章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也不断升华。
三、作文(50分)
  • 12. 按要求作文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围绕中心选材,材料真实新颖,文从字顺;③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