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潭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154 类型:中考真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苦是人生的补药

    马相云

    ①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②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赤背顶着骄阳暴晒,于山谷中作“冷水浴”,雷鸣电闪中光着上身进行“雨淋浴”……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难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欲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③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④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⑤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人民日报》(2020年06月25日,本卷有删改)

    1. (1) 依次填入第⑤自然段中空缺处的三个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A . 出力  作为  吃苦受累 B . 出力  吃苦受累  作为 C . 作为  出力  吃苦受累 D . 吃苦受累  出力  作为
    2. (2) 请你为文章第③自然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 (3) 试分析标题“苦是人生的补药”的妙处。
  • 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材料二)

    2019年度“新时代湖南好少年”揭晓,湘潭市4名少年受到表彰。 湘潭县第一中学朱典同学读初中时,就立志传承青山唢呐非遗文化,带领一班爱好唢呐的同学肩负起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的使命。朱典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同时,他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先后获得“学习之星”“最美少年”“唢呐少年”“优秀学生会干部”“湖南省三好学生”等各种荣誉。岳塘区火炬学校罗浥畅同学从小就对非遗文化十分感兴趣,立志成为中华非遗文化的小传承人,彩纸折艺、纸影戏、剪纸、油纸伞、变脸等都是她的最爱。她经常说:“这么精湛的中华非遗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更需要我们去传承。”除了学习传承中华非遗文化外,罗浥畅还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她是同学心中的“小学霸”,多才多艺的“小才女”,师生眼中的“小帮手”,热心肠的“小姑娘”。

    ——“文明湖南”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纸影戏也叫“影子戏”,是湘潭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艺术。湘潭纸影戏被视为南方影戏的重要代表,承载着湘楚文化的历史积淀,并且与当地的社会组织、岁时节令和民间信仰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湘潭纸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成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民间戏曲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民间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湘潭的纸影戏的影像造型写意而内容写实,虽不及北方皮影造型华丽,但更侧重意境的表现。场景设置灵活而随性,人物故事叙述清晰。湘潭纸影戏的表演戏台一般只需一个简单的竹架结构,搭起一个仅能容纳三五人的空间,竹架正面撑平白布即为幕布,侧面架上可悬挂待用的影偶。空间虽不大,但对于一专多能、分饰多角的表演者来说,还是能闪转腾挪,得心应手。纸影戏大多活跃在广大农村,他们的队伍和行头都十分精简,三、五个艺人农忙时各忙各事,农闲或受请时再聚齐排练和演出。在农耕年代,这种灵活的演出方式使得纸影戏的流行十分广泛。

    --湘潭文明网

    1. (1) 对上述三则材料的概括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中小学教育始终。 B . 材料二充分说明,当代青少年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应该也可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C . 材料三介绍的作为民俗艺术的湘潭纸影戏,承载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艺术特性。 D . 三则材料都从不同角度让我们对学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 (2) 材料二中湘潭的朱典、罗浥畅两位同学能获评“新时代湖南好少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 (3) 如果罗浥畅等纸影戏爱好者将课文《木兰诗》创编成了传统纸影戏,准备在校内公演,请你联系材料三,以主持人身份,先向观众介绍这个节目的艺术表现特点。
  • 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汾河的圆月

    萧红

    黄叶满地落着。

    小玉的祖母虽然是瞎子,她也确确实实承认道已经好久就是秋天了。因为手杖的尖端触到那地上的黄叶时,就起着她的手杖在初冬的早晨踏破了地面上的结着薄薄的冰片暴裂的声音似的。

    “你爹今天还不回来吗?”祖母的全白的头发,就和白银丝似的在月亮下边走起路来,微微地颤抖着。

    “你爹今天还不回来吗?”她的手杖格格地打着地面,落叶或瓦砾或沙上都在她的手杖下发着响或冒着烟。“你爹,你爹,还不回来吗?”她沿着小巷子向左边走。

    邻家没有不说她是疯子的,所以她一走到谁家的门前,就听到纸窗里边咯咯的笑声,或是问她:“你儿子去练兵去了吗?”

    她说:“是去了啦,不是吗?就为着那卢沟桥……后来人家又都说不是,说是为着‘三一八’什么还是‘八一三’……”“你儿子练兵打谁呢?”

    假若再接着问她,她说这样说:“打谁……打小日本子吧……”

    “你看过小日本子吗?”

    ……

    汾河边上的人对于这疯子起初感到趣味,慢慢地厌倦下来,接着就对她非常冷淡。也许偶而对她又感到趣味,但那是不常有的。今天这白头发的疯子就空索索地一边嘴在咕鲁咕鲁地像是鱼在池塘里吐着沫似的,一边向着汾河边走。

    小玉的父亲是在军中病死的,这消息传到小玉家是在他父亲离开家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祖母从那个时候,就在夜里开始摸索,嘴里就开始不断的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什么时候说着她的儿子是去练兵练死了。

    可是从小玉的母亲出嫁的那一天起,她就再不说她的儿子是死了。她忽然说她的儿子是活着,并且说他就快回来了。“你爹还不回来吗?你妈眼看着就把你们都丢下啦!”

    夜里小玉家就开着门过的夜,祖父那和马铃薯一样的脸孔,好像是浮肿了,夹起来的地方突得更高了。“你爹还不回来吗?”祖母那夜依着门扇站着,她的手杖就在蟋蟀叫的地方打下去。

    祖父提着水桶,到马棚里去了一次再去一次。那呼呼地喘气的声音,就和马棚里边的马差不多了。他说:“这还像个家吗?你半夜三更的还不睡觉!”

    祖母听了他这话,带着手杖就跑到汾河边上去,那夜她就睡在汾河边上了。

    小玉从妈妈走后,那胖胖的有点发黑的脸孔,常常出现在那七八家取水的并口边。尤其是在黄昏的时候,他跟着祖父饮马的水桶一块来了。马在喝水时,水桶里边发着响,并且那马还响着鼻子。而小玉只是静静地站着,看着……有的时候他竟站到黄昏以后。

    假若有人问他:“小玉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呢?”那孩子就用黑黑的小手搔一搔遮在额前的那片头发,而后反过来手掌向外,把手背压在脸上,或者压在眼睛上:“妈没有啦!”他说。

    直到黄叶满地飞着的秋天,小玉仍是常常站在井边;祖母仍是常常嘴里叨叨着,摸索着走向汾河。

    汾河永久是那么寂寞,潺潺地流着,中间隔着一片沙滩,横在高高城墙下。在圆月的夜里,城墙背后衬着深蓝色的天空。经过河上用柴草架起的浮桥,在沙滩上印着日里经行过的战士们的脚印。天空在辽远的,高的,不可及的深远的圆月的背后,在城墙的上方悬着。

    小玉的祖母坐在河边上,曲着她的两膝,好像又要说到她的儿子。这时她听到一些狗叫,一些掌声。她不知道什么是掌声。她想总是一片震耳的蛙鸣。

    一个救亡的小团体的话剧在村中开演了。

    然而,汾河的边上仍坐着小玉的祖母,圆月把她画着深黑色的影子落在地上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日

    (原文刊载于1938年8月28日汉口《大公报》副刊《战线》,本卷有删减)

    (链接)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1. (1) 请联系《汾河的圆月》全文,分析小玉的祖父说“这还像个家吗”的原因。
    2. (2) 说说你对《汾河的圆月》第4自然段的理解。
    3. (3) 请你对《汾河的圆月》的末段简要进行赏析。
    4. (4) 《汾河的圆月》一文中记述了一节小玉奶奶与邻家的对话,链接材料《孔乙己》节选中也有一段孔乙己与掌柜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5. (5) 《汾河的圆月》一文和链接材料《孔乙己》节选,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都是在什么时节?这样的处理安排有什么妙处?
二、语言表达
  • 4. “大江班”响应学校号召,开展“阅读吧,大江少年”读书活动,你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主持人、“大江班”语文课代表小雯同学在开场发言时谈到了“社会的阅读现状”,并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张来自《201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图表(如图)。

    小雯同学问大家:这个图表反映出来的国民阅读现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小雯同学问到的这个问题,你心里的回答是:

  • 5. 班上的“读书大王”致远同学作了个简短的发言:“语文老师总是要我们读书,说‘阅读是有意义的’。我回家问爸爸:‘阅读有什么用啊?’,爸爸递给我这幅漫画(如图),说:‘孩子,漫画中那个人说的话,就是你问题的答案。’亲爱的同学们,你猜我看到的那句话是什么呢?”你会心一笑,举手回答:“报告大王,我猜这句话是:。”

  • 6. 轮到你发言了。你说:“说到‘阅读’,我想起了不久前读到的则新闻。”据《新京报》、新华社报道,2020年6月24日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中,有署名“湖北农民工吴桂春”的一页: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东莞图书馆在其官方微博上,及时转发了吴桂春在“读者留言表”上留言的图片,并作了简短而又温情的回复。你问大家:“如果你是东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在微博上回复一段怎样‘简短而又温情’的话?”
三、名著阅读
  • 7. 学习委员发言了:“亲爱的同学们,课本中推荐了名著阅读,大家看这张图片(见图),谁能说说这张图片取材于哪部作品?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故事情节?”甄思维同学抢先举手回答:“。”

四、课内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 (3) 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五、课外阅读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 , 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肤,虎狼食肉,岂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释】①祖:出行前祭祀路神的仪式。②预于次:排列在次等的位置。③蚋:吸血的昆虫。④噆:叮,咬。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齐田氏祖庭/预 B . 田氏视/众客和如响 C . 为之用/徒大小智力而相制 D . 非相为生之/人取可食者食之
    2. (2) 短文中田氏和鲍氏之子各持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 (3) 阅读短文,你有什么感悟?
六、诗歌鉴赏
  • 10.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
    2. (2) 尾联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请你联系全诗,说说诗人崔颢因何而“愁”。
七、句子默写
  • 11.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 (3)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4. (4) 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5. (5) 。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6. (6)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和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八、字词书写
  • 12.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注音,将相应的词语用正楷书书写。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qiú shì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hóng yáng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九、选择题
  • 13.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变(tuì)  推(chóng)  热(zhì)   新肺炎(guàn) B . 待(nüè)  隐(cè)     临(mó)     轻怕重(niān) C . (jiù)  铁(qiū)    狡(jié)    南辕北(zhé) D . 择(jué)  然(mù)     狂(chāng)  如坐针(zhān)
  • 14.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的书写讲究笔画和笔顺,如“曹”字的第三画应该是横折,“医”字的第三画应该是横。 B . “美国逆时代潮流,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莫衷一是”一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是错误的。 C . 古代诗文中,“桑梓”代指家乡,“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 这句话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三年的初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我觉得是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
  • 15. 下面文段的①②③④四句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次“大考”。

    ②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虽然整体上经受住了检验,但也暴露出不少缺陷和短板。

    ③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

    ④改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既是亡羊补牢,也是未雨绸缪。

    A . B . C . D .
  • 16.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项是(   )

    ①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组识,才最有力量。 ②只有在强大的组织领导下,抱团抗疫,共同进退,才能战胜病毒,回归正常。 ③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大海,才不会干涸。 ④疫情袭来,个人就是“天地一沙鸥”,微不足道。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②③①
十、作文
  • 1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2)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陶行知《创造宣言》)

    3)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表述经历、感受,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