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适用...

更新时间:2021-07-10 浏览次数:1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福田模拟)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已发现的 1 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 . 时间早 B . 多元化 C . 独特性 D . 一元化
  • 2. (2021·通州一模) 2020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的序言中写道:“这些文化在世界稻作起源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笔。”与该文化相关的遗址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二里头遗址
  • 3. (2021·封开二模)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    )
    A . 汉族的形成 B . 华夏族的形成 C . 结成炎黄联盟 D . 国家的形成
  • 4. (2021·定陶二模) 王国维说:“要想知道西周为何能够稳定天下,首先要从其制度进行了解……分封王室子弟的制度。”下列关于材料中“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受封者只有周朝王室子弟 B . 确保了西周王室永久的安全 C . 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D . 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 5. (2021七下·苏州开学考) 习近平主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 . 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 .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D . 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 6. (2021·槐荫一模) 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学科素养要求之一。以下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①战国时期,商鞅由魏入秦

    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④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A . B . C . D .
  • 7. (2021·成都模拟)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郡县 B . 削减侯国 C . 盐铁官营 D . 独尊儒术
  • 8. (2021·房山一模) 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中国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 . 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 . 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 9. (2021·成都模拟) 电视剧《大秦赋》讲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如果你是编剧,下面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 . 分封诸侯, 以护中央 B . 统一度量街、货币 C .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 . 设置军机处,加强集权
  • 10. (2021·黑龙江模拟) 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文景之治 C .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 . 百家争鸣
  • 11. (2021七下·苏州开学考) 如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可知此时期的特点是( )

    A . 政权分立 B . 民族冲突 C . 繁荣开放 D . 闭关自守
  • 12. (2021·船营一模)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国力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休养生息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 重文轻武
  • 13. (2021·云梦模拟) 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商鞅变法则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B . 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 .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D .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 14. (2020七上·侯马期末) 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扎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王朝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这段话描述了黄巾起义的(    )
    A . 背景和过程 B . 原因和影响 C . 背景和影响 D . 过程和影响
  • 15. (2021·广东模拟)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1·三亚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材料四: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截至2014年底,国家对新疆的财政补助合计16918亿元,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2010-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1%,增速跃至全国第4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摘编自《新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

    请回答:

    1. (1) 写出“华夏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
    2. (2) 材料二中“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魏主变北俗的主要措施。
    3. (3) 从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史实中,可以解读出哪些共同的历史信息?
    4. (4) 依据材料四,归纳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条件。
    5. (5)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 17. (2021·南山一模)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诸侯受封需具备何种资格条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秦统治者指的是谁?分别写出他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 (3) 材料三中,汉武帝“推恩”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在思想方面还有什么创新措施?
    4. (4) 据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对当今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 18. (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難,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都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据材料指出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