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6 浏览次数:8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19·天津)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粉碎 B . 湿衣晒干 C . 粮食酿酒 D . 石蜡熔化
  • 2. (2020·遵义)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样 B . 溶解 C . 过滤 D . 蒸发
  • 3. (2020·福建)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 . 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 .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 . 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 . 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 4. (2019·岳阳模拟)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 . 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 5. (2019·达州)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硬脂酸钠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 硬脂酸钠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 C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35 D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6.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B .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质量比是7:4 C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7. 酒后驾车伤人害己,“酒精检测仪”可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则x的值是(   )
    A . 7 B . 8 C . 9 D . 10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H等于11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含CO D . 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9. 同学们夏季郊游时,发现稻田里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中施用的复合肥是(   )
    A . NH4NO3 B . KNO3 C . (NH4)2HPO4 D . KCl
  • 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Ba2+、CO 、Cl- B . Fe2+、SO 、NO C . Na+、NO 、OH- D . Ag+、NO 、Cl-
  •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C

    用6%NaCl溶液配制3%NaCl溶液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 ,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3O4外,其余均为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中漏斗的作用只是防止倒吸 B .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 . 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铁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 . 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3O4和FeO
  • 13. (2021·抚州模拟) 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

    A . ①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B . ②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C . ③表示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 ④表示铁和AgNO3溶液反应
二、多选题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B

    氧化铜(木炭粉)

    氧气流中灼烧

    C

    盐酸(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D

    碳酸钙(氯化钙)

    加入足量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有一种不纯的Ca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K2CO3、CuSO4、NaCl、木炭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且溶液中残留有不溶性物质,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一定有Na2CO3 , K2CO3和MgCO3 B . 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 .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 . 样品中一定有木炭和MgCO3 , 可能含有Na2CO3、NaCl和K2CO3
三、填空题
  • 16. 用适当的元素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 (1) 2个氮原子
    2. (2) n个氧离子
    3. (3) 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4. (4) 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 17. 当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疾控专家强调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多通风、定期消毒等,人们在出门前、回家后可使用75%的乙醇溶液等消毒液对手部、衣物进行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醇俗称酒精,请写出乙醇的化学式:
    2. (2) 勤洗手,既要讲卫生,也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字母)

      a.农业灌溉用滴灌、喷灌

      b.利用新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

    3. (3) 为了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必须均衡营养、平衡膳食。小明某日午餐点了:红烧肉、清蒸鱼、米饭、矿泉水。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
    4. (4) 小明将塑料矿泉水瓶用完后放入了可回收垃圾箱中。目前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所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 1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氢元素和碳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不同。
    2. (2) 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元素;
    3. (3) 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 (4) 1、3、11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族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相同。
  • 19. 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 (1) 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填离子符号)。
    2. (2) 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 (2020·抚顺)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1)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 (2) 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
    3. (3) t2℃时,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4. (4)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1. 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请写出温室效应增强的一点原因;
    2. (2) 请写出一条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造成的危害;
    3. (3) 请写出防治酸雨的一点措施。
  • 22.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取用块状药品用夹取。(填仪器名称)
    2. (2) 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防止药品流下腐蚀标签。
    3. (3) 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 (4)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 23. 下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部分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中点燃红磷时,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实验二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检验b管生成气体的方法是
    3. (3) 实验三中鼓气除了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外,还为了
    4. (4) 实验四中①和③试管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实验中需要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的原因是
四、综合题
  • 24. 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属于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G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硫酸厂的废水,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标出)。

    1. (1) 写出C的化学式:
    2. (2)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 (3)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
  • 2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 (1) 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为什么?
    2. (2)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3. (3)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浸蚀,所以我们洗头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为什么?
  • 26.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 (1) 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填一种即可);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 (3) 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 27. 根据如图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2) 用装置A分解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内的固体应为(填化学式),该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
    3. (3) 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备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4. (4)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填“能”或“不能”)利用D装置制备和收集满H2
    5. (5) 装置E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8. 我们接触过的有些化学反应是无明显现象的。以下三个实验都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甲中能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溶液由色变为无色,该现象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
    2. (2) 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乙可通过滴加酸碱指示剂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了,实验乙中选用的酸碱指示剂是,写出实验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丙中,玲玲同学选用了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都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请你帮她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通入二氧化碳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取通入二氧化碳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展开了讨论。方案一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五、计算题
  • 29.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人体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用维生素B1泡水擦身可预防蚊虫叮咬,而且没有副作用。维生素B1的化学式为 C12H17ClN4OS,求:
    1. (1) 维生素B1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2) 维生素B1中碳、硫元素的质量比
    3. (3) 60lg维生素B1中含有g氯元素。
  • 30. 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和有关数据如下图。

    进行计算:

    1. (1)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