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平谷区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1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综合题
  • 24. 下表是 NaOH、Na2CO3、NaCl 的溶解度。依据表中数据和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温度/℃

    NaOH

    Na2CO3

    NaCl

    20

    109g

    21.8g

    36.0g

    30

    119g

    39.7g

    36.3g

    20℃时,向下列 3 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30g 三种固体,充分溶解。

    1. (1)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2. (2) 将②加热至 3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 . 变小 B . 变大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 25.            
    1. (1) 为保障主会场、酒店及周边5000户居民的需求,共修建7条天然气管线。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早露蟠桃在休闲大会期间将进入盛果期,届时将以鲜桃款待中外游客,蟠桃富含的营养素是

    3. (3) 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是休闲大会主场馆,其主体钢结构的主要成分是铁,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在钢材中加入铬元素可增强抗腐蚀能力。研究铬含量对某钢材腐蚀程度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26.        
    1. (1)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我国三星堆遗址最新出土的金面具备受瞩目。该面具为一整块金箔制作,最薄处仅有0.2毫米,这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性。

    2. (2) 青铜是一种铜合金,本色原是“古铜色”,因组成的差别,锈蚀产物不相同,导致出土的青铜器呈现不同颜色。以下锈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红色:Cu2O     B黑色:Cu2S      C绿色:

  • 27.              
    1. (1)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地,所产棉花纤维柔长、洁白有光,是棉花中的上品。棉花属于(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 (2) 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聚丙烯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丙烯(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8. 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 (1)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打开止水夹 K后,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生石灰、盐、氢化钙(CaH2)等。往发热包中加水,放热原理主要包括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原电池(金属粉、碳粉、盐)反应持续放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放热。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包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

    表为不同发热剂(均为30g)对不同食物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5min),图为自热米饭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试剂种类

    理论放热量/kJ

    矿泉水(250g)

    八宝粥(250g)

    △T/℃

    吸热量/kJ

    △T/℃

    吸热量/kJ

    H2O(30g)+MgCl2

    43.48

    25

    26.17

    22

    20.14

    H2O(30g)+Al2(SO43

    45.53

    26

    27.21

    23

    21.06

    H2O(30 g)+ AlCl3

    73.29

    38

    39.77

    32

    29.31

    注:△T=加热后食物温度一加热前温度

    使用加热包加热时应该注意: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加热过程中,要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的作用是
    2. (2) 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量更(填“高”或“低”)。
    3. (3) 写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推测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
    5. (5) 阅读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动车上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

      B为快速使自热火锅升温,应密封锅盖上的透气孔

      C自热米饭“自热”后保温时间极短,“自热”后需立即食用

      D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

  • 30. (2020·南县) 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 (1) 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2. (2) 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3. (3) “酸浸”时稀硫酸与镁矿石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31. 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化学、生产、生活等场境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I中混合加热时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请将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 (3) Ⅲ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Mn和
  • 32. 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 (1) 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能说明木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 33. 用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 (1) 试管1中生成的气体为
    2.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4. 用如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 (1)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5. 从图选择仪器,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 (1) 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 g。
    2. (2) 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3. (3) 若将NaCl转移至烧杯中时有部分固体洒出,则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6. 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

    1. (1) 反应后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填序号)。
    2. (2) 孔穴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再向孔穴4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不变色,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37. 请从A~D中任选三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三个计分。如图,在Y形管中进行实验。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金属活动性

    A:放入铁片;

    B:放入铜片;

    向A、B处加入

    A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B中无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铁>铜

    B

    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A、B分别加入等量红磷,

    用酒精灯在A底部加热

    A中红磷燃烧;

    B中红磷无明显变化

    C

    探究分子的性质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B:滴入几滴浓氨水;

    并塞紧橡胶塞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比较

    A:加入5mL水;

    B:加入5mL酒精;

    再向其中各加入一小粒碘

    A中固体几乎不溶解;B中固体溶解形成红棕色溶液

    相同条件下,碘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强

  • 38. 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时,了解到除了二氧化碳外,水蒸气等气体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并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查阅资料)硅胶和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用太阳灯模拟日光,对气体进行照射,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瓶内气体温度数据。

    (实验准备)利用如图装置收集气体。

    编号

    1

    2

    3

    4

    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甲同学利用编号为1、3、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曲线序号与上述装置编号一致);乙同学利用编号为1、2、4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解释与结论)

    1. (1)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
    2. (2) 编号为3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a→→d 。
    3. (3) 甲同学实验中选择1、3号气体的目的是
    4. (4) 乙同学得到“水蒸气可以引起温室效应”的结论,其依据的曲线是(填序号)。
    5. (5) (反思与评价)

      通过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利用编号进行实验也可以。

    6. (6) 下列降低大气中二氧化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填序号)。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三、计算题
  • 39. 84消毒液是家庭常用的消毒产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是: 。计算:将142g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求可制得多少g次氯酸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