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情况调研(三)(...

更新时间:2021-07-05 浏览次数:13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á)      然(qiāng)    入不出(fù) B . (chěng)    贯(jí)       词夺理(qiǎng) C . 育(bǔ)       诡(jué)      面面相(qù) D . (zuò)      度(cǔn)      谆教导(zūn)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太平洋垃圾带漂浮着超过8万吨以上的垃圾,这些垃圾主要是塑料制品。 B .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 C .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D . 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儒家经典—“四书” B . 《战国策》—编年体史书——西汉刘向 C . 《海底两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D .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文辞恭敬、恳切。
  • 4.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 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 . 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 . 这首诗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 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 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编辑时说:“请老师斧正!” B . 明天是老师六十周岁的生日,作为他的高足,我一定要前去为恩师祝寿。 C . 主持人说:“刚才这位嘉宾的讲话十分精彩,他已经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言。” D . 碰到刚开了一家连锁店的朋友,对他说:“老兄,我明天一定要惠顾你的新店。”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_______,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_______,更被强烈地升华为_______,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A . 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    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   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B . 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    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 C . 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  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 D . 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  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     民族面貌的代名词
二、句子默写
  •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1)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浣溪沙》)
    2.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3) 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4)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 (5) 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咏梅》)
    6. (6)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7. (7)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课内阅读
  • 8.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顾:    ②驽钝:

    2. (2)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受命以来,夙夜优叹。

    3. (3) 诸葛亮认为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
四、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宋代的地下樊楼》,回答下列小题。

    宋代的地下樊楼

    ①盛夏多雨,且雨量巨大,很多地方都无法避免一雨成涝的现象。其实早在宋代,我国的很多地方已经非常重视下水道工程,且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②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其中有记述他写开封的下水道:“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又谓之‘鬼樊機’。”宋代的京师有两座樊楼,其中地下的樊楼就是指代下水道,堪称“地下城”。说明在宋代,下水道已经修得相当宽大深长,甚至能容纳人生活,可不是一般的城市格局。

    ③宋代的下水道之所以修得如此“奢华”,首先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依据地理位置,地上建有明渠,可储水;开凿下水道的格栅为八字水口,通流雨水入渠非常便利,无内涝。这些特点在《宋史·河渠志》中都有详细记载。

    ④宋代如此重视下水道排水系统,还出于健康角度的考虑。在宋代,《琐碎录》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的记载。

    ⑤在宋代,不仅大城市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小城市也有,比如至今仍在使用的是江西赣州的“福寿沟”。

    ⑥在江西赣州,城市下方至今仍保留着一套排水暗沟,名叫“福寿沟”。这条“福寿沟”修建于北宋时期,与城市地上的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地上可储水,地下无积水,从未出现内涝现象。此后赣州福寿沟历代均有维修,至今仍在使用。前些年,许多城市因为暴雨发生内涝,而同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这其中就有福寿沟发挥了排洪的作用。因地制宜,科学统筹,排水顺畅,沿用至今,宋代的下水道工程真的令人赞叹不已。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排水设施修建得好,可以直接杜绝“城市看海”现象。雨过天晴,让人们可以优雅地抬头望彩虹,而不是狼狈地弓腰排积水。

    1. (1) 第③段中“奢华”,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 (2) 细读第③、④段,简要概括:宋代令人称道的下水道工程有哪些益处?
    3. (3) 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不仅大城市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小城市也有,比如至今仍在使用的是江西赣州的“福寿沟”。(

      ②前些年,许多城市因为暴雨发生内涝,而同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

      ③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4. (4) 第⑥段中说宋代的“福寿沟”沿用至今,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它“沿用至今”的原因有哪些?
  • 10. 阅读《外婆的小河》,回答下列小题。

    外婆的小河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莱、淘米、浆衣。

    “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莱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区,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展,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莱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而在楼群尽头,竟然真的显现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又震惊又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妤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

    (选自《精美微型小说读本》,有改动)

    1. (1) 依据小说的内容回答:

      ①外婆说“前边有一条小河”,对于外婆这样说的原因,“我”是如何推测的?

      ②外婆为什么“肯定地说”前边有一条小河?

    2. (2) 仔细体会第③、⑤、⑩段中的画线句,说说对于外婆说的那条小河,“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 (3) 小说第⑨段属描写,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4. (4) 文中“似乎”(第⑤段)、“仿佛”(第⑥段)这样的词语,写出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5. (5) 这篇小说具有象征意味。你认为文中的“小河”象征什么?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 11. 阅读《“不知道”是一件很棒的事》,回答下列小题。

    “不知道”是一件很棒的事

    ①妨碍人思考的,往往是知识。

    ②思考与知识,如水与油般不相溶。思考,是自行创造出什么;而知识,则是一股脑儿地搜集他人的产出。仅仅是搜集信息而让知识丰富,你不能就此认为这些是“自己想出来的”。明明借用了他人的知识,却误以为是“自己的点子”,这就大错特错了。人一旦变得习惯依赖搜索引擎,不假思索便可获得答案,长此以往将渐渐丧失生而为人的某种重要的功能。

    ③知识的查询之路虽然比思考之路好走得多,但是无论走得多么快,始终抵达不了终点。正如歌德所说:“谁不用脑子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一)

    在寻找“为什么”“是什么”的时候,如果运用搜索引擎,会立刻搜出无数看似答案的结果。但这些并不是答案,充其量只是“看似答案的东西”。当你因此而感到满足,认为“不知道的事,通过网络查询就能解决”时,你就再也不会花心思去思考了。如此一来,你将渐渐习惯身处舒适的“知识小屋”,待在里面就能获得本来应该历经冒险才能寻得的宝藏。

    ④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地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屏蔽信息。虽然“知道”并不容易,但是“思考”更加费力、更加困难。即便如此,我依然期许自己是一个“会思考”的人。当被要求“拿出点子来”的时候,你可能会精明地通过自己以外的媒介找到它,或者再附上自己的分析意见。但这样的工作态度,不可能变成你的愿景,也不可能获得社会好评。

    ⑤工作经验越丰富,思考就越困难。因为就算你不主动去检索,你所储备的知识还是会与日俱增。然而,知识有时候是助力,有时候则会成为阻力。

    “这种事,我早就知道了。”“你说的,我听过了。”(二)拥有知识的人在看待事情的时候容易自行选择,省略思考的麻烦,掌握诀窍准备答案。在任何领域,都存在着依循程序做事的老手。但是,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比“知道”这件事更悲哀的了。

    ⑦不论多么年长,都不应该忘记一无所知时的自己,随时让自己保持白纸状态。(三)当我感觉知识增加过多的时候,我便会进行删减,主动忘记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也会聆听最新的信息,但尽可能听过就忘掉。

    ⑧乍看之下,这样的行为好像与时代趋势背道而驰,但是只要再往前行,“感觉”和“思考”这未经使用的道路就是一条康庄大道。而思考的第二步,便是踏上这样的道路。所以说,“不知道”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1. (1) “不知道”在文中指的是
    2. (2) 第⑥段中,为什么“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比‘知道’这件事更悲哀的了”?
    3. (3) 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 一 )()    ( 二 )()    ( 三 )(

    4. (4) 纵观全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把“思考”与“知识”作了比较。请归纳:作者认为二者有何不同?
五、作文
  • 12. 命题作文

    曾经的毕业季,我们是看客;如今的毕业季;我们是主角。为梦想而努力的样子和匆匆的步履,校园的花花草草和留存在这里的欢声笑语……我们都悄悄珍藏。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懂得师长的爱与包容,也深切体会冋窗少年游的情谊,我们甚至格外留恋那或许以后再不能站在操场上看到的火红的旗帜、绚烂的云霞;最后也许我们自己还会给自己设计一个潇洒挥别的姿势……

    请以“毕业季中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3. 材料作文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这些事例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学习的方式是灵活多样、充满智慧的;学习过程中,观察体验至关重要;学习还需要不断地思考领悟: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质疑与实践……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