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中考语文3月份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1 浏览次数:1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茅飞渡江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2)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3. (3) 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4. (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5. (5) 请把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上片补写完整。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二、字词书写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在cāng máng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 (2)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hān zá在芦叶的清香里。
    3. (3) 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rú zuò zhēn zhān,身上像芒刺在背。
    4. (4)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duàn zhāng qǔ yì造出来的。
三、选择题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鼠年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喧嚣的城市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B . 回顾历次大阅兵,就像在聆听一首雄浑的交响乐,就像在欣赏一部隽永的共和国史诗。 C . 习近平总书记学养深厚,无论是中国的诗词歌赋,还是外国的史诗巨著,在讲话中常常信手拈来 D . 自复工复产以来,我市不少企业马力全开,生产订单不断地纷至沓来 , 实现了“开门红”。
  • 4.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电影《你好,李焕英》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无私的母爱,被不少观众评价其为笑中带泪的走心之作。(删去“其”) B . 疫情期间,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成分残缺,删掉“在……中”) C . 《朗读者》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D . 广东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他们感人的事迹值得可歌可泣。(搭配不当,删去“值得”)
四、语言表达
  • 5. 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问题。

    (我读报,我直播)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于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二: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地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地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

    此次抽组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医院抽红950人,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人纳入统一编组。此外,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红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场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医护人员中有不少人曾参加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亚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 6. 口语交际。

    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你在参加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呢?(不少于30字)

五、课内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鱼而取熊掌者也/屋俨然 B . 故不为得也/全性命于乱世 C . 所识穷乏者得我/呼尔而 D . 有所不辟也/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3) 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外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初,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思廉泣拜而去。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代王侑:隋元德太子之子,炀帝十三年南巡,以值留守长安,李渊攻克长安,立侑为帝。②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号。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何以也(益处) B . 及义旗京城时(战胜,攻克) C . 思廉厉声曰(说) D . 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答应)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见者咸叹日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3. (3) 细读文章内容,用原文说说姚思廉的“忠烈”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①最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老人捐款该不该收的话题引发一些讨论。其实,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老人,包括那些本来生活就相对不富足的人,他们在疫情中的捐赠,该如何看待和对待?

    ②灾疫无情,人间有爱。首先必须向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致敬。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时,很多人说得很平淡:“国家有难,当尽一份力。”而这份力,有的几乎是个人的全力,这是真正令人动容的地方。很多人听罢落泪,很多人则开始思考自己能为防控做些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对此类爱心行为的传播,不意味着、也不可能是要鼓励和倡导更多生活拮据的人出来捐款。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影响在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与爱,更激励有能力、有财力的人行动起来。换句话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这种捐赠本身的精神价值。

    ③话说回来,感动的同时,怎样避免捐赠人因超出能力范围的捐赠而影响生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学者认为以慈善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就是在道德感召下,公民自发完成的资金向需要帮助的人流动的过程。在许多人眼里,这“第三次分配”就像是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因此,无论从个人生活还是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温柔地拦下那些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实施捐赠的好心人,倡导一种“力所能及的慈善”。

    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前来捐款的老人劝都劝不住,怎么办?对于主动献出的爱心,总不能强制退回吧?同时,又该怎样准确识别一个人的捐赠符合其收入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工作人员的洞察、劝说,而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做一些“线串针眼”的精细活。比如有人建议,可以把老人的捐赠放入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则可以撤回,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再比如,捐赠机构是否可以和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网,当捐赠名单中出现本就属于社会救济的对象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劝导和保障工作。任何人的爱心都不应被辜负,更应该被珍惜。要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细致扎实的工作,让每一滴善意都能找到其发挥最大能量的方式。

    ⑤其实,当我们讨论“老人捐款该不该收”、倡导“力所能及的慈善”时,也意味着整个社会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深化。今天,当物质极大丰富,收入普遍提高,怎样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慈善和公益制度,确保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同时进一步缩小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起来以后带来的新课题。

    ⑥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慈善和公益背后的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刻入中国人的基因 , 也成为这个国家一路走来,战胜各类风险挑战的巨大动力。俗话说“危中有机”,疫情又何尝不是我们解决问题进而推动慈善和公益事业向前发展的一次契机?更深入的思考、更务实的举措,或许就可以从这次“老人捐款该不该收”的讨论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25日,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指出首先必须向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致敬,同时要避免“”;再解决问题,指出必须“”,倡导一种“力所能及的慈善”;最后阐述对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思考。

    2. (2) 下列选项与第⑥段画线句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B .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上》 C .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D .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苏轼
    3. (3) 面对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向意大利、伊朗、俄罗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有人认为这彰显我国互助精神,也有人认为我国疫情还未结束,国家尚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没必要向其他国家捐赠。请结合文意和现实,说说你的看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钢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

    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

    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了朝南的院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拉铃,我就能听到。“拉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

    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来到父亲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父亲墓碑前。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

    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蜜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边唠叨:“老獾爷爷还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小林猛地一惊:“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我们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我下周末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睛天,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美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有删改)

    1. (1) 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教治,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前面做了铺垫,埋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去格中空缺的内容。

      铺垫或伏笔

      作用

      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带。

      暗示老林救治动物。

      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无人来往。

      方便动物来去。

      为动物求助创造了条件。

      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医生。

    2. (2)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
    4. (4) 《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八、作文
  • 11. 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写作。

    《青年文摘》公布了2020年十大年度网络热词,“后浪”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邀请了著名演员何冰寄语年轻一代:“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时代的大潮奔涌,后浪推前浪,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后浪”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执着追求;敢于拼搏、勇于承担……

    请围绕“后浪”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作为时代洪流的一朵浪花,我们用责任与时代相遇,用奋斗向青春致敬,用美好和梦想有约,请你讲述你自己与时代的故事,写作一篇叙事类作文。

    要求:(1)根据自选任务,写作前先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位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3)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 12. 后浪将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时代发展,展望未来,请你想象二十年后你与同学相遇的情景,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1)填写题目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3)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九、名著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进到河房来,向知府已是纱帽便服,迎了出来,笑着说道:“我的老友到了!”鲍文卿跪下磕头请安。向知府双手扶住,说道:“老友,你若只管这样拘礼,我们就难相与了。”再三再四拉他坐,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

    ……

    又过了几日,在水西门搭船。到了池口,只见又有两个人搭船,舱内坐着。彼此谈及,鲍文卿说要到向太爷衙门里去的。那两人就是安庆府里的书办,一路就奉承鲍家父子两个,买酒买肉,请他吃着。晚上候别的客人睡着了,便悄悄向鲍文卿说:“有一件事,只求太爷批一个‘准’字,就可以送你二百两银子。又有一件事,县里详上来,只求太爷驳下去,这件事竟可以送三百两。你鲍太爷在我们太老爷跟前恳个情罢!”鲍文卿道:“不瞒二位老爹说,我是个老戏子,乃下贱之人。蒙太老爷抬举,叫到衙门里来,我是何等之人,敢在太老爷跟前说情?”那两个书办道:“鲍太爷,你疑惑我这话是说谎么?只要你肯说这情,上岸先兑五百两银子与你。”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

    1. (1) 向鼎称鲍文卿为“老友”,联系原著,说说他们间的友情是因何事建立起来的;再列举一组真诚交往的人物。
    2. (2)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鲍文卿的形象特征。
    3. (3)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中人,却也用三回写了鲍文卿这个身份低下的梨园中人。请结合选文和原著,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