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9 浏览次数:1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 (1) 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知不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嘉肴》)
    4. (4)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5. (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6. (6) 家国情怀,是诸葛亮“,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的勇敢担当;是杜甫“白头搔更短,”(《春望》)的愁苦焦虑;是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老骥雄心;是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爱这土地》)的深情告白……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和xù的春风吹遍淮北平原时,故乡的榆钱便登场了,它们穿着绿色的裙子,一个挨着一个,推推搡揉着,聚成一串串手心里宝贝着的铜钱的样,远远望去,仿佛一枚枚小巧的草帽,在阳光下随风晃动。肉滚滚的榆钱擔下来可以蒸成榆钱饭,若就着瓢香的蒜泥吃,好吃到能撑破你的肚皮。待到春末,干落的榆钱满街满xiàng飞着,飞到人们的头发上,钻入人们的衣领,人们也不去,反而喜气洋洋地笑着。看,这天飞舞的榆钱,不是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吗?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和xù()    )样    满街满xiàng()    )去

    2. (2) “漫天飞舞”中“漫”的意思是( )
      A . 水过满,向外流 B . 到处都是;满;遍 C . 不受约束;随便 D . 广阔;长
    3. (3) 画线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 (4)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这漫天飞舞的榆钱,不是给了庄户人家一个美好的期待吗?

  • 3. 校学生会开展“传统佳节与我同行”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元宵节,校学生会组织了猜灯谜大会,特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如下,请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

      敬爱的校长:

      为了宏扬传统文化,喜迎佳节,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特邀请您参加。

      校学生会

      3月3日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③该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下面是“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活动中的三道题,请回答。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之人约的是哪一天的黄昏之后?(

      A.正月初一         B.正月十五         C.五月初五         D.八月十五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是指(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③将下列春节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装点神州千古秀       下联:朝霞夕照染就江山................

      A.翠柏苍松    春万年               B.翠柏苍松     万年春

      C.柏绿松翠    春万年               D.柏绿松翠     万年春

三、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对于彭德怀的印象(节选)

    ①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私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使他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②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的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子、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贪吃的我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的竞赛中失败了,他在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前面低头认输。这位医生的吃瓜能力为他博得了“吃瓜汉”这样一个美名。

    ③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行为和语言中有一种坦白、爽快、正直的品质,我很喜欢,这些是中国人性格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④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就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    )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红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人们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⑤很奇怪地,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却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⑥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等,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我(    )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

    ⑦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红一军团“抗日剧社”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    )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是入月底。我把棉袄襄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兵身上。

    ⑧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孩子。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告诉了我一些关于他儿童时代的事情。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在西方人听来会感到惊奇,但是在中国却是极典型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常常     总是     似乎 B . 总是     常常     似乎 C . 似乎     常常     总是 D . 似乎     总是     常常
    2. (2) 请简要举例概括:作者眼中的彭德怀是怎样的形象?
    3. (3) 揣摩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 (4) “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孩子。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告诉了我一些关于他儿童时代的事情。”从《红星照耀中国》中,你应该了解彭德怀的一些经历。下面不是彭德怀童年经历的是(   )
      A . 六岁母亲去世,被后母赶出门,父亲把他送到婶母家。 B . 把祖母吸大烟的烟盘踢了,祖母要把他溺死。 C . 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修渠工,积攒的钱因为换了军阀变成了废纸。 D . 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5. (5) 上面文章选自美国记者的《红星照耀中国》,曾经易名为《》。书名中“红星”的含义是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新闻4月26日)今天,一到三年级小朋友正式开学啦!一大早,养正小学一组可爱的照片在家长群中刷屏: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联系上养正小学副校长洪峰,洪校长笑着解释说:“这确实是我们的创意,用我们的提倡的话来说就是: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上午,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洪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在佩戴体验的同时牢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围绕“一米帽”学校还开展了防疫知识问答、介绍我和一米帽的故事,评选最喜爱的一米帽,以及说唱一米帽防疫拍手歌等等,旨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材料二)

    保持距离,是时下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讲究。即便没有病毒肆虐,在公众场合也应适当保持距离。比如,银行取钱、机关办事、车站买票等,举凡需要排队,尤其一凑近就有探取他人隐私之嫌的场合,都应疏密有度、有条不紊。

    有个著名的美学原理叫“距离产生美”。一幅名画,两三米外欣赏妙不可言,硬贴近看,就是五颜六色和一堆麻点。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保持适当距离,会欣赏到对方的种种优点;走得太近,则会发现一堆毛病。更何况,每个人都需要私密空间,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大事小情。朋友之间,如果不分你我,看似亲密,其实脆弱,很可能因“越界”出现问题。反倒是一些始终保持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关系的朋友,能友谊长存。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选自陈鲁明《请保持距离》,《北京日报》2020年4月28日)

    (材料三)

    《清平乐》背后的宋人生活情趣

    张九龙

    在历朝历代的官帽中,大概没有比宋代更诗人眼球的。电视剧《清平乐》里,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

    关于其来历,有种绘声绘色的说法。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兄弟们也个个加官晋爵。不过,这些平时随便惯了的兄弟,没从过去的角色中迅速转换过来,上朝时没规矩,经常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却又碍于情面,不好发作。于是,他设计出一种新型官帽,在帽子侧边加了一对又硬又平的长翅,每边都伸出去半米。大臣们裁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点,都有被啪啪打脸的风险。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

    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宋朝官帽的学名叫“展脚幞头”。如果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留存于世的画像,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幞头”早有原型。隋唐时期的幞头是略微下垂,到了宋代,只不过把它给进一步拉直加长了。

    幞头最初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展脚幞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帽子。宋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凡男子皆戴。从古代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五代、辽、宋、金时期,不少门卫、乐伎甚至干活的仆人都头戴展脚幞头。

    为了行动方便,宋朝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多戴无脚幞头。由于当时官吏戴的幞头所用罗纱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后世便有了“乌纱帽”的说法。

    展脚幞头在宋代壁画和雕塑里屡见不鲜,但是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目前,仅1999年,从江苏泰州市一职中工地发现的宋代蒋师益墓中看到。蒋师益是名贡士,没有官职记载,但是墓里出土了一件展脚幞头。它高21厘米,通长达到了120厘米,是地地道道的“一米帽”。

    至于宋人为什么把幞头的造型给夸张化,王得臣的《塵史》说得很清楚:“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我们还可以从流行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上,很多具有实用功能的用品,会因为穿戴在外而被人们加以夸张化和装饰化。夸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达到极端,直至脱离了最初的结构和功能。

    (摘选自2020年5月1日《齐鲁晚报》)

    1. (1) 请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 (2) 养正小学“一米帽”一出现就登上热搜,请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阐释什么是“一米帽”。
    3. (3) 材料二中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 (4) 材料三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小学生戴“一米帽”上学的现象引起了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四、对比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送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江楼:位于杭州城东。②平沙:沙地。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竹柏影也(

      ④能江楼消暑否?(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平。

    3. (3) 《记承天寺夜游》和《江楼夕望招客》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月光。《记承天寺夜游》中将月光比作,《江楼夕望招客》中将月光比作。(用原文词语填空)
    4. (4) 《记承天寺夜游》和《江楼夕望招客》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五、作文
  • 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常听有同学说:我很烦恼,因为妈妈总是唠叨;我很孤独,因为同学不喜欢我;我很焦虑,因为学习总是让我倍感压力……成长的路上,难免有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你尝试不断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就会走出阴郁,迎来一片艳阳天。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