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更新时间:2017-11-30 浏览次数:698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面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sè)       跚(pán)      地(shū)     假(mèi) B . 恿(sǒnɡ)     立(zhù)      斑(lán)     行(zhuì) C . 待(nǜe)      窗(línɡ)     怪(dàn)     红(línɡ) D . 伏(quán)     迷(wǎnɡ)     香(shè)     高(jù)
  • 2.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B .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C .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D . 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 4.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倚立窗前,__________,观美景;夜眠围屋,__________,做美梦;端坐书房,__________,悟人生。

    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①② D . ②①③
二、<b >其他</b>
  • 5. 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污涩   虐待   跼蹐缩缩   为罪潜逃 

    ②班斓   丰腴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③感喟   料俏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④迷惘   窗棂   神彩奕奕   秾纤合度 

三、<b >书写</b>
四、<b >默写</b>
  • 7. 古诗文默写。
    1. (1) ,应傍战场开。
    2. (2) 不知何处吹芦管,
    3. (3)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4. (4) 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五、<b >综合性学习</b>
  • 8. 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关爱动物”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实践活动一:调查了解。

      为了调查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A.调查目的:

      B.调查形式:走访

      C.调查问题:①;②

    2. (2) 实践活动二:拟写广告。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字数不超过25个字)

六、<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有剩骨

      行甚远

      ③屠大

      ④一狼其中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 (3) 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熬鹰

        ①熬鹰,熬的是意志,鹰的意志,人的意志。谁的意志先消沉了,谁的精神先崩溃了,谁先软了,谁就服了输,谁就听命于对方。

        ②每一只被熬的鹰,都曾在那个暗夜之前,自由自在、酣畅淋漓地翱翔于天空。那时,千里平野、万仞高峰都在它的视野之中,长风生于它的翼下,白云环于它的首尾,兔蛇鼠狐,都是它的爪下之物,它如此骄傲,仿佛天空大地,都是属于它的独有领地。所以当它俯冲向那只走兔,想一击而中,却不料落入猎人设下的罗网时,它拼命挣扎,它不信它强健的翅膀和尖利的喙爪撕扯不破那稀疏的网眼。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它由愤怒扑击到垂头丧气,当它疑惑痛苦地四望时,猎人走来了。

        ③在接下来的那个黑夜里,猎人熬着它,猎人知道,鹰有多么桀骜不驯的性格,那是可生杀,不可死辱的英物,人要战胜这样的英物,只有让它服气,人熬鹰,也在熬自己。

        ④鹰被绑着翅膀,放在屋中的一条横木上,一灯如豆,闪闪烁烁。人望着鹰,鹰望着人,鹰想展翅飞腾,却跌落到横木下,多么丑陋啊,在鹰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耻辱。人似笑非笑着,把鹰从地上重新放回横木,又是人鹰对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是深夜了,人不睡,鹰也不睡;星辰一颗颗收敛了光芒,东方泛白了,鹰不睡,人也不睡。鹰眼中如冰的寒光一点点褪淡,人眼中的红丝一缕缕变密,第一夜,就这样在人和鹰的较量中,过去了。

        ⑤白天到来了,人不去做任何事情,守着鹰,同鹰一样,不吃、不喝,时间的脚无声地走,又一个黑夜到来了。

        ⑥人和鹰都疲乏到了极点,饿、渴、困,折磨得鹰由焦躁到昏沉,折磨得人由气血旺盛到气息奄奄。然而谁先吃那一口饭,喝那一口水,打那一会儿盹,谁就输了,永远输在了另一个面前,所以谁也在强忍着,到了最后,人和鹰靠的都不再是身体,而是意志。

        ⑦繁星闪闪,关键的时刻到来了,是人先一闭眼,“咕咚”一声倒在地上,混事不知地睡去,还是鹰先一闭眼,身体在横木上倾斜着,不管不顾地睡去呢?人的意志最终战胜了鹰,这个敢于猎鹰的人,浑身充满着勇气和力量,他在决定猎鹰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准备。鹰终于再也熬不住,它眼中的寒光已经变成了迷茫和疲惫,它的眼睛慢慢闭上,头一点,险些从横木上跌下来,人红红的眼睛升腾出一股火,那一瞬,人笑了。人飞快地拉了一下系在鹰腿上的绳,把鹰拉醒,鹰看人一眼,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恼怒,它强立了一会儿,又一次闭上眼睛,人又拉了一下,鹰再次醒来。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当一次次被人拉醒的鹰眼睛里闪露出温柔和哀求时,人望着鹰闭上眼睛沉沉地睡着了,自己也一头栽到地上,睡得昏天黑地。

        ⑧从那个黑夜开始,鹰在人的手里吃肉了,在人的手里喝水了。人一纵手,它便如一只离弦的箭,射向空中;人一招手,它便如一个回归的游子,飞落在人的臂膀肩头。人看向鹰的目光,爱怜之外更有敬佩;鹰看向人的目光,冷傲之中透着忠诚。人和鹰在心里互相看重,因为对他们来说,胜者虽荣,败者不辱。

        ⑨熬鹰,人首先战胜了自己的极限,然后才能战胜鹰;鹰即使被人征服,也只是行止听从于人,那搏击九霄猎取狐兔的本领、傲视天地的本性,丝毫未变。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6年8期)

    1. (1)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自由翔空,目空万物——————意志相搏,人终胜鹰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结合选文,说说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 (4) 结合选文说说你对题目“熬鹰”中“熬”字的理解。
    5. (5)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 11.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蜘蛛的智慧

        ①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②坚硬的甲胄,柔韧的皮甲,强壮的脚爪,宽大透明的眼睛和嘴巴上的钳子,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

        ③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液汁,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准备好了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整张网最牢固的第一根线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对于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来加固它,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

        ④三天以后,这个网就完成了;我想这个昆虫在新居生活,一定欢乐无限。它在周围往返横行着,仔细检查丝网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竟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汁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

        ⑤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这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假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了另一次战斗。与我的估计相反,这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

        ⑥有时,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如果它立刻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只苍蝇更大的惊惧,还可能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因无效挣扎而精疲力竭。

        ⑦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一个蛛网中。但当蜘蛛照常出网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它立刻主动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蛛网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个网,又着手去织一个新网。

        ⑧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个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张又一张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张又一张。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后,果然不能再织网了。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1. (1) 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2. (2) 文中用了“织网艺术家”“俘虏”和“侵犯”“欢乐无限”等词语分别来写蜘蛛和它的对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蜘蛛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 (4) 从蜘蛛的智慧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八、<b >命题作文</b>
  • 12.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