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质量调查(一模...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12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
    A . 重视民心向背 B . 宣扬君权神授 C . 实行等级制度 D . 依赖家族关系
  • 2. 康熙年间,苏州府吴江县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 .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 . 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 D .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 3.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 . 交子的出现 B . 坊市界限的突破 C . 商帮的形成 D .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 4. 黄宗羲肯定" 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这体现了黄宗羲的哪一思想(   )
    A . 反对君主专制 B . 工商皆本 C . 倡导法律至上 D . 人民主权
  • 5. 下图是《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它表明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   )

    A . 形成了发达的农耕文明和城邦国家 B . 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 . 地理环境有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建立 D . 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向周边地区殖民
  • 6. 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据此判断魏源著该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 通过学习西方增强国力来抵制侵略 C . 革新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 D . 提倡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思想观念
  • 7.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B . 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 .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D . 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 8. 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农民是中国人民之中的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见孙中山(   )
    A .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 .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 .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 .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9. 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B .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C .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 D .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10. (2019高一下·深圳期末)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    )
    A . 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B . 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C . 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 D . 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 11.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 . 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 . 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 D . 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12.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 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B . "机械化" 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C .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D .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 13. 伊拉克战争(2003.3.20—2011.12.18)之后,美国不得不与其他大国建立或者致力于建立名目繁多的战略伙伴关系,借助其他大国解决诸如反恐、防核扩散之类的重大问题,其单边主义已从独霸型转变为主导型。这反映出(   )
    A .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B . 美国和平外交取得了成功 C . 美国已放弃了单边主义政策 D . 世界对全球化问题的重视
  • 14. 18—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作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这一追求是基于(   )
    A . 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B . 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C .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 .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 15.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
    A . 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 B . 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C . 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 D . “家天下”由此开始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成为新的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 1565 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中国商人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 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 (2) 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其衰落的原因。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从全球战略利益以及抑制社会主义力量出发,作出了出兵干预的决定,并宣布为阻止中国大陆政府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政府的这些决定都是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之前作出的,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了中国内政。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什么"惹火上身",更不是因此而妨碍了解决台湾问题。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下册)》改编

    材料二: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可见,最终确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党内高层是经过认真讨论的。

    ——摘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改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以及"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直接原因。请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2. (2) 阅读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简析"一五"计划完成的重要意义。
  • 1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 年)

    请就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见解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