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17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尚书·禹贡》记载,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有“问鼎中原”和“逐鹿中原”的说法。这表明(   )
    A . 城市建设,古今第一 B . 文化郑州,历史悠久 C . 政治角逐,主场中原 D . 河南历史,底蕴厚重
  • 2.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 高超的绘画艺术 B . 古代城市的发展 C . 灿烂的隋唐文化 D . 遗址的保护传承
  • 3.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A . 佐证了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 B . 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C .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D . 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影响深远
  • 4. 汉武帝时,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这一做法(   )
    A . 开创郡国并行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壮大诸侯实力 D . 导致藩镇割据
  • 5.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下列那句话符合材料中的思想(   )
    A . 儒家的和谐思想 B . 儒家的德治思想 C . 法家的法治思想 D . 道家的无为思想
  • 6. 下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6

    A . 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相关的领域 B . 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C . 明清时期迅速转化为近代科技 D . 注重对自然界的探究
  • 7. 明清时期,市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江南地区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市镇网络,如佛山、景德镇、松江等商业名镇。其主要原因是(   )
    A .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坊市界限开始被打破 D . “交子”的出现
  • 8. 陈旭麓曾这样描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该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9.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二大”宣言就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 . 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 . 提出了由土地革命转向国民革命方针 D . 决定立即发动农民进行暴力革命
  • 10. 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横戈马上》说:“即便是突遇伏击,指挥官仍举着军刀,指挥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出来拼命往坡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林彪部署的3个团将乔沟内的日军分割成数段,并迅速进入沟内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该文描写的战役是(   )
    A . 平型关战役 B . 淞沪会战 C . 台儿庄会战 D . 百团大战
  • 11. “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与此相关的时代主题是(   )
    A . 工业建设 B . 政权巩固 C . 祖国统一 D . 民族团结
  • 12. 1971年,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说:“只是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才被长期剥夺,早被中国人民唾弃的蒋介石集团才得以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现在,这种不合理的局面终于改变过来了。”这是(   )
    A .   第27届联合国大会的成果 B . 美国帮助的结果 C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D . 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的表现
  • 13. 茫茫夜色中,查尔斯王子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后,乘坐皇家游轮离开香港。游轮的起锚处正是距此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登陆的地点。“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
    A .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 .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 . 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 .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 14. 1954~1965年,空军院校陆续进行调整。1958年,撤销一批预备学校、文化学校,先后成立空军学院、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以及通信、卫生等院校。至1965年底,空军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各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了培训场所。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 .   实战经验的增加 B . 综合国力的提高 C . 教育培训的加强 D . 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 15. 著名的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精神抖擞地重新出现”。据此对罗马法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 . 它包含《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 B .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C . 罗马法所维护的政治制度成为后世确立政体的典范 D . 罗马法与雅典民主制一样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参政机会
  • 16. 为发展工商业……纷纷创办私立城市学校……。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由此可见,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
    A . 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B . 适应了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C . 是由于职业塾师阶层形成 D . 适应了中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
  • 1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 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B . 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 C . 只适用于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材料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   )
    A . 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 . 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C . 导致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D . 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19. 1945年4月下旬,苏军完成对柏林的包围:5月2日,攻占柏林,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在此前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正式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明(   )
    A .   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转入进攻 B . 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 .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 20. 他的这部经典之作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为线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他是(   )
    A . 牛顿 B . 巴尔扎克 C . 托尔斯泰 D . 贝多芬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不同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汉唐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陆路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海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1.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试举当今时代一则实例说明材料一中所言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之间的传承关系,并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国的兴趣发生的变化。其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日记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说明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年表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

    1986年

    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

    2000年

    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2010年

    经济总量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2018年

    经济总量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1979-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3—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万人,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更便利生活条件、更良好营商环境、更多样发展机遇。

    ——摘编自王毅《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 (1) 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3. (3) 综上所述,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自己家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在每一个节点上,都用制度加以巩固。英国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成为对国王权力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法国前仆后继,以“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新理念推进革命发展,设计国家方向。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增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法两国确立新政治体制过程中的法律文件。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面对“失败”是如何“改变”的。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什么举措“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
    3. (3) 综上所述,请说明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经验。
三、论述题
  • 25. 请从下面材料中任取两个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的联系)

    时间

    事件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