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165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对新时代文学做出了全方位的展望和期待,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崇高风格的重倡与张扬。

    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他认为崇高首先表现为一种大美或壮美,这种美来自客观的融合;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都使人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默化,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动的感情所形成的伟大心灵。在郎加纳斯看来,“崇高”的基本内涵,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就文学而言,崇高之美是通过文学风格体现出来的,即崇高风格。郎加纳斯的崇高美学阐发了文艺的普遍规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崇高风格有着久远的传承。庄子散文的崇高风格基于其哲学的滋养,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自然万物的宏大形象以传达理想精神的崇高风格。屈原的诗歌充分展现了崇高风格的美学魅力,折射出屈原对“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国之衰微、民之疾苦的沉痛忧患。司马迁曾言“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也回应了郎加纳斯的观点:言辞的伟大来自思想的深邃。杜甫诗歌亦具崇高之美,诚如刘熙载所论“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诗的崇高之美,不惟来自对大自然阔大形象的捕捉与抒写,更来自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和对国运沉沦的忧愤。杜诗无疑诠释了崇高美学的根本特征: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美学在当代文学的演进中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而且似乎越来越变成了“禁区”。新时期以来理论者虽然“成功”解构了革命英雄主义崇高美学,但并没有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时代诉求的震撼人心的崇高美学。理论者从中国传统的作品中汲取英雄主义元素,并让人物经历古代或现当代事件,将其组构为“新的”崇高美学,这样的美学不可能蕴蓄思想的深度与博大,更不可能是作家“伟大心灵的回声”,所以,这样的美学是伪崇高美学。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学更与崇高美学无关,郎加纳斯指出,一个作家如果被金钱和享乐的贪求所腐蚀,“他们灵魂中一切崇高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至于不值一顾”。当崇高美学丧失,各种文学的“丑书”便出笼,当代文学的不良倾向到了不能不扭转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崇高美学,这是切合当代文学症候的一剂良药。他就如何在新时代缔造崇高美学所阐发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相信,新时代文学在继承中外传统崇高美学、总结革命英雄主义崇高美学的基础上,必将产生出新的崇高美学,迎来一个文学的高峰时期。

    (摘编自安涛《新时代文学呼唤崇高风格》)

    1. (1) 下列关于古罗马文论家郎加纳斯及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论述相吻合的一项是(   )
      A . 在西方美学史上,郎加纳斯对崇高美学的论述既是最早的,也是最深刻的,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B . 郎加纳斯认为,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对人潜移默化,因而决定着人们向往、热爱崇高的理想情趣。 C . 郎加纳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而伟大心灵的形成,离不开丰富思想和激动情感的滋养。 D . 郎加纳斯曾提醒作家抵制金钱和贪欲对灵魂的腐蚀,当代文学“丑书”的出笼,正是由于未曾听从他的劝告。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引用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学和作家、艺术家使命责任的论述,充分彰显了本文讨论崇高美学的现实意义。 B . 次段集中评述郎加纳斯的崇高美学思想,为本文作者新时代要创造新的崇高美学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论据。 C . 第三段连续列举庄子散文、屈原诗歌、司马迁史传和杜甫诗歌四个例证,分析了中华文化中崇高风格的久远传承。 D . 第四段由正面论述转向对不良倾向的批评,集中批判了伪崇高美学和拜金主义所催生的文学“丑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生而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庄子哲学主张“物我为一”,促成了其散文以宏大形象传达理想精神的崇高风格。 B . 清代刘熙载所言“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正体现了杜诗源于诗人自然、人生、家国情怀融合的崇高之美。 C . 解构者企望摘取、组构英雄主义崇高美学元素而创造“新的”美学,因其缺少伟大心灵、思想蕴蓄,只能陷于失败。 D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承崇高美学的优良传统,新的革命英雄主义崇高美学就会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主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尚书》里的“民为邦本”,到《礼记》里的小康图景,数千年的民族冀望最终落实于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与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被定格在举国事业的高度,以远超西方国家选举周期的时间跨度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脱贫攻坚战略始终保持如山定力,一往无前稳步推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顶层设计逐层细化。来自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300多万名干部进入贫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手持“责任状”来到扶贫一线,为脱贫攻坚奉献出自己的时间与热情,甚至生命。最近10年,投入脱贫事业的资金年均达千亿元;有960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落实于脱贫实践。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还在于,它让人们看到了在西方价值观之外,还有一种来自东方的解答。摆脱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答卷。中国在这方面取得成绩,相当于在国际社会共识性最强的议题里,展现中国的制度与文化优势。脱贫攻坚,由此构成了文化自信在今天的一个重要来源。当代中国人,以肉眼可见、亲身感知的方式,理解了何谓“历史跨越”。

    (摘编自《光明日报》关铭闻《写在大地上的史诗-从文化视野看脱贫攻坚》)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

    材料三

    俄罗斯专栏作家米哈伊尔·莫洛佐夫撰文指出,中国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消除贫困的斗争中,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帮助村民推广、销售产品,为战胜贫困创造了更有利条件。俄新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综合采取多项措施,使贫困地区也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文章表示,中国政府和企业为农村灌溉项目等提供补贴,修建了道路,改善了供水网络,还为长期贫困的村庄提供教育资源和有针对性的财政援助。南非广播公司日前在其网站推荐纪录片《摆脱贫困》,影片讲述了中国成功消除贫困的故事,展示出“应对贫困的艰巨斗争需要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中国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政府向贫困村派出优秀人才担任“第一书记”,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脱贫致富。

    (摘编自人民日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外国媒体热议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材料四

    1963年时,肯尼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的1.5倍。但到2020年,中国仅用了数十年就使逾8.5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成为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一个目标的首个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发展往往维系于对城市和中心区的投资,但中国在其减贫努力中却优先考虑农村地区,而且农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行动为肯尼亚的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经验。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业领域经历了一系列进步,从自给自足到综合性农业生产的转变为绝大多数中国农村人口赋予了经济能量。与中国一样,肯尼亚必须将传统的单一农业发展为由科技推动的多方面工程,如此方能实现农业价值链的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率。肯尼亚72%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减贫方案应针对这一群体,而农业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和粮食安全的最有力工具。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肯尼亚的耕作方式也应基于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措施。肯尼亚依然首当其冲地承受着全球变暖的影响,肯尼亚必须高度重视环保,包括水土保持。在各国努力使经济摆脱疫情引发的动荡之际,绿色复苏成为优先事项。农业是兑现这一承诺的重要工具,还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因此,肯尼亚需要借鉴来自全球的最佳做法,同时提高本国能力,从而对减贫问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在利用农业实现农村转型、加速包容性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肯尼亚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肯尼亚学者:中国脱贫提供“良好经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派出300多万名党政机关干部进入贫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和赞誉。 B . 我国有960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最近10年,投入的脱贫资金年均达千亿元:这些都是脱贫攻坚的“大手笔”。 C . 以五年为一周期,我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阶段是1990-1995年,而进入21世纪后,减贫人口每个周期都多于20世纪各周期。 D . 列于中国贫困户致贫原因前三位的是因病致贫、技术和劳动力短缺及资金短缺,其余单项原因,致贫比例都在10%以下。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提出“民为邦本”,《礼记》很早就描绘了小康图景,先民的期望和愿景,经历多年接续推进的脱贫攻坚,终于成为了现实。 B . 摆脱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的价值理念和实践为此提供了来自东方的解答,这体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C . 依据材料二图一,我国2000—2005年减少贫困人口最多,是唯一减贫超过3000万人的周期,可见这五年的脱贫攻坚成效最为显著。 D . 俄罗斯、南非和肯尼亚的学者、作家和媒体关注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视角及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都表达了肯定、赞赏的态度。
    3. (3)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在肯尼亚学者看来,中国经验对肯尼亚的减贫和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园

    废名

    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叫阿毛,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桃园简直是王老大的另一个名字。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再没有别个种了这么多的桃子。

    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这也不能够叫桃园热闹,衙门口的那一座“照墙”,而照墙距“正堂”还有好几十步之遥。照墙外是杀场,自从离开十字街头以来,杀人在这上面。

    桃园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但这时常惹得王老大发牢骚,城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他的桃子吃。他的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兜了花回去。上城墙看得见红日头,这是指西山的落日,这里正是西城。阿毛每每因了这一个日头再看一看照墙上画的那天狗要吃的一个,也是红的。

    当那春天,桃花遍树,阿毛高高的望着园里的爸爸道:

    “爸爸,我们桃园两个日头。”

    话这样说,小小的心儿实是满了一个“红”字。

    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

    秋深的黄昏。阿毛病了也坐在门槛上玩,望着爸爸取水。桃园里面有一口井。桃树,长大了的不算,又栽了小桃,阿毛真是爱极了,爱得觉着自己是一个小姑娘,清早起来辫子也没有梳!桃树仿佛也知道了,阿毛姑娘今天一天不想端碗扒饭吃哩。爸爸担着水桶林子里穿来穿去,不是把背弓了一弓就要挨到树叶子。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一手抱大的!——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有一回一箩桃子都踢翻了,阿毛一个一个的朝箩里拣!天狗真个把日头吃了怎么办呢?……

    阿毛看见天上的半个月亮了。天狗的日头,吃不掉的,到了这个时分格外的照彻她的天,这是说她的心儿。

    秋天的天实在是高哩。这个地方太空旷吗?不,阿毛睁大了的眼睛叫月亮装满了,连爸爸已经走到了园的尽头她也没有去理会。月亮这么早就出来!有的时候清早也有月亮!

    古旧的城墙同瓦一般黑,墙砖上青苔阴阴的绿,她曾在一户人家院子看见一棵橘子树,那叶子真绿啊!

    这个也逗引阿毛。阿毛似乎看见自己的眼睛是亮晶晶的!

    她慢慢又一句:

    “爸爸,我们来年也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

    “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你晓得你爸爸活得几年?等橘子结起橘子来爸爸进了棺材!”

    王老大向他的阿毛这样说吗?问他他自己也不答应哩。但阿毛的橘子连根拔掉了。阿毛只有一双瘦手。刚才,她的病色是橘子的颜色。

    桃树已经不大经得起风,叶子吹落不少,无有精神。

    阿毛低声的说了一句:

    “桃树你又不是害病哩。”

    她站在树下,抱着箩筐,看爸爸摘桃,林子外不像再有天,天就是桃,就是桃叶,是这个树吗?这个树,到明年又是那么茂盛吗?那时她可不要害病才好!桃花她不见得怎样的喜欢,风吹到井里去了她喜欢!她还丢了一块石头到井里去了哩,爸爸不晓得!(这就是说没有人晓得)……

    “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

    王老大走到了门口,低下眼睛看他的阿毛。

    阿毛这才看见爸爸脚上是穿草鞋,——爸爸走路不响。

    这时月亮才真个明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王老大坐下板凳脱草鞋,一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

    “我睡不着。”

    “阿毛,你手也是热的哩!”

    阿毛心里晓得爸爸摸她的脑壳,又捏一捏手,枕着眼睛真在哭。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闩了门再去点灯。

    半个月亮,却也对着大地倾盆而注,王老大的三间草房,今年盖了新黄稻草,比桃叶还要洗得清冷。

    其实,就王老大说,世上只有三间草房,他同他的阿毛睡在里面,他也着实难过,那是因为阿毛睡不着了。

    阿毛想起一个尼姑,什么庙的尼姑她不知道,记得面孔,尼姑就走进了她的桃园!

    那正是桃园茂盛时候的事。阿毛一个人站在篱墙门口,一个尼姑歇了化施来的东西坐在路旁草上,望阿毛笑,叫阿毛叫小姑娘。尼姑的脸上尽是汗哩。阿毛开言道:

    “师父,你吃桃子吗?”

    “小姑娘,你把桃子我吃吗?阿弥陀佛!”

    阿毛回身家去,捧出了三个红桃。阿毛只可惜自己上不了树到树上去摘!

    现在这个尼姑走进了她的桃园,她的茂盛的桃园。

    阿毛张一张眼睛,张了眼是落了幕。

    阿毛心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只晓得她是病。

    “阿毛,不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桃子好吃。”

    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突然一张,上面是屋顶。如果不是夜里,夜里睡在床上,阿毛要害怕她说了一句什么叫爸爸这样!

    桃子王老大为得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了他的巴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见这两个字!

    “现在那里有桃子卖呢?”

    听声音话是没有说完。慢慢却是“不要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睡不着的是王老大。

    窗孔里射进来月光。

    1927年9月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叙事上选用了儿童视角,通过儿童纯真的眼睛展示了热闹而孤单、绚烂而萧索、茂盛而冷寂的桃园,给人以鲜明的真实感。 B . 小说中尼姑走进桃园,对着生病的阿毛笑,叫阿毛小姑娘的场景描写,温暖纯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增添了作品的亮色。 C . 王老大一生含辛茹苦,他爱女儿却没有照顾好女儿,爱家庭却没有留住妻子,他的人生际遇,让人咀嚼体会到生活的苦涩和伤感。 D . 桃园在作品中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它还是和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处所。桃园的兴衰也演绎着王老大和阿毛一家生命的故事。
    2. (2) 小说对女孩阿毛这一形象的刻画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并有着丰富的寓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 (3) 废名曾指出“就表现的手法说,我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废名小说具有诗化特征,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寔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永嘉初,固辞骁骑将军,请还凉州,许之,改授议郎。父轨卒,州人推寔摄父位。军士张冰得玺,文曰“皇帝玺”。群僚上庆称德,寔曰:“孤常忿袁本初拟肘,诸君何忽有此言!”因送于京师。寔下令国中曰:“忝绍前踪,庶几刑政不为百姓之患,而比年饥旱,殆由庶事有缺,窃慕箴诵之言,以补不逮。自今有面刺孤罪者,酬以束帛;翰墨陈孤过者,答以筐篚;谤言于市者,报以羊米。”曹佐高昌隗瑾进言曰:“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窃谓政刑大小,与众共之。若善恶专归于上,虽赏千金,终无言也。”寔纳之,增位三等,赐帛四十匹。寔知刘曜逼迁天子,遣太府司马韩璞、灭将军田齐步骑一万,东赴国难。命讨虏将军陈安、故太守贾骞各统郡兵为璞等前驱。复遗南阳王保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孤州远域,是以前遣贾骞瞻望公举。中被符命,骞还军。忽闻北地陷没,寇逼长安,麴允持金五百请救于崧,是以决遣骞等进军度岭。会闻朝廷倾覆,为忠不达于主,遣兵不及于难,痛慨之深,死有余责。今更遣韩璞等,唯公命是从。”及璞次南安,诸羌断军路,相持百余日,粮竭矢尽。璞杀驾牛飨军,泣谓众曰:“汝曹念父母乎?”曰:“念。”“欲生还乎?”曰:“欲。” “从我令乎?”曰:“诺。”乃鼓噪进战。会张阆率金城军继至,夹击,大败之,斩级数千。刘弘者挟左道 , 客居天梯第五山,然灯悬镜于山穴中为光明,以惑百姓,受道者千余人,寔左右皆事之。弘谓之曰:“天与我神玺,应王凉州。”密与寔左右十余人谋杀寔。寔潜知其谋,收弘杀之。左右因夜害寔。在位六年。私谥曰昭公,元帝赐谥日元。

    (节选自《晋书·列传五十六》)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B . 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C . 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D . 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今事无巨细尽决/圣虑兴军布令/朝中不知若/有谬阙/则下无分谤/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嘉,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汉高祖刘邦首创年号,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大事,一般都要“改元”。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B .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中的“敕”。“敕令”即“帝王命令”;《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指奉诏令建造。 C . 左道,又称邪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中国古代尚右卑左,因此“左道”与“名门正派”相对,含贬义。文中指此意。 D . 私谥,指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评价性称号。如陶渊明去世后私谥“靖节先生”。由朝廷颁发的谥号一般比较正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寔敬贤爱士,具有领导才能。张寔辞去将军的职务后,请求回归凉州,父亲去世后,众人推举他代替父亲张轨行使职权。 B . 张寔忠于职守,没有非分之想。有位军士得到刻有“皇帝玺”的玺印,想献给张寔。张寔说不能有觊觎之心,便将玺交给朝廷。 C . 张寔善于纳谏,虚心听取意见。高昌人隗瑾认为政事不能独断专行,应该交给由官员们共同商讨,张寔采纳了这个建议。 D . 张寔效忠皇帝,危难中谋勤王。刘曜逼愍帝退位迁徙,张寔得知此事后,率领各路人马攻打羌人,大破敌军,国难遂除。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比年饥旱,殆由庶事有缺,窃慕箴诵之言,以补不逮。

      ②窃谓政刑大小,与众共之。若善恶专归于上,虽赏千金,终无言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宋·杨万里

    其一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其二

    晓翠妨人看远山,小风偏入客衣单。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①这两首诗为杨万里赴任广东常平茶盐之职途中所作。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角度有同有异:都描写了早春景物,但第二首重点写“寒”,暗点诗题“二月一日”和“晓”。 B . 第一首第二句“嫩水新生尚露沙”用“嫩”和“新生”等词语形容水,令人产生喜悦怜爱之情。 C . 第二首后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偏入”“爱做”“自寒”等词语将小风和桃花写得意趣盎然,鲜活生动。 D . 两首诗都描绘了一个优美宁静而又伤感凄迷的境界,视角独特,动静交错,诗意清新,自成妙谛。
    2. (2) 晚清诗评家陈衍曾说:“宋诗……大抵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说、侧一层说。”意思是说宋诗层次曲折,富于变化。请结合两首诗做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了亡国的耻辱。
    2. (2)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都写到了景物的“影”。
    3. (3) “杜鹃”(“子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现悲恸、愤怨、凄婉或思亲、盼归之情,如唐代诗歌中的“”。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天,荷花盛开之时,我总爱到荷花湾观赏那满塘的荷花。观桥南桥北荷花红,赏荷花映桥好风光。有时索性走下台阶临池与荷花对话,顿见满眼的荷花在片片绿叶_   下,风姿绰约,争奇斗艳。微风吹送,一朵朵红颜绿裙的荷花在翩翩起舞,向我点头致意;美丽的裙裾随风飘荡,荡人心怀。荷花美,引来蜂鸣蝶舞蜻蜓飞,(   ),美丽的荷花湾间     就灵动起来了。

    荷花淡然屹立在水中,洁白如玉,粉红如霞,深红的、淡紫的……置身于   的荷花湾畔,顿使我心旷神怡,    , 我的心里想的只有荷花了,炎热的烦恼早已抛之脑后。此时的我想,荷花一如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来为人间消暑纳凉的,让人们在观赏荷花的美好时光中度过炎炎夏日,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一番蜜意。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蝶儿翩翩地绕着荷花舞,蜂儿“嗡嗡”地围着荷花鸣,蜻蜓拍打着翅膀绕着荷花转 B . 蜂儿“嗡嗡”地围着荷花鸣,蝶儿翩翩地绕着荷花舞,蜻蜓拍打着翅膀绕着荷花转 C . 蝶儿翩翩地绕着荷花舞,蜻蜓拍打着翅膀绕着荷花转,蜂儿“嗡嗡”地围着荷花鸣 D . 蜂儿“嗡嗡”地围着荷花鸣,蜻蜓拍打着翅膀绕着荷花转,蝶儿翩翩地绕着荷花舞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映衬  陡然  万紫千红  浮想联翩 B . 衬托  陡然  姹紫嫣红  思绪万千 C . 衬托  骤然  万紫千红  思绪万千 D . 映衬  骤然  姹紫嫣红  浮想联翩
    3. (3)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只见泰山的松树连成一片,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B . 盛夏的太阳光把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C .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 .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然后又悄无声息地离去。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清明是“天人合一”,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其节俗丰富,但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传承千年,至今不辍。清明不仅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节日,,它不仅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重视的节日,而且我们还需要传承其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与自然意识。

  • 9. 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请简要概括我国2021年前2个月的贸易“淡季不淡”的五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每点不超过15字。

    2021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延续了去年6月份以来进出口持续向好的态势。今年以来,受益于财政刺激计划,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消费复苏,需求增加。前2个月,我国对欧美日出口增长59.2%,高于出口整体增幅。此外,今年春节假期多数制造业从业人员选择了“就地过年”,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不少企业春节期间都维持了生产,以往过完年才能交付的订单现在都正常交付了。1、2月份,国内经济总体持续平稳扩张,制造业等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年后进入产销旺季,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企业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调研显示,部分企业提前备货,主要进口集成电路、能源资源性产品,如集成电路、铁矿砂、原油进口量增长较快。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寒假结束,读高二的小禾向父亲汇报去乡下外婆家见闻。外婆在收拾屋子,指着小禾带来的一堆食品说:“乡下不缺这个了。现在吃穿不愁,我们简简单单生活着就挺好。”堂弟小麦的零花钱买了一摞书,还建了一个“麦巴”书屋。邻居孙爷爷一边给家里的小凳子打眼装榫头(木制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一边说:“还是我们这老把式的东西管用,那胶水粘的东西不结实。”

    父亲说,你能把这些发现放在一起说,很有意思。小家庭的状况也能反映出我们国家这个大家庭的风貌。

    上面材料中的这些事情,你是否也觉得很有意思呢?校团委举办“新生活·新风貌·新思考”主题征文活动,请综合上述材料相关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