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百校联考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23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对联对杖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昼夜不舍”作为上联镌刻在晋祠博物馆难老泉亭的柱上,请赏读下而的书法作品,为其选择字体一致、内容适宜的下联。(   )

    A . B . C . D .
二、情景默写
  • 2. 古讨文传世名篇众多,其魅力令人难以抗拒。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梦回大唐:诗仙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 ”,淋漓尽致地抒发对友人远行的忧虑和关切;诗圣杜甫“白头搔更短,”,细致传神地表达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诗佛王维“,归雁入胡天”,委婉含蓄地流露漂泊无定的孤寂感受。
    2. (2) 穿越大宋:苏轼的“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尽显狩猎狂态;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再现战斗场景;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怀乡心理。
    3. (3) 游历明清:张岱借“”《湖心亭看雪》)临摹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画面;纪昀以“然则天下之事,,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道出了遇事不可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综合性学习
  • 3.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学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观看直播,并开展“无奋斗,不青春”主题活动。
    1. (1) (活动一:聆听主席教导——致敬奋斗者)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有一个词语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个词语是“奋斗”。2020年,多少风光尽收眼底,多少坎坷在脚下,多少梦想已经实现。奋斗则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唯一路径,“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观正增长”“粮食生产喜 ‘十七连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一次次来自时代的点名,是对一个个奋斗者的致敬。事实已经证明,2020年并非一帆风顺,但无论是静水流深,抑或是暗流汹涌,只要我们以奋斗者自居,就必能勇立潮头、扬帆领先。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的寄语:“征途漫漫 , 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 , 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小文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看感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B . 文中加点的词语“踩”“是”“获”都是动词。 C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是假设复句。 D . 读上面语段的钻尾句时应该语调舒缓,语气轻柔。
    2. (2) (活动二:展读经典名著——汲取奋斗力量)

      小宇同学重温了经典名着中的奋斗者形象。请阅读语段,完成填空。

      当一名英国记者问(作家名)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战争中、在艰难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作为一部闪燥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作品中写到主人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其中一次是(概括一次经历),这样的经历诠释着保尔在奋斗中,一步步成长的历程。

    3. (3) (活动三:感受中国力量——开启“奋斗者”号)

      小智同学介绍了关于“奋斗者”号的资讯。请闹释“奋斗者”号的命名缘由,补充在材料中的横线处。

      2020年I1月10日7时42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定破10000来。此举彰显我国在最深海底探险的综合技术实力。据悉,4月22日,万米载人潜水器征名活动正式推出后,网上掀起一波“起名才艺大比拼”的热潮,近十万网友参与命名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十强名单出炉,再经由专家组评议。大家一致认为“奋斗者”这一名称。因此,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命名为“奋斗者”号。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著名天文学泰斗,98岁老人韩天芭在感染新冠肺炎康复两个月后,听说武汉大学要举办“云”毕业典礼,而这一届毕业生们因疫情影响,找工作的过程充满艰难和迷茫,于是在2020年6月18日,老人给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武汉大学毕业生们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于人生归途中盼你们快乐前行》。

    内容节选如下;

    康德说天上的星变今人敬畏,不断唤起他的惊奇和思考。的确如此,在过往几十年里,我一直在观测星空,测量经纬度,宇宙之潜瀚,星球之恒定,科研之孤独,时常提醒地上的人们,视野必须宽广,不为一朝一夕而喜悲起落。

    我一生从中国天文学的一穷二白,肉眼观星,走到建立起完整的大地天文学理论和技术基础,始终相信总有更明亮的星空在等待着我们去发观,总有更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有志之士去创造。无论周遭多么黑暗,将观测镜深选一些,扩展一些,就能看到光亮。

    我所知道的中国历史,出现过许多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的故事。而我们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最开始的尝试就是小岗村的联产承包制,新的模式不断推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七十多年前,我国的天文测量主要是依据苏联的测量细则,而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大地测量组——众师友们尝试了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测时法",完成了精度高和数量多的大地测量。那正是百业待兴的时代,我们面临你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也有了更多的机遇。

    危机中永运蕴藏着机遇,但只有意态坚定者才能把握。这种机遇会比风平浪静之时爆发出更多的能量。今天,你们身处危机之中,机遇也潜藏其中,天空不仅仅是廉德所说的令人敬畏,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能够容纳天空。魏香名士刘伶写道: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这是何等辽阔的格局,以无垠时空为丈量尺度,人生拥有无穷可能,不必为眼前的成败得失所困住。

    天空时明时暗,人生有起有落。当我们放长些去看,星光总是璀璨的多,人生也是曲折向上。孩子们,你们很年轻,未来可期。是我们期待你们,更是你们期待自己。

    (有更改)

    1. (1) 正如韩老在文中所说“我所知道的中国历史,出现过许多敢为人走,勇于尝试的故事。”请根据你的积累,补述一个这样的事例。
    2. (2) 韩老把他的人生经历凝聚成对年轻人的寄语,信中许多真挚朴实又蕴含哲理的言语,不仅引发学生关注,更让不少网友“泪目”。有人感动于他的“总有更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有志之士去创造”,有人感动于他的“危机中永远蓝藏着机遇,但只有意志坚定者才能把握”,有人感动于他的“人生拥有无穷可能,不必为眼前的战败得失所困住”。

      请从以上三句话中任选—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 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叶圣陶

    住在上海“弄堂房子”里的人对于月亮的圆缺隐现是不甚关心的。

    所谓“天井”,不到一丈见方的面。至少16支光(编者注:16瓦)的电灯每间屋里总得挂一盏。环境限定,不容你有关心月亮的便利。走到路上,还没“断黑”,已经一连串地亮起了街灯。有月亮吧,就像多了一盏灯。没有月亮,犹如一盏街灯损坏了,没有亮起来。谁留意这些呢?

    去年夏天,我曾经说过不大能听到蝉声,现在说起月亮,我又觉得许久未看见月亮了。只记得某夜夜半醒来,对窗的收音机已经沉寂,隔壁的麻将也歇了手,各家的电灯都已熄灭,一道象牙色的光从南窗透进来,把窗棂印在我的被袱上。

    我略微感到惊异,随即想到原来是月亮光。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我向窗外望。但是,一会儿月亮就被云遮没了。

    从北平来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待得住。一切都这样紧张。走出去很难得看见树木,诸如此类,他们可以举出一大堆。

    我想,月亮仿佛失掉了这一点,也该被列入他们在上海待不住的理由吧。假若如此,我倒并不同意。在生活的诸般条件里列入必须看月亮一项,那是没有理由的。清旷的襟怀和高远的想象力未必只能由对月而养成。把仰望的双眼移到地面,同样可以收到修养上的效益,而且更见切实。可是我并非反对看月亮,只是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罢了。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那时是在福州的乡下,地处闽江一折的那个角上。某夜,靠着楼栏直望。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光,成为水银的洪流。江岸诸山略微笼罩着雾气,好像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

    月亮高高停在天空,非常舒泰的样子。从江岸直到我的楼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着,茫然一片白,但带点儿青的意味。不知什么地方送来晚香玉的香气。也许是月亮的香气吧,我这么想。我心中不起任何杂念,大约历一刻钟之久,才回转身来。看见蛎粉墙上印着我的身影,我于是重又意识到了我。

    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幸再看几回,自然是愉悦的事 , 虽然前面我说过“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

    (有删改)

    校刊《荫芽》推出了"美文赏读"栏目,本期赏读的是散文《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1. (1) 作者认为福州乡下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再看儿回,自然是愉悦的事”,同时又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不少于50字)
    2. (2) 作者笔下美好的月色令人陶醉。“美文赏读”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围绕这篇散文的景物描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餐饮浪费知多少)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国内每年餐桌食物浪费总量约为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对四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 195家餐饮机构的统计结果显示,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为12%。近日中央高层对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材料二(餐余垃圾去向何方)

    食物从被人们丢再到成为厨余垃圾,其腐烂以及处理过程将造成大量碳排放。在我国,由于垃圾分类的推广仍不够深入,厨余垃摄(一般占生活拉圾总量的30%—50%)其他垃圾混合处理,使垃圾的温度高居不下,导致垃圾焚烧释放出二噁英的风险骤增。当然,餐桌上的剩菜剩饭还可能会流向地沟油市场,这更是那些随意浪费食物的人们始料来及的。

    环境日只有一天,但保护环境应该是或们每天自觉、自知的行动。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环保实践,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食物的态度可能对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相信他们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材料三(食物浪费是 “私事”吗)

    全国多省份向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制止机关食堂餐饮浪费行为。长沙市直机类一食堂的自助餐厅内,用过餐的人将餐盘放入回收处过秤,退餐所剩食物超过 125克者,自动刷卡1元。向来以菜品精致著称的上海也刷了一波存在感:大盘鸡可以换成小盘鸡,羊排可以一根一根点。还可以通过积分、停车优惠等创新方式对不浪费行为给予奖励,被点赞的还有江西理工大学,食堂实行“光盘换水果”行动。实践证明,上面这些做法的效果很不错。

    其实,食物浪费并不只是发生在餐桌上,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供应商对食物零取疵的执行标准,让很多食物离开土地就直接进了垃圾箱。超市、餐厅为了保证出售的食品足够新鲜,常常会在一天结束之时扔摔没卖完的食品。根据欧盟2019年的最新统计,先是欧盟国家,每年就有约 500万吨的食物浪费发生在批发或零售环节,损失达130亿欧元。20I5年法国颁布法令,禁止超市丢弃未过期的卖剩食物,400 平米以上的大型连锁超市必须和慈善机构或饲养厂签订协议,大批量解决食物浪费问题。超市一旦被发现丢弃可捐赠的食物,就会收到约 4000美元的罚款。

    班级召开“节约粮食,人人有责”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 (1) 同学们围绕“餐饮浪费知多少”做了相关调研。请观察图二,下列最应该警惕大规模餐饮浪费的场景是(   )
      A . 周末小型餐馆里的家庭聚餐。 B . 中午去快餐店吃工作餐。 C . 春节期间大型餐馆里的同学聚会。 D . 公务出差去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2. (2) 午餐时,你看见小丽将餐盘中没吃几口的食物全部倒掉,于是你上前劝说。请结合材料二写下你劝说小丽的话。
五、对比阅读
  • 7. 离别何以建,字字总关情。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元宋明初)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 (1) 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

      辅三秦   以拥覆

    2. (2)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涯比邻       欣喜 B . 箧曳屣        荆请罪 C . 久而乃        曲高 D . 同舍生被绮绣     妇孺
    3.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事。

      翻译;寄居在旅店,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 (4) 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东阳马生序

      理身份,明背景

      送后辈学子

      读文意,悟主题

      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体现了旷达的胸怀。

六、课外阅读
  • 8. 阅读

        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明太祖朱元璋。②翌日:第二天。③馔:食物,多指关,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疑问代词,加强反同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1. (1)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毁语句的停顿处。(标三处)

      问 濂 昨 饮 酒 否 坐 客 为 谁 馔 何 物

    2. (2) 宋濂身为朝中重臣,面对太祖的询问,他“以实对”;面对“群臣臧否”的话题,他“惟举其善者”;面对“茹太素上书万余言”,他直言此举为“。”(两字)。以上三件事展示了宋濂为人为官的特点。
七、语言表达
  • 9. 在社区开展的“抗击疫情,你我同在”宣传海报评选活动中,下面两张海报以高票获奖。请任选其中一张,说明获奖理由。

    写作提示:①说明海报内容和设计特点;②80字左右。

八、作文
  • 10. 打开试卷,静心阅读叶圣陶笔下《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一文,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三年初中生活中最好的人、最好的事、最好的景、最好的物、最好的文……你一定遇到过、经历过、抓住过、追求过。

    请以“最好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而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