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1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拟/样  色/天涯海  仙琼浆/锋芒毕 B . /合拢  /不劳作 忧心忡/困难 C . 损/腾  负/枪实弹  排忧难/浑身 D . /然  约/而不舍 人不倦/风雨如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朦胧  门槛  不耐烦  大庭广众  历尽心血 B . 修葺  拖沓  假竹桃  颠沛流离  慷慨淋漓 C . 烦躁  寂寞  原子弹  心有灵犀  深恶痛绝 D . 妥帖  蔚兰  照相机  不欺而至  扑朔迷离
  • 3. 下列有关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 , 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 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 , 愿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A . “阿长”“呵”分别是拟声词和叹词。 B . “儿子”“仁厚”分别是代词和动词。 C . “大概”“仅”都是副词。 D . “大约”“在”都是介词。
二、语言表达
  •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②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沃动。

    ③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④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三、句子默写
  • 5. 古诗文默写。
    1.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
    2.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3. (3) 《木兰诗》中,通过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4. (4) 人生是一种智慧的行走。杜甫在《望岳》中激励我们面对一个个巅峰,要智慧地遥望,要有“”的气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启示我们面对困境,要智慧地探索,要有“”的信心。
四、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

    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骆驼祥子》)

    选文中的“志愿与目的”指什么?“绝不是梦想”,这梦想为什么最终没有实现?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故事回答问题。

五、综合性学习
  • 7. 班级举行“我的语文生活”活动,请你按要求参加。
    1. (1) 学完《爱莲说》同学们搜集了以《爱莲说》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举办展览活动。下面对联最合适此次展览的一幅是(  )
      A .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荷花塘边何时河水流未停。 B . 守正不旁枝,直向天心书正字,抱清能逸雅,漫从泥外布清风。 C . 喜爆声声佳宾共庆双飞燕,和风阵阵丽日常煦并蒂莲。 D . 春来草原含情脉脉风荷丽,秋临晨曦悲意切切草木情。
    2. (2) 根据《陋室铭》和《爱莲说》补全对联。

      子云山亭自铭陋室;陶潜秋菊周茂叔

六、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悲剧(选段)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 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2. (2)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心中的海市蜃楼”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 (3) 节选部分斯科特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 (4) 选文后三段从哪些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
  • 9.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的一声把茸毛吹去。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小儿子吹个茸毛给他瞧瞧?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虱一般飞舞着,四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

    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A)

    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素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然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为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吗?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一向只当作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

    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的野草,掺在一起煮成吃得碗都懒得端的稀粥来,有几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的报道,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了苦味就好吃的,我们如法炮制过一次,却再没有勇气去打来吃了。就在这一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的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的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

    蒲公英当初是不大愿意被迁移的,它紧紧扒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伤害,一定让人以为它枯死;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二年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来了。原以为蒲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的,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的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的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的。蒲公英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势的吗?(B)

    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一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

    “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

    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儿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子,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的。

    男孩子像紧紧扒住扎根的土地、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喊出无声的呼唤:

    “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

    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选自《外国小品精选》,作者日本作家壶井荣)

    1. (1) 仔细阅读全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期

      与蒲公英有关的事件

      作者感受与感情

      儿时

      对富有情趣的和平生活的依恋

      战争时期

      战争带来的痛苦、对战争的厌恶

      和小儿子吹蒲公英的茸毛

    2. (2) 从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说说作者为什么不用陈述句。
    3. (3) 文中收养的儿子和蒲公英有哪些相似点?表现了文章怎样的主题?
    4. (4) 文中引用“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的童谣有什么作用?
七、对比阅读
  •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 , 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 , 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之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出自《晋书·儒林传》)

    (注释)①耽(dān)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②营:谋求。③丐:乞求。④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⑤怡如:愉快的样子。⑥朱买臣之妻: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50岁时,他做了会稽太守。⑦哂(shĕn):讥笑。⑧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名:①有仙则②卷卷有爷(《木兰诗》) B . 有:①谈笑鸿儒②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C . 阅:①可以调素琴,金经②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河中石兽》) D . 上:①苔痕阶绿②飞来山千寻塔(《登飞来峰》)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3) (甲)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4. (4) (甲)文刘禹锡和(乙)文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八、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联系全诗,品析“独怆然而涕下”中“独”字的妙处。
九、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