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gǎo)头    丁(mǎo)  憎(wù)   (bǐng)息凝神 B . (cháng)毛  修(qì)   愧(zuò)   心有灵(xī) C . (hān)睡    污(huì)  告(qìng)  忍俊不(jīn) D . (xiào)补   吞(shì)  竹(miè)   生命无(yú)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取缔   茉莉花   不可捉摸   天涯海角 B . 拍摄   一摞书   血气方钢   如释重负 C . 矜持   戴口罩   耐人寻味   心不在焉 D . 闲暇   马嵬坡   海市蜃楼   群蚁排衙
  • 3. 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 . ③①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④①②
二、句子默写
  • 4. 古诗文默写。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4. (4)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5. (5) 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风光秀丽,写景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三、名著阅读
  • 5.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名著《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在锡兰采珠场从鲨鱼嘴里救下了一个穷苦的采珠人,并送他了一袋珍珠。 B . 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妹妹成姚在许云峰的教育和引导下,逐渐由一名进步青年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报社记者、地下党员。 C . “骆驼祥子”的绰号点明了小说《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暗示了祥子具有和骆驼一样憨厚、坚韧、吃苦耐劳的精神。 D . 小说《骆驼祥子》揭露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
    2. (2) 下面是名著《红岩》中的插图,请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四、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②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③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同胞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亲自部署,统一指挥,一群群“逆行人”立即奔赴湖北,驰援武汉,向“新冠病毒”宣战!他们从四面八方奔向抗“疫”一线,他们义无反顾,不计生死。这其中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国之重士,有无数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还有忙碌在各个岗位上的普通民众。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给我们带来了“岁月静好”。

    材料二

    下图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画。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 (2) 请简要说明材料二中宣传画的主体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一朵木槿花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换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间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④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感。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⑩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⑪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⑫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作者:宗璞)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作者对木槿花的情感变化过程。
    2. (2) 请品读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3. (3) 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第⑦段中画曲线的语句。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4. (4) 本文与课文《紫藤萝瀑布》都是宗璞的作品,请从写法角度简析二者的相同点。
  • 8.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别开生面的环境美

    ①父亲丰子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并不讲究,所用家具器什都很简单朴素。但在美化生活环境方面,他特别重视。

    ②有一次,他看到蚊帐,上破了一个洞,就画了一个玲珑可爱的小图案,叫我绣在白布上剪成圆形补上去。这样一来,别人看了不觉得那蚊帐有破洞,还以为上面原来就有一个美观的小装饰。

    ③还有一次,我发现家里窗玻璃的一角被碰破了,正要用厚纸去糊,父亲见了,马上阻止我说:“这很不雅观。”说着就用白纸裁出一只角,在上面画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题材,贴在玻璃窗上,不仅补了那一角,还给人以美感。

    ④我家有一把小衣刷,背面原来嵌着一面椭圆形的小镜子,日子久了,那面镜子破裂,脱落下来,刷子露出底板,给人以残缺之感。父亲看了,觉得很不舒服,便用白纸按镜子的大小裁出一个椭圆,在上面题了几句诗,贴在板刷背面。这以后,每次使用板刷时,不但没有残缺感,还可以顺便欣赏一下诗句呢!

    ⑤父亲不喜欢残缺破损,更讨厌俗气。记得抗战前,我们住在浙江故乡的缘缩堂时,我的一位姨妈送来一张印有时装美女的月份牌,并亲自把它挂在父亲书房的墙壁上。父亲十分讨厌,等姨妈一走,就说:“叫我看她一年,怎么受得了!”便自己作了一幅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题的小型彩色画贴上去,遮住那个俗不可耐的“美女”。

    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曾给家里的自鸣钟开了一个玩笑。抗战前,父亲从上海买了一只圈形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过几天,他就对钟面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感到厌烦。他把自鸣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天蓝色,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这样一来,时钟和分钟走动时,就变成一双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这给我家的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孩子们对它感到特别新奇。开头几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常以此比赛猜时间。眼力好的,半分钟就能辨认得出来。日子一长,连大人也习惯了,只要一望,便知道是几点几分。可是对邻居们来说,这简直成了新鲜奇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了。有的还特地跑到我们家里来见识见识这只“稀奇的自鸣钟"。

    ⑦艺术家是爱美的,然而美绝不等于豪华或艳丽。简单朴素的环境,艺术家可以使之美观;残缺不全的用具,他也能妙手回春,使它别具诗情画意。用这样的办法来美化环境,倒真是别开生面呢!

    (作者:丰宛音)

    1. (1) 请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抒写父亲丰子恺重视美化生活环境的。
    2. (2) 文章重点是写父亲改造家里的自鸣钟来美化环境,为什么前面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其它事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 (3) 在学习《写作·怎样选材》时,我们了解到写文章“要围绕中心从生活中选材”“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新颖”。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4. (4) 《回忆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都是写人的文章,请从内容和写法方面简析本文与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
六、课内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杈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御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 今当涂掌事 卿:你 B . 当涉猎 但:只是 C . 大兄何事之晚乎 见:看见 D . 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3) 文章短短119字,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文中的三个人物形象。
    4. (4) 请概述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七、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1) 诗人用语一字传神。请赏析诗歌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两句中“愿”字的妙处。
    2. (2) 诗歌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八、作文
  • 11. 题目:他(她)让我    ▲    (感动、敬佩、心疼、激动……)

    要求:①请根据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