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鼓楼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2020-202...

更新时间:2021-08-13 浏览次数:17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pìng)  越(zhuó)  而不舍(qiè) B . 红(yīn)  育(bǔ)  气冲牛(dǒu) C . 恐(huáng)  伴(lǚ)  心不在(yān) D . (bài)  小(kǎi)  为人知(xiǎ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秩序草率妇儒皆知 B . 疙瘩抹杀锋芒毕露 C . 狂澜屏障深霄灯火 D . 俏壁督促酣然入梦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少的他初入职场,难免表现得锋芒毕露;直至后来,年岁逐增,才变得内敛深沉。 B . 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C . 南京鸡鸣寺路的樱花,争相盛放,随风招曳,缤纷浪漫,路人忍俊不禁地驻足欣赏。 D . 闻一多先生潜心贯注研究学问,他要给当时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
  • 4. 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2)(4)两题还需填写作家、作品名。
    1. (1)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2. (2) 深林人不知,。(《竹里馆》)
    3. (3)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5. (5) 孤舟蓑笠翁,。(柳宗元《江雪》)
    6. (6)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7. (7)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始终是息息相关的,面对国难,木兰选择了”万里赴戎机,",奔赴战场,报效国家;面对忠孝难两全,岑参选择了“,凭君传语报平安”劝慰亲人,坚守边塞。
  • 5. 根据《海底两万里》,联系世界海洋地图,选出“鹦鹉螺号”航海线路正确的一项( )

    A . 太平洋——大西洋——南极海域——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附近 B . 南极海域——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附近 C .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附近 D .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附近——南极海域——大西洋——太平洋
  • 6. 以下是李同学搜集的关于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桂梅的事迹。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甲]"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梅赞》是张桂梅最喜欢唱的歌,也是华坪女高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

    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以坚韧执著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前不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时代楷模"称号。

    [乙]几十年的光阴里,她虽身患多种疾病,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有了12年把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的奇迹。最让张桂梅欣慰的是,那些从大山里走出的女孩们在大学毕业后,很多又选择回到大山,选择最艰苦的岗位、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选自2021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文中[甲]处画线的句子。
    2. (2) 对[乙]处划线句三个加点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几十年的光阴里,她虽身患多种疾病,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有了12年把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的奇迹。

      A . 介词副词连词 B . 介词连词副词 C . 副词介词连词 D . 副词连词介词
    3. (3) 根据材料,写一句赞美张桂梅老师的话,用上一种修辞。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释】①元:本来。②运:使用,可引申为实践。

    1. (1) 诗歌的首联和颔联,运用了和的修辞,讲述了的道理。
    2. (2) 结合颈联和尾联,说说诗人是如何劝学的?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日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或都罢还,准严③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③严:敬重。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即刮目相待

      准出陕

      ④咏

    2. (2)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谓其僚属/日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B .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C .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D . 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4. (4) [甲] [乙]两文中的吕蒙和寇准都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

    他还是得不吃烟不喝酒,爽性连包好茶叶也不便于喝。在茶馆里,象他那么体面的车夫,在飞跑过一气以后,讲究喝十个子儿一包的茶叶,加上两包白糖,为是补气散火。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这绝对不是习气,作派,而是真需要这么两碗茶压一压。只是想到了,他还是喝那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有时候他真想责骂自己,为什么这样自苦;可是,一个车夫而想月间剩下俩钱,不这么办怎成呢?他狠了心。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5章

    (二)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的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象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己出钱买些酒菜让大家吃。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一自己的路既走不通,便没法不承认别人作得对。朋友之中若有了红白事,原先他不懂得行人情,现在他也出上四十铜子的份子,或随个“公议儿”。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他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在这里人们是真哭或真笑,并不是瞎起哄。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八脚的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放在贴着肉的地方。不想花,也不想再买车,只是带在身旁,作为一种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么灾患呢!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白过来。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象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象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 (1) 阅读以上语段,分析祥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结合名著情节,说说导致祥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3)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下列哪一项说的事这次拉车的事(   )
      A . 到雍和宫附近给夏先生和他的姨太太拉车。 B . 曹先生的车卖给了左先生,他准备租一辆车给祥子,让祥子继续给曹家拉车。 C . 给杨先生家拉车,顺带接送孩子,打扫院子。 D . 回到刘四爷的人和车厂拉车。
  • 10. 你和小明一起阅读《我所见的叶圣陶》。你们边阅读,边做批注。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 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娇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由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小明的批注:寡言者,并非语塞之人。如圣陶,在聆听、沉思。与人交往,不做无谓之争辩,历届及尊重为上。

    小明的批注:“特地”可见叶圣陶待“我”的真诚。“随便”显得我有些“疏忽”。斤斤计较之人或已心生间隙。

    紧接着,你与小明讨论了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如果用圈点法给划线句圈点一个关键的副词。你想点哪一个?为什么?

    小明与你讨论文章的详略安排,你们认为第五段是详写。

    请你分析详写本段的原因,写出旁批。

    小明的批注:第四段和第六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看似矛盾,实则道出精神。

    请任选一段,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 (1) 如果用圈点法给划线句圈点出一个关键的副词。你选择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2. (2) 请分析文中详写第五段的原因。
    3. (3) 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第四段或第六段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