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慈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B . 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C .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 . 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2.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1930年,查德威克通过研究 粒子轰击 得到了 和一种新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
    A .   质子 B . 中子 C . 电子 D . 正电子
  • 3. 比值定义法描述物理量C的变化快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对于时间的变化 ,另一种对于空间位置的变化 。下列组合中,后者物理量不属于前者变化率的是(   )
    A . 速度与加速度 B . 功与功率 C . 动能与合外力 D . 电流与电荷量
  • 4. 在一次极限项目表演中,选手正沿倾斜钢丝小心翼翼地缓慢上行。在这一过程中(   )

    A . 选手手中的平衡杆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B . 选手受到钢丝的摩擦力沿钢丝斜向下 C . 钢丝对人的作用力垂直钢丝向上 D . 钢丝对选手的支持力和选手对钢丝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5.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的镜头表面镀有一层膜、全息照相技术都是应用了光的干涉 B . 光导纤维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 . 白光穿过玻璃砖时,各单色光传播速度不相等,红光速度最小,紫光速度最大 D . 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 6. 如图是卡西尼号拍摄到的绝美的土星环照片,已知环由不计其数的小颗粒组成,可以把这些小颗粒的运动看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外环上的颗粒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较内环上的大 B . 外环上的颗粒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较内环上的大 C . 外环上的颗粒绕土星运动的周期较内环上的大 D . 外环上的颗粒绕土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较内环上的大
  • 7. 如图为中国女排队员比赛中高抛发球,若球离开手时正好在底线中点正上空3.50m处,速度方向水平且与底线垂直。已知每边球场的长和宽均9m,球网高2.25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为了使球能落到对方场地,下列发球速度大小可行的是(   )

    A . 15m/s B . 17m/s C . 20m/s D . 25m/s
  • 8. 某弹簧振子在两种不同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的振动图象如图甲中的曲线Ⅰ和曲线Ⅱ所示。乙图为该弹簧振子的共振曲线,图中a、b、c为共振曲线上的三点,则(   )

    A . 若c状态所对应的振动图象是曲线Ⅰ,则曲线Ⅱ对应的状态可能是乙图中的b点 B . 若c状态所对应的振动图象是曲线Ⅰ,则曲线Ⅱ对应的状态可能是乙图中的a点 C . 若b状态所对应的振动图象是曲线Ⅰ,则曲线Ⅱ对应的状态可能是乙图中的c点 D . 若b状态所对应的振动图象是曲线Ⅱ,则曲线Ⅰ对应的状态可能是乙图中的a点
  • 9. 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弱黄光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B . 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 C . 只要增大电压,光电流就会一直增大 D . 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核子聚合成原子核时,总质量将变小 B . 为了使半衰期长的原子核尽快衰变,可以采用高温、加压的方法,减小半衰期 C . 太阳内部大量氢核聚变成氦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D . 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频率越高,振荡电路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弱 B . 在光的单缝衍射中,若将狭缝变窄,则在屏上产生的中央亮条纹变窄 C . 医院中放射科给病人做胸透,是利用了 射线照射人体进行透视 D . 光纤通信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结合的产物
  •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B . 时,木板与木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C . 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D . 物块滑过木板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与拉力F大小有关
  • 13. 如图所示的圆弧轨道,A为圆心,O为最低点,OB为一光滑弦轨道,OC为一段圆弧轨道,C点很靠近O点。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同时由静止释放,最后都到达O点。如果忽略一切阻力,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球最先到达O点,甲球最后到达O点 B . 乙、丙两球同时到达O点,甲球比乙、丙两球后到达O点 C . 乙球最先到达O点,甲球最后到达O点 D . 甲球最先到达O点,乙球最后到达O点
二、多选题
  • 14. 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B .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 . 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 . 图丁:吸收光谱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由于原子光谱只与原子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把某种原子的光谱当作该原子的“指纹”来进行光谱分析
  • 15. 原点O处有一简谐横波波源,t=0时波源开始振动,形成沿x轴正向传播的机械波,当t=0.6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刚好开始振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0m/s B . t=0.7s时质点b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 . 再经过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小于10cm D . 此时质点a与质点b运动方向相反
  • 16. a、b两种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之比 ,则a、b两种光(   )
    A . 动量之比pa:pb=2:1 B . 若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之比为EKa:EKb=2:1 C . 入射到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则干涉条纹间距之比为 D . 从玻璃入射到空气中,两种光的临界角之比Ca:Cb=1:2
三、实验题
  • 17. 用如图实验装置可以完成许多力学实验。

    1. (1) 如果用上述实验仪器,下面四个实验中,必须用到天平的是______(填对应字母);
      A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B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C .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 D . 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测得小车连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230g,则从下列物体中选取合适的物体取代实验装置中的沙桶,应选下图中的______;
      A . B . C . D .
    3. (3) 如图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注了“0、1、2、3、4、5”六个计数点(每2个计时点标注一个计数点),实验测得“2”点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8. 我们用以下装置来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
    1. (1) 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如图1所示,M、N、P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______。

      A . 滤光片、单缝、双缝 B . 单缝、双缝、滤光片 C . 双缝、滤光片、单缝 D . 滤光片、双缝、单缝
    2. (2) 在本实验中,测量 是本实验的关键,观察图2的图像,你认为在实际操作中 测量应选下列图中的图(填写“甲”、“乙”)更为合适?

    3. (3) 已知实验所用的测量头由分划板、滑块、目镜、手轮等构成,使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某同学在成功观察到干涉图像后,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具体操作如下:从目镜中观察干涉图像,同时调节手轮,总共测量了5条亮纹之间的距离,初末位置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甲和乙所示,则相邻两条亮纹的间距 =mm。

    4. (4) 为了增加光屏上相邻两条纹之间的距离,可以______。
      A . 增大NP之间的距离 B . 增大P与毛玻璃之间的距离 C . 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 .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四、解答题
  • 19. 如图是宁波某商场里的螺旋滑梯,它是孩子喜欢的游玩设施。小明从螺旋滑梯的A点静止开始沿螺旋滑梯加速滑到B处,AB段总长度为18m,小明在该段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规律为s=0.125t2 , 在BC段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C长度x=3m,小明最后停在C点处,小明可以看做质点,螺旋滑梯可看做沿轨道切线做匀加速运动,求:

    1. (1) 小明在B点的速度大小;
    2. (2) 小明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
  • 20. 如图所示,BC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 = ,长度L=2.05m。物体P从C端静止下滑,物体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 =0.6,cos =0.8,求:

    1. (1) 若传送带不动,求物体P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可用根号表示);
    2. (2)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速度v=lm/s,求物体P从C滑到B所用时间;
    3. (3) 若传送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逆时针加速转动,请写出物体P到B处的速度平方 与加速度a的关系式,并面出 图象(需要在图中标注出转折点的坐标值)。
  • 21. 某同学设计了一款弹珠弹射游戏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弹珠发射器发射一质量 的小弹珠,沿水平直轨道和竖直半圆形轨道AB运动并从最高点B处水平飞出,然后恰好进入圆弧形管道CD,并从管道的D处水平滑出,射入放置在平台上质量 的物体Q中,Q起到缓冲作用,接着它们一起从平台左端滑离平台。已知圆形轨道半径 ,不考虑所有阻力及碰撞时能量的损失,轨道固定,求: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弹珠发射器发出小弹珠的初速度大小v0
    2. (2) 弹珠射入物体Q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 22. 如图是我们研究能量守恒时做的一个实验,装置有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的斜面轨道和一竖直圆轨道组成。已知小球质量为20g,斜面长为0.8m,圆半径为0.1m,小球与倾斜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0.05,不考虑小球与圆轨道的摩擦力。g取10m/s2 , sin =0.6,cos =0.8,可能用到的数学数据有: ,求:

    1. (1) 小球从斜面最高点静止释放,求小球经过圆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2. (2) 要使小球经过圆轨道最高点后,沿着轨道从右侧离开轨道,则应在斜面上离最低点多少远处释放小球;
    3. (3) 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释放,刚好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则应该在斜面上离最低点多少远处释放小球;小球有几次通过圆轨道上距圆轨道最低点高为0.06m的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