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27 浏览次数:1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b>选择题</b>
  • 1.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选项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A .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B . 统一了黄河流域 C . 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D . 与辽国互通使节
  • 2. 北宋时,官至枢密使的田况(1005- 1063)引用时人尹洙的话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边远荒凉的沙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段话反映了( )
    A . 重文轻武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变化 B . 崇武抑文阻碍文教事业发展 C . 北宋渴望收复幽蓟十六州 D . 当时人们渴望迎回被俘的二帝
  • 3. 党项,又称党项羌,是羌族的一支。原居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公元7世纪中叶,党项向西北迁徙,各部分散居于广大的西北地区。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党项拓跋氏夏州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到北宋建立后,党项逐渐脱离宋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政权是( )
    A . 南唐 B . 北宋 C . 西夏 D . 大元
  • 4.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 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5.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由此可见( )
    A . 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 B . 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 C . 女真势力壮大源于南宋的帮助 D . 女真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 6.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画了一个思维导图(见下图),他的教学主题是( )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开放的时代 D . 封建制度的没落
  • 7.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歌曲《精忠报国》反映了我国古代著名将领岳飞的戎马一生,下列关于岳飞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B . 岳飞被视为民族英雄,被后人尊崇和怀念 C . 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后,达成澶渊之盟 D .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 8. 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材料中达成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
    A . 北宋和西夏 B . 北宋和辽 C . 南宋和西夏 D . 南宋和金
  • 9.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 . 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 . 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 . 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 10.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宋朝( )

    A . 农业的发展 B . 经济的繁荣 C . 手工业的兴盛 D . 活跃的商业贸易
  • 11. 下边这张知识卡片记录了某个朝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史实。据此推断,这个朝代应是( ) 

    1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 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3 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A . 清朝 B . 明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12. 他懂得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只有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取得一些部落主的支持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打败敌人。1206年春,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的意思),他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且上尊号为成吉思汗。他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13.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南宋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4. “元起朔方,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有以因其俗而乘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 . 史台 B . 中书省 C . 枢密院 D . 宣政院
  • 15.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           
    A . 专供演出的圈子 B . 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 . 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 . 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
  • 16.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用“交子”买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去“夜市”吃夜宵

    ④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7. 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大多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其代表作是( )           
    A . 《窦娥冤》 B . 《西厢记》 C . 《牡丹亭》 D . 《倩女离魂》
  • 18. 如果让你对下图这部史学名著进行相关介绍,以下内容可以选择的是( )

    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著作

    ②作者是司马光

    ③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史事

    ④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 . ①②③ B . ①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9. 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 政府传播古典文化 C . 印刷术的改良和推广 D . 市民精神生活丰富
  • 20.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围攻汴梁城,宋兵于夜间向攻城金军发射霹雳炮,他们被炮火烧乱阵脚,无奈北撤而去。可见,当时北宋火药武器的应用( )
    A . 阻止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B . 打消了金军继续南下的念头 C .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 . 发挥了在攻防作战中的优势
  • 21.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临安 D . 元大都
二、<b>非选择题</b>
  • 22.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大交融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第3窟开凿于西夏中晚期。此窟的洞窟内容和形制独具一格,特别是图中绘制的“牛耕手、冶铁手、酿酒手”都丰富而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场景。“冶铁图”在画面的左上侧,图中地面上放着一个古老的立柜式风箱,这是中国最早的风箱样式之一。其中一人右手往炉里加燃料,左手用力在拉风箱,风箱的前面有两个人抡动大锤,在用力捶打冶铁。(如右上图)——《榆林窟》

    材料三:1141年,宋、金两国的边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奉表称臣于金,金册宋主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1142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 (1) 材料一中的朝廷是哪个王朝?苏辙的记载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2. (2) 从材料二中,你能够提取出哪些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金议和的看法。   
  • 23.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1.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   
    2. (2) 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什么?宋朝时哪一种粮食作物是这一行业的支柱?   
    3. (3) 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试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5. (5) 宋代经济快速发展,对我们现在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

    材料二: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材料三:当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材料四: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1. (1) 材料一叙述了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叙述?   
    2. (2) 材料二中叙述“行省划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3. (3) 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载,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材料二:他们(元朝)废止了科举,拦断了文人仕进的路途,那些知识分子……最后踱进了勾栏,本当撰写洋洋策论的笔,也就描情画态起来。——余秋雨《舞台哲理》

    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材料三:词、曲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的结果。

    1. (1) 结合材料一,说说词有什么特点。它成为宋朝文学主流的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说说元曲有什么特点。它成为元朝文学主流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说说文学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什么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