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粤沪版 /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3、4、5...

更新时间:2021-04-23 浏览次数:1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济南模拟) 将水分子、质子、氢原子、夸克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正确的顺序是(   )
    A . 水分子、质子、氢原子、夸克 B . 水分子、氢原子、质子、夸克 C . 氢原子、水分子、质子、夸克 D . 夸克、质子、氢原子、水分子
  • 2. (2020·济南) 微观粒子都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按照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形成的认识,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 . 电子 B . 原子 C . 原子核 D . 分子
  • 3. (2020八下·吴中期末) “俄罗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 . 电子 B . 质子 C . 中子 D . 氦核
  • 4. (2020八下·滨湖月考) 今年四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AQI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等六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把PM2.5、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 PM2.5→NO2分子→原子核→电子 B . NO2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 . NO2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 . NO2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 5. (2020·香洲模拟) 原子内部结构中,最小的粒子是(   )
    A . 电子 B . 原子核 C . 夸克 D . 质子
  • 6. 下列物质中没有一定体积的是(   )
    A . 金刚石 B . 木头 C . 氧气 D . 矿泉水
  • 7. (2019九上·云安期末)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予构成    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A . ②④⑥ B . ②③⑥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 8. (2019八下·惠城期末) 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空间尺度大小各异,大到宇宙,小到夸克,以下四种物质尺度最小的是( )
    A . 电子 B . 银河系 C . 地球 D . 分子
  • 9. (2018八上·成都月考)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 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 . 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 10. (2018八下·工业园期末) 在探索比原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 . 汤姆生 B . 卢瑟福 C . 托勒玫 D . 哥白尼
  • 11. (2018·长清模拟) 下列各项,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  )
    A . 中子、生物体、分子、质子 B . 质子、原子、分子、生物体 C . 原子、分子、生物体、夸克 D . 分子、质子、原子、生物体
  • 12. (2018八下·吴中期中) 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 .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 .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 . 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 . 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 13. (2020八上·重庆期中)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B .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 . 爱因斯坦是“实验物理的先驱” D . 玻尔、普朗克是相对论的奠基人
  • 14. (2020九上·北京期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B . 室内照明用的 LED 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 .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 D . 金属靠负电荷导电
  • 15. (2020九上·钦州月考) 人类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双黑洞合并形成的。双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是太阳质量的29倍和36倍,合并后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2倍。亏损的质量以强大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经过漫长的旅行抵达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顿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B . 双黑洞合并过程质量守恒 C . 该引力波产生于13亿年前 D . 引力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 16. (2020九上·钦州月考) 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步伐正在加快,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中子组成 B .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 . 谱线“红移”现象说明目前宇宙仍在不断的膨胀 D . 提出“夸克”设想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 17. (2020·南京)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 .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 . 质子、原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 18. (2020八下·英德期末)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按照这一模型,原子的结构与下图所示各物体的结构最接近的是(   )
    A . 鸡蛋 B .     西瓜 C .   面包 D . 太阳系
  • 19. (2020八下·百色期末) 1911年,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B .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C . 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 . 原子核带负电
  • 20. (2020八下·临渭期末)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D .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 21. (2020八下·仪征期末) 为了揭示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奥秘,科学家们进行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 .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D . 我们看到灰尘飞舞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 22. (2020·襄垣模拟) 新型冠状病毒的大小约为50~300nm,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病毒、原子核、夸克、电子 B .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病毒、原子核、分子、电子、夸克 C .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病毒、分子、夸克、电子 D .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病毒、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
  • 23. (2020·杨浦模拟) 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   )
    A . 彗星 B . 恒星 C . 行星 D . 卫星
二、填空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