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08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戚继光抗击倭寇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 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本草纲目》是一部重要农业科学巨著 B . 《徐霞客游记》在世界药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 . 《农政全书》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 D .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松江等地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B . 明清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C .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主要货币 D . 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4.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下列历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点有(    )

    ①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②都想帮助国人重新认识外部世界

    ③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患意识

    ④让全体中国人突破了狭隘的世界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下列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望厦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北京条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6. 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下列主张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D .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7. 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史实

    结论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开端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明治维新

    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8.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实”即是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B .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 .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 .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
  • 9. 2019年是美国总统林肯诞辰210周年。下列历史事件与林肯有关的是( )

    ①参与制定《独立宣言》小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领导北方军队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英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 年-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两个增加到24个。此时,全国近1/3以上的人生活在2万人以上的城市里。”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 . 工业革命的推动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C . 城市化的加快 D .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 1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出现新的成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 (1) 材料一中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
    2. (2) 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 12. 英、美等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最终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巩固下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该“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各州代表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总统及其任命的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定期向国会提出国情报告,同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拥有税收、宣战、征兵等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须取得参议院的同意,终身任职。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1) 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律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新宪法"中的内容,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主要体现什么原则。依据“新宪法”,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用一句话概括这部“新宪法”的历史地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和美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相同途径。
  • 13.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 (1) 图1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图2四条航线中哪一条属于 麦哲伦船队的航线(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航线完成的重要价值。
    2. (2) 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岭”的含义及推动该“分水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
    3. (3) 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航海目的和社会经济因素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