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焦作市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9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水铸锅 B . 海水晒盐 C . 石油分馏 D . 葡萄酿酒
  • 2. 下列焦作特产和小吃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 怀府闹汤驴肉 B . 温县铁棍山药 C . 海蟾宫松花蛋 D . 博爱清化姜
  • 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占其质量的78% C . 二氧化碳和细颗粒物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 .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霉变的大米应该多次淘洗后,再蒸煮食用 B . 使用乙醇汽油能杜绝汽车尾气污染 C .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 D .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应该大量服用
  • 5.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稀释浓硫酸 D . 读液体体积
  • 6. 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气候变化”。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 . 电解水实验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 南水北调运河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以成为饮用水
  • 7. 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的数值为18 B . 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C . 在化学反应中,硒容易失去电子 D . 一个硒原子中含有34个质子
  • 8.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B .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C . 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 D . 将打磨好的铜片放入稀盐酸:
  • 9. 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炼铁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点燃酒精喷灯加热前,应先通入一会儿CO B . 工业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其中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 C . 图中“炼”出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不含碳 D . 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0. 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B . 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选用100mL的量筒 C . 需要加水的质量是50g D . 量取水时仰视会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
  • 11. 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 硫酸钠溶液 B . 烧碱溶液 C . 纯碱溶液 D . 硝酸银溶液
  • 12.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A .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铵 B . 灼烧后闻气味鉴别棉线和蚕丝 C . 用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2中少量的CO D . 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 13.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清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B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原子一定是离子 C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14. 某同学将足量的CO在高温条件下通入m克Fe2O3和CuO的混合物,得到5.2g金属混合物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10g白色沉淀,则m的数值为(   )
    A . 6.8 B . 56 C . 8 D . 84
二、填空题
  • 15. 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配制波尔多液的盐由构成。
  • 16.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
  • 1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时向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填“>”“<”或“=”)。

  • 18. 粗盐样品经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应该继续依次加入过量的溶液,然后过滤、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精盐;向70g碳酸钠和碳酸钾的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76.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
  • 19.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微观角度描述图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信息。(写一条即可)
    2. (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甲将铜片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请回答: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学生乙将一定量的铝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仍呈现蓝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可推断出此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 21. 某校化学社团采用图1装置将注射器中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的锥形瓶内(氢氧化钠溶液均过量)得到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 (1)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结合图2判断哪种方法收集到的CO2含量高并解释原因
    3. (3) 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三、简答题
  • 22.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佩戴的N95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某小区居民在室内边喷洒酒精消毒边抽烟,引起室内着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抽烟引起室内着火的原因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推断题
  • 23.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A是一种难溶性盐,其金属元素含量为40%,C、E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涉及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D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 (2) 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实验题
  •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初中化学中常见气体。

    1. (1) 实验室常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该兴趣小组选择BD或CD装置制取H2 , 与B装置相比较,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制取H2的优点是什么
    3. (3) 选择E收集CO2时,如果从a端进气,请将E装置补画完整
六、科学探究题
  • 25. 在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向A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向试管B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小刚想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来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写出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3. (3) 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洁净的烧杯D中,观察到有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1

      硫酸钠和氯化钠

      猜想2

      硫酸钠、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

      硫酸钠、氯化钠、硫酸和碳酸钠

      ①你认为该小组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请你提出一个与该小组同学不同的猜想

      ③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④由此可见,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4. (4) 98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102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