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20 浏览次数:8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民谣中唱“闯王来了不纳粮”是因为起义队伍提出了以下哪一口号(    )
    A . 均田 B . 免赋 C . 有田同耕 D . 有饭同食
  • 2. 明至清前期,为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中国成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以下措施按其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戚继光和俞大猷肃清倭寇

    ②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③郑成功打败荷军收复台湾

    ④清军平定沙俄支持的准噶尔叛乱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①③④
  • 3. 明至清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外来侵略,北采取了有力措施管理边疆地区。下列选项中,序号与右侧图示地区发生的重大史实相符的是( )

    A . 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 . ②——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 C . ③——抗击倭寇侵扰 D .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 4. 画示意图整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是我国历代政府管辖某边疆地区的行政或军事机构,这一地区是( )

    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

    A . 新疆 B . 东北 C . 西藏 D . 台湾
  • 5. 研究以下表格,其中内容最符合学习主题的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 . 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 . 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 6. 苏州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了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 . 元朝后期 B . 明朝前期 C . 明朝中期 D . 清朝前期
  • 7.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 . 徽商经营业务单一 B . 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 .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 江南商业市镇繁荣
  • 8. 小王想写一篇主题为“明清经济的繁荣”的历史小论文,下列可以人选的内容有(    )

    ①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引入——甘薯和玉米

    ②手工业的发展——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的出现

    ③商业的发展——形成资本雄厚的徽商和晋商

    ④对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保持人超地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清代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明清前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万马齐暗”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 )
    A . 焚书坑儒政策 B . 独尊儒术政策 C . 百家争鸣政策 D . 文字狱
  • 10. 康有为用“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描述当时的读书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闭关锁国 B . 八股取士 C . 重农抑商 D . 皇权强化
  • 11. 明清时期,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深刻批判皇权的人是( )
    A . 黄宗羲 B . 顾炎武 C . 陆楫 D . 李贽
  • 12. 黄宗羲曾言:“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反映了他的主张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工商皆本 C . 批判君主专制 D . 强调发展工业
  • 13. 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古典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下列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中,展示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被公认是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 14. 世俗文化也叫大众文化,它产生于民间,与普通大众联系最为紧密。下列对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文学作品的主角绝大多数为帝王将相、官吏文人 B . 世俗文化多反映统治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C .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而逐渐兴起 D . 古典小说、京剧和诗歌等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 15. 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B . C . D .
  • 16.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材料中所指的政治举措是( )
    A . 设三省六部制 B . 设行省制 C . 设厂卫制度 D . 废丞相,权分六部
  • 17.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由此推断该小说最早应成书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8. “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是史实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两则史料共同认定的史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一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军机处题名记》

    ①因战事而设②设于雍正十年③强化了君权④雍正皇帝创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清政府规定,出海贸易的中国商船,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船装载货物不得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铁斧一把,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军火、大米、铁器、生丝、绸缎等禁止出口。这些规定( )
    A . 从根本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B . 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 . 有利于扭转中外力量对比 D . 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 20.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造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

    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

    ③推行闭关政策导致国家闭塞

    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1. 康熙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这一观点反映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历史的阶段特征是( )
    A . 农耕文明的繁盛 B . 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统一国家的发展 D . 新旧文化的交织
二、非选择题
  • 2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统治者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城事务。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管辖新疆地区。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册封达赖和B;1727 年,设置驻藏大臣。

    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1684 年,设置C,隶属福建省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材料二: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安善安置。——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广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啼国。——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 (1) 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的内容。
    2. (2)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皇帝对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的特点。
    3. (3) 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雍乾时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 23.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明]谢肇涮《五杂俎》

    1. (1) 运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 (2) 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出现的新现象,并指出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 (3) 针对材料一、二中的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和图2对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伟大时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明清两朝的皇帝权力无穷大,以至于在作出错误的决定时也没有人敢提出任何质疑,或者说人们也压根想不到去质疑……嘉靖皇帝规定:凡是双海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清乾隆皇帝也下令:外国船只将来只允许在广州泊岸贸易……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举措正让他们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摘编自戚文闯《明清朝贡体系述评》

    1. (1) 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明清统治者采取了什么举措?
    2. (2) 材料一中的举措对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成为伟大时期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为什么在危机中越陷越深。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朝《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二:通过对清帝国的观察与分析,英使马戛尔尼认为清帝国实质上是极其.虛弱的,它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材料三: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新的景象。“机产出资,机工出力”主要出现在哪些城市?
    2. (2) 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中期面临哪些内外危机。
    3.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面对危机清王朝采取了什么政策?并分析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