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1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日照) 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 . 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C . 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 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 2. 2020年11月,一头浑身缠绕着废弃渔网的抹香鲸在大亚湾海域搁浅死亡。解剖时,在其腹内发现一头夭折的抹香鲸宝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抹香鲸是体型较大的鱼类,适于在水中生活 B . 抹香鲸搁浅后可能是因无法用鳃呼吸而死亡 C . 抹香鲸前肢成鳍适于水中游泳,体温不恒定 D . 抹香鲸是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并哺育后代
  • 3.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刚毛配合缓慢蠕动 B . 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C . 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 .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 4. 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作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夜蛾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其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 蝙蝠的卵有硬壳,硬壳能起到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C . 蝙蝠的捕食对夜蛾发生复杂飞行模式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 D . 仿生设备雷达是人们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发明的
  • 5.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让人们再次认识到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B .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 . 都是通过分裂方式快速地进行增殖 D . 利用细菌病毒可以治疗某些细菌疾病
  • 6.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丙丁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B . 甲、乙和丙都可用孢子繁殖,可通过产生孢子和出芽进行繁殖 C . 甲类生物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生活,丁类则能够进行自养型生活 D . 甲乙丙都是病原微生物,人和动物只要接触它们就会引发传染病
  • 7. 以下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对某些濒危物种可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B . 为了丰富动植物资源,应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 . 建立白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 . 自然保护区能保护许多物种和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 8. 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在无氧环境中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B .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把人胰岛素基因与细菌DNA进行拼接 C . 克隆技术可用来快速产生生物新品种,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D . 干燥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9. (2019·河南) 如图是蜜蜂的雌蜂幼虫分化发育示意图。同一对亲代交配产卵,受精卵孵化成的雌蜂幼虫经蛹期分化发育成蜂王或工蜂,但蜂王与工蜂在个体大小和繁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蜂王与工蜂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变异 B . 环境条件的不同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 C . 蜜蜂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节肢动物 D . 蜜蜂的发育经过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
  • 10. 下面是几位同学在学完生殖部分的内容后进行的要点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②种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③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④求偶﹑交配、筑巢、孵卵、育雏都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

    ⑤雌雄蛙通过抱对完成体内受精

    ⑥“试管婴儿”的发育过程都在体外完成

    A . ①②⑥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③⑤⑥
  • 11. (2020·聊城)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子一代种子种下去,自花传粉,获得子二代(数量足够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高茎是显性性状   B . 子一代的基因组成只有1种 C . 子二代的基因组成有2种   D . 子二代中高茎:矮茎=3:1
  • 12. (2020·高新模拟) 某种昆虫体色的深色(E)和浅色(e)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在这种昆虫的栖息地中,有依赖视觉捕食的天敌。假设栖息地中的这种昆虫分别由表中的甲、乙、丙、丁四组不同的亲代繁殖,若各组都产生很多子代且数目几乎相同,则当栖息地环境变化使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时,亲代所繁殖的子代被捕食的数量可能会最多的一组是(  )

    组别

    亲代基因组成

    ee×ee

    Ee×EE

    Ee×Ee

    ee×Ee

    A . B . C . D .
  • 13. (2020·高新模拟) 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   )
    A . 红色,dd,Dd或DD B . 黄色,dd,Dd或dd C . 红色,Dd,Dd或dd D . 黄色,Dd,DD或dd
  • 14. 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至今仍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 . 处于越小的生物分类单位之下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C . 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构成的差异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小 D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 15. 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B . 鸟的细长嘴型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特别产生的有利变异 C . 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 . 嘴型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二、综合题
  • 16.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泰山拍到了下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分类。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甲中的(填生物名称)属于图乙中B所示的生物类型;其中最高等的一种在呼吸方面的特点是,如果将上述生物再分成两类,分类依据是
    2. (2) 图甲所示的动物中,从发育方式看,蝗虫比较特别,其发育经历的阶段依次是;从体表特征看,蝗虫和蜥蜴都有与干燥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分别是体表具有
    3. (3) 在生物分类学上,向日葵与肾蕨同界不同门,向日葵与银杏同门不同纲,那么向日葵和的共同特征多,理由是
  • 17.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污水处理时,人们常利用微生物降解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枯草芽孢杆菌、隐球酵母菌就是常用的治污菌种。请结合下面的污水处理流程简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和隐球酵母菌,二者在结构方面最显著的差异是
    2. (2) 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它能通过生殖迅速增多,形成菌落。枯草芽孢杆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可形成进行自我保护,当环境适宜时再萌发成细菌。
    3. (3) 枯草芽孢杆菌的(填结构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该菌能向细胞外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后吸收,然后通过作用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
    4. (4) 曝气池需要持续通入空气,说明大多数污水处理菌的生活需要,同时为保证污水处理菌能快速生长繁殖,还必须控制曝气池的条件等。
  • 18. 近几十年来,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下降,专家认为蛙等两栖动物或将重蹈恐龙的灭亡之路。研究人员为探究影响青蛙生存的因素,进行了大量探索。下图一为两种雄性树蛙叫声频率与温度的关系,雌蛙能通过叫声频率较容易地识别出这种叫声;下图二为两栖动物的胚胎存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请据此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后,精子和卵细胞在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 (2) 某些有毒树蛙具有艳丽的警戒色,这是由决定的。图一中,相同温度下,树蛙A与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的意义是利于,提高抱对的成功率;猜测两种树蛙中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
    3. (3) 由图二可知,胚胎成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降雨量明显减少。因此可以预测两栖动物的数量将会
    4. (4) 目前两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请给出一条建议:
  • 19. 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们的生活也进入“后疫情时代”。未来疫情的走向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冠病毒的进化情况。下面,让我们运用所学病毒知识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新冠病毒致病性的进化趋向进行分析。
    1. (1) 科研人员在分离提取毒株时,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该是_________。
      A . 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B . 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 C . 活的鸡胚 D . 牛肉汁培养基
    2. (2) 早在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即发文报道,新冠病毒已通过变异产生了S和L两个亚型。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新冠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弱,这也说明了变异是(选填“定向/不定向”)的,这些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
    3. (3) 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猎豹和羚羊之间要进行捕食和反捕食。同理,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这在自然选择学说中被称为
    4. (4) 致病性更强和更弱的新冠病毒哪种更容易生存?哪种更容易被淘汰呢?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
    5. (5) 由上述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上升下降)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上升下降)趋势。
  • 20. 孟女士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显性基因是致病基因,用A表示),她的母亲、弟弟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儿子也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其遗传谱系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孟女士的母亲和孟女士都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2. (2) 据图可以推知:孟女士父亲的基因组成为(用A.a表示);孟女士的基因组成为,孟女士和丈夫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
    3. (3) 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使得胆固醇沉积在皮肤、肌腱和冠状动脉,经检测发现上述症状是因为患者的LDLR基因发生了病变。这个事实说明了
    4. (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虽然是遗传病,但同一家族中基因相同的个体病症表现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肥胖、高盐、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常常发病早,且症状严重,这说明因素也会影响性状的表现。孟女士再生二胎时,如果检测出孩子仍然有LDLR基因的改变,她应该如何调整孩子的饮食,以延迟或减缓其高胆固醇血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