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

更新时间:2017-11-29 浏览次数:737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3.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 南方经济发达
  • 4. (2016八上·汕头期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桂陵之战
  • 5.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3世纪初期 B . 公元3世纪20年代 C . 公元2世纪初期 D . 公元2世纪20年代
  • 6. (2016七上·端州期末)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 纸币“交子”的出现 B .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筒车的广泛应用
  •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 9.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江南地区开发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民族融合加强
  • 10. (2016七上·无为期末)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 迁都洛阳 B . 改用汉姓 C . 该穿汉服 D . 学说汉语
  • 11.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 . 郦道元 B . 祖冲之 C . 司马迁 D . 贾思勰
  • 12.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 . 天文学著作 B . 医学著作 C . 农学著作 D . 数学著作
  • 13.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民族关系的发展 D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14. 小李在一次知识竞赛中,遇到一个难题,是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请你帮他作答(  )

    A . 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战争 B . 东晋政权势力强盛,因此打败前秦 C . 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分裂 D . 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
  • 15. 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
    A . 恢复北方生产 B .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 .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 .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 16. (2016·青岛)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北魏孝文帝 D . 隋文帝
  • 17. (2016七上·相城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 兰亭书法 B . 阎立本画作 C . 龙门石窟 D . 赵州石拱桥
  • 18.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 匈奴族 B . 鲜卑族 C . 氐族 D . 女真族
  • 19.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自助游,如果你想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参阅(    )
    A . 《水经注》 B . 《天工开物》 C . 《神农本草经》 D . 《论语》
  • 20. 一位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女史箴图》的作者是哪一位东晋画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 贾思勰 B . 顾恺之 C . 阎立本 D . 吴道子
二、<b >判断题</b>
三、<b >填空题</b>
四、<b >综合题</b>
  • 30.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

    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 (1) 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英堆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

      明你喜欢的理由。

    2. (2) 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3. (3) 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4. (4)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 31. 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诸回答:

    1. (1) 材料一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
    2. (2) 材料二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通过取得哪个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3. (3)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和蜀国对生产都很重视,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 32.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立、南北对峙、人口南迁的大分裂时期,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请回答:
    1. (1) 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2) 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哪一次改革更加促进了这个特点的形成?
    3. (3) 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艺术成就精彩纷呈,请在科技和艺术领域方面各举两个例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