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7-11-22 浏览次数:875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统一六国,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其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是(    )
    A . 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C . 北筑长城 抗击匈奴 D . 废六国文字   推广小篆
  • 2.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并于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么在西汉时期,君主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 . 实行分封制 B . 推行郡县制 C . 颁布“推恩令” D .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 我区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准备举办一组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人物故事展,下列哪位人物不应入选(    )
    A . 岳飞 B . 戚继光 C . 林则徐 D . 郑成功
  • 4. 东汉末年,定都建业(今南京),据有今江苏、安徽、魏、蜀、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南的广大地区的政权是(    )
    A . B . C . D . 东晋
  • 5.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中写道:“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下列选项中是不属于“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有(    )
    A . 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 B . 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 C . 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 D . 宣传马列主义,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 6. 90年前,党任命周恩来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在3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前敌委员会的紧急会议上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阻挠起义,由于张的变故,起义时间被迫推迟到8月1日凌晨2时。针对该起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此拉开序幕 C .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7.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的是(    )
    A . 鞍山钢铁公司 B . 长春一汽 C . 沈阳第一机床厂 D . 武汉长江大桥
  • 8. “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伟人之口(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列宁 D . 斯大林
  • 9.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在模仿中国的隋唐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进行的改革,其意义是(    )
    A .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B .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C .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D . 有助于打破氏族界限,统一日本
  • 10. 2017年4月22日,“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历史遗产与现实之挑战——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那么下列不属于十月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的是(    )
    A . 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B . 为新文化运动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C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D . 为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 11. “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式的对外经济掠夺,他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他也用这政策来代替快要到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创立了使美国成为全班民主国家大兵工厂的准备工作”文中的“他”是指(    )
    A . 林肯 B . 罗斯福 C . 华盛顿 D . 杜鲁门
  • 12. 尽管参加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之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标志着各国走向联合的是下列哪一件事情(    )
    A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 美国宣布参战 D . 开罗会议的召开
二、<b >判断题</b>
  • 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我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 14. 阿拉伯帝国是中世纪时地处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图片展示的便是其在8世纪中叶的地理疆域图。

  • 15. 美国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表明着从1862年起,美国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三、<b >综合题</b>
  •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4月4日,由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这标志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一项早期重要成果的雅万高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第一单。中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铁路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核电出海,中国制造新名片

    1. (1) 雅万高速高铁的修建已经成为对外出口的一张名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由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是?铁路的修建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 (2) 材料二中的核电出海技术与我国采取的什么发展战略有关?对此,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

    1948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1959年,英国与奥地利等六国签订“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对抗欧洲一体化进程。

    60年代,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遭到拒绝。直到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经济也受到严重拖累。1975年英国就留欧举行公投,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英疑欧力量再度上升。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简要分别分析英国不同态度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的。名字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四百多年后,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

    ——摘自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力量共同进行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国人民一致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制约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政策和行动。在抗日战争期间,尽管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很激烈,但都没有超出这场战争性质所制约的范围。最终,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

    材料三:虽然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但是……之后,东北抗日武装就开始了和日寇的浴血奋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杨靖宇、赵尚志到赵一曼,无数抗日英雄的牺牲,自然属于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将中国抗战界定为十四年,显然是更全面、更准确的说法。

    抗战的时间跨度从八年改到十四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在那十四年的抗战中付出鲜血、生命的前辈英雄的尊重。抗日战争不是好莱坞电影里超能力者大战外星人的奇异幻想,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真实历史,是无数普通人、无数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慷慨悲歌,是无数人流离失所、惨遭杀戮的悲惨现实。

    今天的人们有责任让下一代知道,在那十四年里我们祖国的经历是一段充满苦难与血性的民族历史,理应被最客观、最公允、最权威地还原,并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

    ——摘编自《十四年抗战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法制晚报》

    1. (1) 材料一中“海上而来的屈辱”是指什么事件?导致屈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说说抗日战争的两场重要战役,并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十四年抗战”起算历史事件是?由“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