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第一个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 B . 突厥 C . 蒙古 D . 契丹
  • 2. (2020七下·甘南期中) 南宋和蒙古政权直接对峙局面的形成是在(  )
    A . 契丹灭亡后 B . 北宋灭亡后 C . 西夏灭亡后 D . 金朝灭亡后
  • 3. (2020七下·东丽期末) 元朝政府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置了(   )
    A . 宣政院 B . 台湾省 C . 台湾府 D . 澎湖巡检司
  • 4.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任夜不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出现了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这种热周的城市生活情浆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秦朝咸阳 B . 汉朝长安 C . 唐朝长安 D . 北宋东京
  • 5.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中属于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的有(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火药的广泛使用  ④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这支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统一全国。”材料反映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
    A . 历史机遇 B . 个人能力 C . 贤臣辅佐 D . 群雄势弱
  • 7. (2019·龙泉驿模拟)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 . 利润丰厚 B . 规模较大 C . 技术先进 D . 和平交往
  • 8. 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在我国快速传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
    A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B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9. 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
    A . 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B . 提出“均田免赋” C . 不得侵占民房 D .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10. 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
  • 11. 《清史稿•圣祖本纪》评价康熙帝说:“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面属于他维护“一统”的举措是(    )
    A . 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B .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C . 命令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指挥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 12. (2020·常州模拟) 该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以至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它不仅对奠定今天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使中国各族人民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最终成为定局。该朝代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13. 清代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反映出(    )
    A . 部分官僚中饱私囊 B .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 . 清朝官僚机构臃肿 D . 军队长期养尊处优
  • 14. (2020七下·建昌期末) 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清朝统治者以“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为主要手段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该项措施是(    )
    A . 文字狱 B . 八股取士 C . 罢黜百家 D . 焚书坑儒
  • 15. 下列关于我国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B . 《水浒传》——施耐庵 C . 《西游记》——徐光启 D . 《牡丹亭》——汤显祖
二、综合题
  • 16.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去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的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时的在位皇帝是谁?并说明其起止时间。
    2. (2) 据材料一归纳这一航海事件的根本原因、目的。
    3. (3) 据材料三,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次航海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充28发子弹的“连珠铣”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材料二: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1) 材料一中,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持什么态度?
    2. (2) 根据材料二,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3. (3)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清朝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消极的影响?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1. (1) 材料中,“帝”是指哪位皇帝?“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是指这位皇帝采取的什么措施?
    2. (2) 简要回答这位皇帝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此外,这位皇帝设立的特务机构叫做什么?
    4. (4) 这位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