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1-04-25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这一伟大工程(    )
    A . 中心是长安 B . 最南端到达今天的扬州 C . 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 .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 2. (2019·南通)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 . 注重门第家世 B . 取士方式多样 C . 关注道德品质 D . 公开公平竞争
  •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隋朝灭亡原因的是(    )
    A . 隋文帝励精图治,厉行节俭 B . 隋炀帝开凿运河,修筑长城 C .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蔓延全国 D . 太原李渊起兵反隋
  • 4.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 5. (2019·重庆)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的繁荣 B . 文学艺术的兴盛 C . 政治的清明 D . 社会风气的开放
  • 6. 当当同学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 . 唐代农业的发展 B . 唐代经济的繁荣 C . 盛唐文学 D . 盛唐气象
  • 7.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
    A . 王维 B . 杜甫 C . 李白 D . 白居易
  • 8.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汉朝 D . 南北朝
  • 9. (2019·滨州)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 10. (2017·苏州)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 .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 .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11. (2020九下·莆田月考) 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 卫青北击匈奴 B . 岳飞抗金 C . 文天祥抗元 D . 戚继光抗倭
  • 12. 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下列哪一项不是其共同点(    )
    A . 宋朝都要交岁币 B .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 .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 13. (2020七下·镇平月考)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
    A . 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 . 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 . 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 . 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
  • 14. (2017七下·仙游期中)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尚书省 C . 门下省 D . 行中书省
  • 15. (2018七下·阳江月考) 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 灭亡西夏 B . 统一蒙古 C . 建立元朝 D . 定都大都
二、综合题
  • 16.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四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并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3. (3) 从材料三中可读出宋朝的治国之策是什么?简述这个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
    4. (4) 材料四中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的一系列治国措施,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5. (5) 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 17. 历史地图的变迁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识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建立辽、金、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名称。
    2. (2)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由图一到图三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 (3) 元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首创?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这一制度有什么关系?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台湾地区在元朝分别隶属哪一机构管理?
    5. (5)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所得到的启示。
  • 18.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1. (1) 请说出图一、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并说出图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他们回国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 (3) 材料三中的史实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哪两个地方?
    4. (4) 综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