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31 浏览次数:2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字词书写
  •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努力是最不值得(xuàn)耀的东西。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无论面对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不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点赞,而是为了将来面对赞(yù),你可以有底气地说,得到的从来不是(jiǎo)幸;努力不是每次长篇赞述后的自我感动,而是当年华老去时,能不后悔地说一句:还好我没有蹉(tuó)。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一件充实且美好的事。

二、句子默写
  •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3. (3)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 (5) 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二章》)
    6. (6)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孟子>三章》)
    7. (7)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8. (8) 好友小明初中毕业后要跟随父母回青海老家读书,在他的毕业留言簿上,你以王勃“”两句诗相赠,表达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三、名著阅读
  • 3. 名著阅读。

    “多部联读”是名著阅读方法之一,可以将不同的作品按照某一个主题进行比较阅读。假如老师建议从下面的作品中挑选两部,根据主人公的个性特点进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阅读,你会选择哪两部?为什么?

    A.《西游记》

    B.《红星照耀中国》

    C.《平凡的世界》

    D.《简•爱》

    E.《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 小明打算把《骆驼祥子》加入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阅读中去,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请简述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 5. 仔细观察如图两幅漫画,按照要求答题。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图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 (2) 图二所反映的现象日益普遍,成为网络热议,网民倡议“遵守餐桌礼仪,不要在餐桌上玩手机”。你支持这一倡议吗?请简述理由。
    3. (3) 班长提议围绕这两幅漫画,开展一次班会活动。请你为这次班会确定一个主题。
五、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 , 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 , 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左藏(cáng):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词中黔中即黔州。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概。④华颠:白头。⑤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时,谢瞻与谢灵运于此地宴饮作诗。

    1. (1) 下面哪一项与本词所写的是同一个传统节日?(  )
      A .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B .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 C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 (2)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3. (3) 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为什么?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斗曰:“世无骐麟騄耳 , 王驷已备矣;世无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世无毛墙、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觳也。”王曰:“何谓也?”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王斗:人名,弄国人。②谒者:指掌管接待宾客的人。③抎(yún):失掉。④骐麟騄耳:这里指良马。下文中的“卢氏之狗”指猎犬。⑤縠(hú):细纱织成的丝织物。⑥便(pián)辟:指国君身边善于奉承而又受到宠幸的人。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是哪一项?(   )
      A . 宣王使谒者人    余人各复至共家(《桃花源》) B . 先生之寡人请从   于是天子乃辔行(《周亚夫军细柳》) C . 忧国爱民     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D . 于是士五人任官   是以众意宠为督(《出师表》)
    2. (2) 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一读音。

      ①有       (A.jiān  B.jiàn)

      ②王使人为    (A.guān  B.guàn)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②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4. (4) 下面哪一项表达的见解与王斗见宣王的用意相同?
      A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C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工,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5. (5) 斗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劝谏成功。请从下面的人物语言中任选一例,加以分析。

      ①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

      ②世无骐麟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③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各类出版物人均阅读量

    材料二:

    移动网络时代,为啥还要读报?

    魏永刚

    快到年底,报刊“征订季”开始了。这几天,看着“请您订阅”的广告,一位朋友问:移动网络时代,为啥还要读报?

    提出“为啥读报”的疑问,实际上是在媒体生态和信息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对报纸这种传媒形式社会功能和社会使命的重新思考。

    报纸的基本职能是传递信息,在过去很长时期,报纸是主要信息传递渠道。现在,这个“主渠道”已经分化了,移动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内容比报纸丰富许多倍。但是,报纸传递信息的基本职能依然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信息传递。

    独特在哪里?直观地看,它是以“平面”形式传递信息的,读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一个报纸版面。迄今为止,所有网络信息传播都是一条一条进行的,无论是移动端还是电脑网页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信息的简单罗列,而报纸不是这样。

    在100多年的现代报业发展中,报纸发展最丰富的是版面语言。报纸从林林总总的信息中,选取读者最需要的,然后以信息提示的形式来传递。它以标题大小、文章位置、字体区分、图片装饰等各种手段与读者对话。您拿到一张报纸,一看就知道什么是今天最重要的新闻,什么是编辑最想告诉您的。

    细数这些编辑手段,不是每个读者都懂得。但是,这些阅读惯性所形成的新闻思维,相信每一个接触过现代报纸的读者,都或多或少已经接受了。因为,只要展开一张报纸,什么是“今日头条”,哪里是报道重点,都一目了然。当信息泛滥的时候,这种新闻提示才更有利于您走出碎片化阅读,拓展认识,形成对世界的整体判断。

    往深里想,报纸传递的是确证信息。我们常常自信地说,报纸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当然来自报社和党政机关建立的稳固联系上,更体现在报道准确性上。不需要向您介绍编辑部把关的各个环节,读者如果有机会到报社检校部门看看就够了。从每个检校人员身边厚厚的词典,从校对老师身后长长的参考资料书籍中,您就能体会到这种准确性是多么来之不易。

    今天,可能还没有哪家自媒体是查着词典、看着权威参考书目写稿子的。报纸的权威性来自信息渠道本身,更来自这种专业的新闻生产过程。

    有些人提倡把受众变成客户。从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看,这种认识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新闻工作者最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盼望读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但决不偷窥读者的信息,决不绑架受众的需求,决不把读者信息当作“资本”去贩卖,决不会根据“大数据”为你“画像”推送广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达群众的意愿,是我们的安身之本。我们坚守着政治品格,坚守着职业操守,坚守着社会责任。

    媒介也枃成生态。报纸是媒介生态中重要的一个元素。正如森林里有丰富多样的植物,才显得色彩斑斓一样。

    媒介生态也因为有了多种媒体,才改变了社会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我们自信,报纸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依然能有自己的位置,依然是谋介生态中迄今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

    也有人喜欢拿自媒体“说事”。自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媒介生态,但决不能代替报纸。“开门办报”是我们的传统。在自媒体还没有影子的时候,报纸的大门就向社会敞开。人们过去写信、打电话,与报纸发生联系;现在,他们通过微信留言、微博跟帖、电子邮件更便捷迅速地给报纸提供信息。我们也关注自媒体,甚至从自媒体中洞察舆情。毫无疑问,自媒体拓宽了报纸与社会的联系,但还没有能够代替报纸。会开车的人多了,请问,专业司机就消失了吗?

    当然,互联网在改变媒介生态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报纸本身。我们不仅学习借鉴互联网传播技术,也运用互联网拓展我们的社会职能,行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路上。无论读者与我们的接触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报纸给读者提供准确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没有变,报纸服务读者,发挥信息提示作用,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初心没有变。

    所以,有了移动互联网,您仍然要读报!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9日,有删减)

    1. (1) 阅读材料一的图表,对报纸的阅读量作情况说明。
    2. (2) 阅读材料二,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报纸阅读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假如下面是记者与材料二的作者就“有了移动互联网,是否还需要读报”的问题进行的一次采访实录,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成对话。

      作者: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记者:为什么这么认为呢?请您具体说说原因。

      作者:我认为报纸阅读有网络传播不可替代的优势:

      记者:有读者认为,网络大数据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推送相关阅读,这是报纸阅读做不到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作者:

      作者:

      作者:我们要学习借鉴互联网传播技术,运用互联网拓展我们的社会职能,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竹与纸

    任林举

    ①似乎“哐”的一声,大罗山从天而降,落在了东海之滨。

    ②这座方圆三百里的环形、独立山系,是瓯海人世代栖居的家园。因为形似一面大箩,故称之为大罗山。

    ③我入大罗,在瓯海之西,泽雅的一个小村庄,听到声声响彻。水从翠竹掩映的山上流下来,迅捷地流过石砌的渠,径直通向古人惯用的一种机械装置——水碓。众水如潮,扑向水轮的板叶,巨大的撞击声中水轮开始旋转,又被碓杄转化成石杵的连续起落。咚、咚、咚,石杵的夯击之声不断,像激越的鼓点,像不息的春雷,把令人兴奋的震颤传向天空,传向大地,也传向满怀期待的人心和连绵不断的日子。

    ④站在唐宅村的水碓旁放眼远山,远山巍巍,高耸如围,锁住了云,锁住了雾,锁住了云雾掩映的翠竹和水声,仿佛连时光也被锁在这封闭的山坳里。两千年前的古法造纸技艺、两千年前的造纸设备和器具、两千年前造纸人的梦想和信念……一切都如当年的云雾一样,历经无数循环,依然在山间萦绕不去。水碓、纸烘、纸糟、腌塘,还有腌塘里深深浅浅的蛎灰水都清楚地留着岁月深处的记忆,都见证过每一张“泽雅屏纸”的前世今生……

    ⑤春雷响起,久旱的山间落下了第一场春雨。雨滴是一个神秘的指令,深入泥土把那些掩耳沉睡的生命唤醒。一棵棵懵懵懂懂的水竹还未及醒透,便匆匆破土而出,开始沿着与大地垂直的方向在春天里奔跑。只是它们还太稚嫩,水汽太重,还不中用。是的,一定要等到两年后,但不能超过三年,三年以上的水竹就太老了,也不中用。只有等它们血气方刚、筋强骨壮,体内的纤维足够长时,才会有斫竹人上门,经过一番认真的盘查和遴选,选出那几竿最中意的竹,将它们斫走。

    ⑥斫,是让竹换一个地方活着,换一种方式生存。从此后,它们将随斫竹人远走他乡。一缕清气从它们离开的地方升上来,那是一缕永难慰藉的乡愁。

    ⑦新斫的竹,清清爽爽的眉眼,却偏偏要走一程艰辛之路。斫竹人把竹子轻轻放在自己的肩上,软着、暖着、心疼着,顺着水竹的心思和情绪稳步走回自己的作坊。柔软的竹梢在斫竹人的肩上,一步一弯一顿首,那是竹在向故土拜别,道一声感恩,道一声珍重!

    ⑧水竹们要经历交臂历指、水煮汽蒸、千锤百炼等等一切历练。那么多山民在指望着它们成为营生呢!竹坚忍无声,咬紧牙关舍去那段“虚心、有节”之身,一任那班器具的雕琢,而后,便成为一捆捆地地道道的“刷”——这是师傅们早早为它们备下的名号。

    ⑨既然已经叫“刷”,就要按照“刷”的运程继续走下去——投入腌塘,在蛎灰水里长久浸沤。方方正正的腌塘一个挨着一个从纸坊排向远处,两两腌塘间只隔着窄窄的石埂。当很多腌塘连成一片时,就给人一种浩瀚的感觉,而蛎灰水中隐约可见的“刷”则像一片片竹筏或小舟。

    ⑩夏日里,骄阳如火,与腌塘里的蛎灰水合力,对堆满腌塘的“刷”进行着严酷的考验。金黄的蛎灰水不断发出“哧哧”的响声,升腾的烟雾夹裹着呛人的气味,带来了塘底的信息:那些竹已被杀青。等秋天一到,塘水从金黄变成暗褐,竹子们便可宣告完成了由竹而“刷”的全部功课,去尽了所有不必需的杂质,只剩下柔软而坚韧的筋骨。

    ⑪咚、咚、咚,当沉雷一样的轰鸣再一次从水碓旁不断响起,已是初冬时节。“雷”声里,并不是一竿竿新竹破土而出,而是一捆捆“刷”在石杵的锤捣下变成泥土一祥的“刷绒”。这些看起来云朵、棉絮一样的“刷绒”,就是“泽雅屏纸”最基本的原料。它们既是纸张的筋骨和皮肤,也是纸张的魂魄。

    ⑫至此,工序大部宣告完成,数月的艰难孕育,再经踏刷、烹槽、撩纸、压纸等一系列工序,一张纸就宣告正式诞生。新造出的纸柔韧绵软、色泽金黄,低调而质优,虽仍怀有一颗竹心,却不再有人能够辨认它们的身世,想象不出它们就来自这山中的泥土。

    ⑬捡一个日暖、无风的好天气,纸农们要把这些新纸运到山上去晾晒——一沓沓铺开,亮闪闪、金灿灿,排满泽雅的山岗。宛如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新纸们最后一次贴近这山、这泥土。当它们把体内最后一缕水汽、最后一丝念想都归还给这片家乡故土之时,它们就会变得无物般轻盈,可以跨越年代和地域之界,飞往遥远的时空——天之南、地之北、国之内、海之外。突然,一阵出其不意的风从竹林里窜出,叼起一张没有压住的纸飞上了天空,飘飘摇摇,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高,直至无影无踪。

    ⑭纸匠阿旺伯十岁入行,从青竹一样的年纪开始,就一年年陪着那些水竹辗转于竹山和纸坊之间,不停地斫,不停地沤,不停地捣,不停地撩,不停地晒,终于在七十岁那年,突然就走不动了。阿旺伯走的时候,正好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烈烈火焰将屏纸化为灰烬和向上升腾的烟气。

    ⑮清明一过,泽雅的山上突降一场豪情万丈的春雨,新雨后,又一茬新竹破土而出。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4日)

    1. (1) 文章开篇从大罗山着笔,③④两段又描写了泽雅唐宅村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 (2) 什么是“杀青”?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3. (3)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当它们把体内最后一缕水汽、最后一丝念想都归还给这片家乡故土之时,它们就会变得无物般轻盈,可以跨越年代和地域之界,飞往遥远的时空——天之南、地之北、国之内、海之外。

    4. (4) 文章重点介绍了“泽雅屏纸”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在结尾处要简述纸匠阿旺伯的一生?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八、作文
  • 10.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

    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元宵猜灯谜,过年贴春联(《灯笼》);旧时昆明人家在门头上挂上小镜子、八卦图和仙人掌来辟邪(《昆明的雨》);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游山西村》);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就要说“恭喜恭喜”之类的吉祥话(《阿长与〈山海经〉》);……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传统习俗伴随我们成长:长辈在过年时给孩子压岁钱,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挂香囊,办喜事挑吉日,清明祭祀烧纸钱,……

    在这些传统习俗里,你也许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也许发现它值得保存的内涵,也许察觉到它不合时宜的地方……

    请根据你的见闻,以“在这样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⑤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