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一)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31 浏览次数:15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孩提时几乎所有的趣事,都是放学路上       (邂逅  遇见)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qiáo首盼望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胆的流浪狗和摒息敛声的墙头猫,那烧饼铺、竹器行,那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弹棉弓的铮铮响,每一份燥热、每一场骤雨……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都镌刻在我心里。

    (选自王开岭《消逝的“放学路上”》,有删改)

    1. (1) 请从下列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2. (2) 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o

    3. (3) 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4. (4) 依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二、综合性学习
  • 2. 七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6日,通过某网络众筹平台获得善款的莫某,因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而构成违约,被法院一审判令返还全额筹款并支付相应利息。法院同时向有关部门和网络众筹平台发送司法建议,建议推进相关立法,加强监管,完善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机制。这是全国首例由筹款平台发起诉讼,并获得胜诉的网络个人大病求助纠纷案,对不诚信筹款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材料二:

    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1. (1)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信”解释为“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訫,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看待“信”的?
    2. (2) 请你为材料一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个字)
    3. (3) 读了材料二,你想对那些占便宜的顾客说点什么呢?请在劝说时引用一句关于“信”的名言。
    4. (4) 在“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结束后,“环顾身边思诚信”这一环节由你主持,请写一段开场白。
三、填空题
  • 3. 古诗文默写。
    1. (1)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
    4. (4)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5. (5) 《望岳》中表明诗人具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眼中的秋景有什么特点?
    2. (2) 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 ,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 , 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随侯救蛇而获珠,蛇龟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其指,内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逐鼓吻奋爪 , 以向先生。

    (节选自马中锡《中山狼传》,有改动)

    [注]①虞人:管狩猎的官。②肃慎:古代东北方的种族名,曾铅朝贡箭。比喻赵简子所用的是上等弓箭。③饮羽:形容箭射进肉中很深,连箭末的羽毛都看不见了。④逋:逃亡。⑤俎豆于贵家:供贵族作食品。⑥摩顶放踵:劳累奔波得头顶到脚跟都伤了。⑦鼓吻奋爪:准备吃人的样子。

    1. (1) 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一处)

      引 避 道 左 以 待 赵 人 之 过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一狼其中 

      ②屠自后断其股  

      ③先生其指 

      ④狼简子之去远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 (4) 乙文划线句赵简子的“怒”有哪些含义?
    5. (5) 屠夫和东郭先生一开始在对待狼时都犯了什么错误,使得自己身陷险境,请结合文本分析。
六、名著阅读
  • 6.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

    片段二: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只见那众僧们搬柴运草,已围住禅堂放火哩。行者暗笑道:“果依我师父之言,他要害我们性命,谋我的袈裟,故起这等毒心。我待要拿棍打他啊,可怜又不禁打,一顿棍都打死了,师父又怪我行凶。罢,罢,罢!与他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 , 教他住不成罢!”

    (节选自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十七回,有删改)

    1. (1) 片段一所选故事祸起卖弄,你读出了师徒二人怎样的性格?
    2. (2) 片段二中,悟空决心“将计就计”,请说说悟空如何“将计就计”?
    3. (3) 唐僧教诲悟空“莫要与人斗富”,请结合选段及之后的情节,阐述原因。
    4. (4)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分别写到“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件事,使得鲁迅先想“学医救国”,后决定“弃医从文”。 B . 《简·爱》讲述了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最终她为了尊严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C . 《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不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范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D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七、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说“随和”

    白子超

    ①随和,民间俗词。《现代汉语词典》云:“[随和]suí hé 和气而不固执己见:他脾气~,跟谁都合得来。”

    ②随和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词典释义大抵正确。倘若深究,则不止于此。孔门弟子说老师“温、良、恭、俭、让”,其中“温、恭、让”三点均与随和有关。温和与和气义近,只不过后者更加口语化。“恭”是尊敬、尊重,“让”是礼让、谦让,无此二者,何来随和?孔子形象又被概括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随和之人皆不猛,显而易见。安,则是根本,是基础。外表看是安静、安详,而内心则安定——高标准说,似止水而波澜不惊,如磐石而岿然不动

    ③随和不单是好性格,好脾气,而且是待人、处世的好方法。自觉的随和是有思想、有修养之人的明智之举。同胞之间,本该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在多数时间内,在多数场合中,人们面临的都不是大是大非问题,最适宜的态度和最恰当的办法,就是从众、随和。如此,没有分歧,没有磨擦,一团和气,皆大欢喜。

    ④有些人天生温婉,抑或软弱,合群是其特长,交际应酬皆随大流。从好的方面说,他们比较实在、质朴、单纯;从否定的角度说,他们可能知识不足,头脑简单,没有主见。这些人与人无争,与世无争,没有坏心眼,是我们的好同学、好同事、好邻居,甚至是好朋友。此类人虽非挚友,却可能是可靠的密友,与之相交亦乐莫大焉。

    ⑤但有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总是和稀泥,总是打圆场,永远模棱两可,永远不分对错。这是孔子、孟子深恶痛绝的“乡愿”,被斥为“德之贼”,道德的破坏者。“乡愿”其实头脑精明,擅于算计。其要害是别有用心,虚伪至极。故需警惕“乡愿”,出于率直而并不随和之人,也比“乡愿”强百倍。

    ⑥说到随和又讲原则,就要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面对什么人,针对什么问题。随和有一个前提——不违背自己心中的大主意。日常生活中,不能事事上纲上线,但许多事确实反映出人的“三观”不同。听见或看到明显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言行,再随和的有志之士也不会随声附和,随波逐流。心志坚定,性格随和,完全可以统一于一人。

    ⑦随和的本质是“和”。人应主动求和,可和与不和不完全由自己一方决定,对方不想和,不愿和,也就和不起来。只有无原则的弱者和蠢人,才会不断地迁就、退让,一味求和,为和而和。要讲“和而不同”,坚持己方立场,同时尊重乃至理解对方意见;抱有和的愿望,同时准备迎接可能有的斗争。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确立了的思想原则。这一原则万古不朽。

    ⑧行文至此,又想到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似乎比金发碧眼的洋人内敛、含蓄、随和。这种性格和处世方法的不同,源于文化基因差异。若干万年前早期人类在天地间生存、发展,既需从众与团结,又免不了对立与争夺,因此“和”的基因与“争”或“斗”的基因早就同时蕴涵在人类祖先身上。漫长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时势,造成了不同的基础延续与变异。如果说中国文化基因多是和,那么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基因中争的比重则要大得多。近现代以来,一边是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根深蒂固,一边是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盛行无碍,培育出来的人岂能一模一样?

    ⑨各走各的路,没错;但还是和为贵。

    (节选自《文汇报》2018年5月6日,有删减。)

    1. (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随和”的?
    2. (2) 第②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结合第④、⑤段内容,说说“天生温婉”之人与“乡愿”的区别。
    4. (4)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⑨段内容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鲍鱼和咸鱼

    尤今

    ①对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②他爱吃,也爱煮。

    ③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④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蓝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蔬菜。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⑤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

    ⑥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融了,融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融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油渣。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厨房,全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⑦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倒进陶钵里。我睁着双眸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⑧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

    ⑨在晚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眸子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⑩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

    ⑪有一个很长的时期,父亲在生活线上走得不很顺畅,极早出,极晚归,回来时早已过了用膳时间。母亲把他的餐食留在一只大碗里——白米饭压得密密实实,饭上面有卤蛋、咸鱼和青菜。有时放的是煎午餐肉配蛋花,或者几大匙香菇肉酱(罐头)配长豆。母亲把饭菜热了,在荧荧的灯火下,看着他吃。不管母亲给他准备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浮着的是感恩惜福的恬然。纵是淡淡的白米饭啊,父亲也能从中尝到饭里沁出的甜味。随遇而安的心态,使一切落入他嘴里的食物都变得很可口。把碗里的每一颗饭粒都扒得精精光光,父亲很满足地长吁一口气,重新又有了奋斗的精神、精力和信心、信念了。父亲认为,日子就算过得很困窘,胃囊是不可以被亏待的,当鱼翅鲍鱼伸手难及的时候,青菜豆腐也别有一番好滋味,味蕾是应该有能伸能缩的耐力的。

    ⑫在父亲的熏陶下,年纪很小的时候,我们便已经知道,甜有甜的大魅力,淡也有淡的吸引力。鲍鱼固然美味,咸鱼也不赖;燕窝固然细致可口,锅巴可也别有风味呀!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0年04期 ,有删改)

    1. (1) 请结合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3. (3) 阅读第⑨段划线句,揣摩“我们”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不少于50字。
    4. (4) 文章结尾说“鲍鱼固然美味,咸鱼也不赖;燕窝固然细致可口,锅巴可也别有风味呀”,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凝视,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因为凝视,一朵花里有一个春天,一张熟悉的脸上有了动人的光彩,一件寻常的小事有了启人深思的意味。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凝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①任选角度,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