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二)

更新时间:2017-11-03 浏览次数:7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开学以来,小明发现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小学,与其他同学成为好朋友的办法是(    )

    ①主动自我介绍         ②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

    ③记住同学的名字     ④多与老师交流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 小刚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以后,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和他自己都很着急,作为小刚的同学,你如何劝他呢?在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哪个是不能劝导的语言?(    )
    A . 寻找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 初中的课程和小学的课程比起来困难多了,成绩下降是很正常的 C . 在学习的时候,多注重效率的提高,科学地安排时间 D .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你的成绩会提高的
  • 3. 一位研究中学生心理的学者在一所中学里进行了名为“填写你的优点”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填写的是“优点零”。这说明(    )
    A . 他们不愿意认识自己 B . 他们没有优点 C . 他们不能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 D . 他们比较虚伪
  • 4.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孙子·谋攻篇》中就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说法,几乎在同一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名言。这对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是( )
    A . 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B . 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战胜别人 C . 一个人的内在美比他的外在美更重要 D . 古人在自我认识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造诣
  • 5. 通过他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下列名言和谚语揭示的道理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自知者明                        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④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士可杀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    )

    A .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B . 自尊者必然要冒杀头的危险 C .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生命          D . 自尊的人永远都不会受侮辱
  • 7. “上网一厌学一逃学-辍学一赌博一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    )

    ①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                    ④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A . ①②⑧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8. 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未成年犯中,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这警示我们(  )

    ①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             ②提高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

    ③提高自控力,抵制不良诱惑          ④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 . 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9. 进入2016年7月以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一批触犯党纪国法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纷纷落马。法律不认权贵表明(    )
    A . 权贵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特殊群体 B . 人人都必须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 C . 我国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D . 职务越高受到的惩罚越重
  • 10. 中国大妈的广场舞跳得举碰震惊,不仅在国内风行,甚至走向了法国卢浮宫和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对此现象看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应该坚决反对 B . 广场舞是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C . 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共荣共生 D . 广场舞不能损害他人、社会公共利益
  • 11. 在办理税务登记时成为好友,合肥地税局高新区分局服务大厅的原工作人员小倪,竟两次给好友小刘提供公民个人信息46 000余条。目前二人因非法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均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l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这一案例说明(    )
    A . 凡是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都是严重违法行为 B . 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当罚性 C . 获取他人信息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D .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 12. 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有(    )

    ①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②小林个子较矮,被他人称为武大郎 
    ③未经小张同意,小军就把小张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网络上  ④李强将收养的3岁的儿子改名为李顺,并及时到派出所做了姓名变更登记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我们的生活有精彩、有新奇、有幸福、有美好,充满着无限情趣。但生活中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和伤害。因此,面对诱惑,要识别,要抵制;面对伤害,要冷静,要机智。观察下图两幅漫画,你认为做法正确的是(    )

    ①珍爱生命,远离黄赌毒                                 ②学会自我保护,拒绝一切诱惑   
    ③培养正当兴趣爱好和高雅生活情趣             ④遭受抢劫时,人身安全第一,暂时妥协,事后报案 
    ⑤面对不法侵害时,拼死反抗,搏斗到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③④
  • 14.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两句名言告诫人们(    )
    A . 青春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应该珍惜青青时光 B . 生命是最可贵的,要珍爱生命 C . 年少时,应尽情享受,不用顾虑太多 D . 青春时,应注意仪表、讲究穿戴
  • 15. 卡耐基说:“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点鲜明的,别人无法代替的      ②世界上只有我们自己是优秀的 
    ③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④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③
  • 16. 有一天上学,李清发现书桌的抽屉里有一张纸条,是他们班的王朝写给她的,在纸条里王朝表述了对李清的好感,并约李清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西餐厅见面。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最为适宜?(    )
    A . 赴约,尝试发展感情 B . 告诉自己家长,让家长责备王朝 C . 在班里宣扬,把王朝骂一顿 D . 私下跟王朝谈谈,告诉他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 17. “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尊敬老人”。这说明(    )
    A . 道德比法律的作用大 B .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C . 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D . 法治和德治要有机结合
  • 18. “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B .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C . 成功需要自信 D . 要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而有益的兴趣
  • 19. 古人云: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知难而退,才是明智之举       ②积极战胜困难和挫折 
    ③只有在顺境中才能磨炼自己   ④人生难免有挫折,要正视挫折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0.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网络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也纷纷把自己的困惑与感受写到了网上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请结合所学知识,向下列网友提出你的见解与帮助。

    1. (1) 网友“一叶之秋”:进入中学以来,我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看来我真的一无是处,将来很可能一事无成。我感到很灰心。

      他的问题源于一种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你能为他提供怎样的建议?

    2. (2) 网友“橙风”:真羡慕周围很多同学都有iPhone,好有“面子”,我也要去买一台,这样才能有自尊。

      他的做法能为自己赢得自尊吗?为什么?

  • 21. 七年级学生小华最近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有时家庭作业也不做。原来他父母最近一段时间出差,少了父母的监督,小华一个人在家时经常上网到深夜,严重影响了学习以及正常的生活。

    小华准备加入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调查,深入了解社会。对此,他的家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小华的奶奶说:“课余时间应当好好休息,何必到社会上乱跑,班级组织的活动少了你一个人照样可以进行。”

    小华的妈妈说:“社会调查活动又苦又累,干得再好也不值得,不如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

    1. (1) 请你诊断小华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他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 (2) 假如你是小华,你会用哪些道理说服奶奶和妈妈支持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22. 现实中有一些两难情境,考验着我们选择的智慧。

    陈某因被拖欠450万巨款讨债无门,铤而走险在海珠桥上演“跳桥秀”;某制衣厂几名工人因与厂方发生劳务纠纷,也相约到海珠桥“跳桥秀”。他们的行为,堵塞了交通,扰乱了社会秩序。对此,有专家建议将“恶意跳桥”列入刑法,加大惩罚力度。

    用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分析“跳桥秀”。

  • 23. 徐明的父母在边远的乡村工作,他随父母工作调动调入城市后,并没有感到兴奋,反而备感压抑。同学们瞧不起他,时常以冷言冷语讥讽他。有一次,同桌郑原再次嘲笑他时,他暴怒起来,两人扭打在一起。

    老师让他们二人各写一份检查,一向盛气凌人的郑原不但不表示歉意,反而与同学串通起来再次讥讽徐明。在打架中已吃了亏的徐明对老师各打一大板的处理方式不满,见郑原依然得意忘形,心里无法平静,报复心突起。他找来根铁管,在午休时对毫无防备的郑原突下猛手……

    1. (1) 徐明的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2)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哪些警示?
  • 24. 为了增强学生安全生活的能力,东方中学七年级(3)班的思想品德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标题拟写】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2) 【时事关注】首先,班主任展示了一则新闻素材:文化部2016年7月12日公布第二十五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结果,依法查处26个网络表演平台,共计关闭严重违规表演房间4 313间。

      从关注未成年人的角度谈谈开展这项查处活动的意义。

    3. (3) 接着,班长讲述了下面一个故事:2016年7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坏了家住中江的一名六旬盲人老人。昨天傍晚,他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摸索到附近的凯江河七里坝中冲凉洗澡,却不料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慌忙中双手紧紧扣住沟边的石头,并大声呼救。所幸被人发现报警,德阳消防接警及时赶到,将老人救起。

      盲老人成功脱险的故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4. (4) 【宣传教育】
        最后,李凡同学展示了本组同学共同编写的防范意外侵害救助办法。

      穿着打扮得体,举止文明;同学遇险积极设法救助;路遇敲诈勒索殊死抵抗;上学放学相互结伴而行。

      上述办法中是否有不妥之处,请你找出来,说明理由,并指出应该如何去做。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年级(1)班的张芹同学数学成绩一向很好,但在期中考试中没有考出好的成绩,受到了父母的批评。这使她心烦意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结果生病住院了。

    材料二:在高考中屡受挫折的李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打工,又不慎受了重伤,失去了左手,生活陷入一片混乱。在极其痛苦中,他拿起笔来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开始以自己以及身边工友的打工经历为素材,写出了一部反映90后打工经历的长篇小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1) 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丰人公分别遇到了什么挫折?
    2. (2)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主人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3. (3)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的道理,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