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08 浏览次数:6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食盐溶解 B . 面包发霉 C . 西瓜榨汁 D . 瓷碗破碎
  • 2.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 . C2H5OH——酒精 B . H2O——干冰 C . CaCO3——生石灰 D . NaHCO3——火碱
  • 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的是(    )
    A .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 .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 . 氢气可用作燃料 D . 纯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蒸发结晶
  • 5. 工业上常用Na2SO3制亚硫酸纤维素酯、硫代硫酸钠、有机化学药品、漂白织物等,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2 C . +3 D . +4
  • 6. 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
    A . K2CO3 B . NH4H2PO4 C . CO(NH2)2 D . NaH2PO4
  • 7. 下列操作及其现象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通入酚酞溶液中——变红 B . 铜片表面滴加盐酸——产生气泡 C . 铁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D . 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溶液
  • 8. 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角度解释正确的(    )
    A . 分子可以再分 B .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间有间隔
  • 9. 2017年4月20日,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抵达空间站。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液氧和煤油,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因毒性较大已较少使用,其燃烧的反应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C2H4 B . N2 C . NO D . NH3
  • 10. 下列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肥皂水(9.5~10.5) B . 橘子汁(3.0~4.0) C . 葡萄汁(3.5~4.5) D . 番茄汁(4.0~4.4)
  • 11.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 .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所有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食用加碘盐,可预防龋齿 B . 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喝牛奶急救 C .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应紧闭门窗 D . 夜晚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 13. 区别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采用方法错误的是(    )
    A . 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 . 纯碱和食盐——加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 四氧化三铁和炭粉——观察颜色 D .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石蕊溶液
  • 14. 下列各组物质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2CO3、Ca(OH)2 B . NaHCO3、HNO3 C . Fe(NO3)3、CuSO4 D . BaCl2、NaCl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    )

    选项

    物质(括号中的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KClO3固体(KCl)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B

    NaCl溶液(NaOH)

    加入适量CuCl2溶液,直接蒸发

    C

    CuO(C)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干燥

    D

    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钙元素
    2. (2) 氯化钾
    3. (3) 2个镁离子
    4. (4)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鱼肉、牛奶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2. (2) 人体缺乏会导致夜盲症。
    3. (3) 生活中采用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4. (4) 下列常用的制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①聚氯乙烯塑料袋 

      ②不锈钢刀具 

      ③汽车轮胎

      ④尼龙绳 

      ⑤木质餐桌

  • 18. 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填字母,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3. (3)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 (4) A与C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19.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t2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g。
    2. (2) t2 ℃时,14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有乙物质g(保留两位小数)。
    3. (3) 将t3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4) 若乙中含有少量的丙,提纯乙的方法是。 若需配制100 g浓度为12%的甲溶液,则需溶剂的质量为g。
  • 20. 生物质能是被誉为继煤、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是传统能源理想的替代能源。
    1. (1) 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 (2) 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节约能源也很重要,在生活中可以节约能源的一种方法是__。
  • 21.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1. (1) 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金属铝箔主要是利用金属铝的
    3. (3) 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铝比铁活泼,但其抗腐蚀性能比铁强,原因是
    4. (4) 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5. (5) 除防止金属的锈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
三、推断题
  • 22. 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一种,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反应)。

    1. (1) 写出A的一种用途
    2. (2) 写出D的化学式
    3. (3)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
四、实验题
  • 23.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甲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 (2) 实验室利用乙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 (3) 向丙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24.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编号,下同),收集氧气可用E装置的原因是,写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根据所学知识,装置A、B都可用来制取CO2 , 其中B更具优势,其优点是;若选用F装置收集CO2 , 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装置。
五、科学探究题
  • 25. 小宇同学看到一个“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固体包裹其中,用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小宇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成分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 (1) (分析)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小宇认为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该反应还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2) (猜想与假设)小宇发现反应后的固体呈白色,小宇在请教老师后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1: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

    3. (3) (实验探究)小宇和同学一起将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1: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2: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验证3: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3是正确的。

    4. (4) (反思与评价)由验证3的结果可知,验证1的结论不正确,因为它不能排除的存在。
六、计算题
  • 26. 2017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农业部长提出狠抓“三鱼两药”,针对孔雀石、硝基呋喃进行专项整治,严查打击违禁使用行为。已知硝基呋喃的分子式为C10H8N4O4
    1. (1) 硝基呋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硝基呋喃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 27. 为确定某失去标签的溶液成分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且初步确定该溶液为盐酸溶液,为进一步确定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取50g该盐酸溶液,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银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滤液的质量为85.65g。 请计算:
    1. (1)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 (2) 该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