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6-07-27 浏览次数:8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50dB B .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0×102kg C . 使人感到舒适的温度是37℃ D .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为2.5nm的固体颗粒
  • 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敲门时发出的响声主要是由手指的振动产生的 B . “声呐”和“倒车雷达”都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 . 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D . 音响发出的乐音有时也可能成为噪声
  • 3. 小红同学放学坐公交车回家,与之并排的小轿车正在超车,小红感觉自己在后退,则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路旁的树 B . 公交车 C . 地面 D . 小轿车
  • 4. 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B .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 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彩色光 D . 秀丽青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 5.

    小红同学和家人去瘦西湖游玩,用照相机拍得五亭桥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她想将五亭桥拍摄得再大一些,如图乙所示.她应该(  )

    A . 拿相机远离五角亭,增大物距 B . 拿相机靠近五角亭,减小物距 C . 将相机的镜头缩回,增大物距 D . 将相机的镜头伸出,减小物距
  • 6. 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 . 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C .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D . 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 7.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刚从游泳池上岸会很冷 B . 烧水时壶嘴会冒白气 C . 加热使铁变成铁水 D . 北方冬天骤冷时树上的霜
  • 8. 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

    A . 质量变大 B . 质量不变 C . 密度变大 D . 密度不变
  • 9.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他把烛焰看作是眼镜观察的物体,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做法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的是(  )

    A . 只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 . 只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 . 换一个更加明亮的蜡烛放在原处 D . 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放在原处
  • 10.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 . 向右移动 B . 向左移动 C . 保持不动 D . 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 11.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C .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升华吸热 D . 电风扇可以降低室温
  • 12.

    《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跑步比赛,兔子开始就超过乌龟好远,兔子不耐烦了,并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最终兔子先到达终点 B . T3﹣T4时间内,乌龟的速度大 C . 0﹣T2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D . T2时刻,乌龟追上了兔子
  • 13. 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 . 这个实心球是a B . 这个实心球是b C . 该金属的密度是5g/cm3          D . 空心球的空心体积是4.5cm3
三、填空题
  • 14. 医生利用B超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象是利用声波传递 ;笛子演奏家吹笛子的时候总会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这是为了改变笛子发出声音的 ;人们在靠近居民区的道路两侧装上隔声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

  • 15.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为了更好完成实验,小明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

    (3)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如图是严寒冬天湖水温度分布图,湖面封冻了,较深河底的水却保持4℃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泳.湖面上的冰是由湖水 而成,发生这一物态变化需要 热量.由图可知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

  • 17.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它们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时甲、乙间距为   m,4s时甲、乙的速度V甲 V(选填“>”“<”或“=”)

  • 18.

    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四、解答题
  • 19.

     如图所示,小明和家人沿京港澳高速公路驾车返回石家庄.当汽车行驶到如图甲所示的A处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10点整;当车行驶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10点40分.

    (1)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从B处到石家庄的路程中,汽车保持如图乙速度计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需多少分钟到达石家庄?

  • 20.

    大家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500mL的玻璃瓶内盛有0.3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2k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正好升到平口.

    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五、作图题
六、实验题
  • 23.

    小刚同学按正确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水的沸腾”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的现象,由温度计读数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

    2. (2) 小刚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想出一种解决的办法 

    3. (3) 沸腾后的情形应是如图乙中   (选填“a”“b”)烧杯中的情形,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继续升高”“保持不变”).

    4. (4) 若将一个装有水的试管放在正在沸腾的水中,酒精灯继续加热足够的时间,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 24.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 (1) 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 (2) 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

    3. (3) 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

  • 25.

    小明利用乒乓球、书、木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乒乓球的平均速度.乒乓球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静止滚动,图中的圆圈是乒乓球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选填“减小”或“增大”)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 (2) 实验前必须练熟使用电子表,如果让乒乓球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大”或“小”).

    3. (3) 乒乓球通过全过程AC的平均速度VAC=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乒乓球通过上半段AB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 26.

    某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 ,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

    1. (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

    2. (2)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操作情景如图乙所示,错误之处是:

    3. (3) 重新调节好天平,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g;

    4. (4) 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丁所示顺序,则所测物块的密度为  kg/m3

    5. (5) 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