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偃师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3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ào)  悬(shū)  农(yàn)   然(fān) B . 皱(zhĕ)  两(qī)    蜍(chán)  潮(xī) C . 默(jiān)  沼(zé)   猎(shǒu)  糊(mǒ) D . 裂(guī)  山(lù)    沟(hè)    砂(lì)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溪行(沿着,顺着)     寻向所(志向,志气) B . 石底以出(弯曲)       来问讯(全,都) C . 寸之木(径直)         高二黍许(大约) D . 哉悠哉(悠闲的样子)  道且长(艰险)
  •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加大青年人的读数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 B . 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 雄安新区建设之所以被看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D . 新任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要有新的打算,要把保证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 4. 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陆上丝绸之路,西汉起自古都长安(今西安),东汉起自古都洛阳,丝绸是最具体代表性的货物。

    ②除此之外,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

    ③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④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的时期。

    ⑤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链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A . ③①④②⑤ B . ⑤③④①②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⑤③①④②
二、句子默写
  • 5. 古诗文默写。
    1. (1)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2. (2) ,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 (3) 《关雎》中生动形象地写出青年男子对心上人追求不到而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三、语言表达
  • 6. 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黄土高原用厚实的胸膛,承载起腰鼓的奔放;苏州古城用灵动的画笔,勾勒出园林的精致;;……环境不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也不同。

四、名著阅读
五、综合性学习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激起了老百姓对诗词的热爱,激活了大家对儿时背的诗歌的记忆,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非常重要。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该节目主持人也邀请读者们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开展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材料三:复旦大学某教授认为,“传”与“承”要分开来看。所谓“传”,是指将现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非百分之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通过“承”来有所选择,去糟粕、取精华。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 (2)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50字。
    3. (3) 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请结合文字和图案具体介绍该标志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住在一朵云里

    少年时,母亲带他去一个山坡上看云。那是个清晨,清澈的阳光倾泻在草尖的露珠上,每一滴露珠都闪亮着,接纳着这个世界的缓慢与悠远。

    他随母亲来到一处平坦的草地,母亲指着天边不断幻化的白云,对他说,这些云会满足你的愿望,你一定要用心,才能找到那朵属于你的云。

    母亲说完后,用手轻轻拂过他的头,母亲的手柔软得像天上的云,带着一点皂角的味道,每当忆起,总让他有一丝不真实的味道。

    一个月前,在稻田中劳作的还是健壮黝黑的父亲,可如今,因为稻田里可怕的血吸虫,父亲垮塌了下去。

    那是母亲第一次带他看云,那一年,他五岁。

    母亲总是忙碌不停,她将大把时间放在了稻田里,她还会偶尔失踪,然后一脸苍白的出现。他则已习惯了沉默,总是一个人来到这片山坡,看天上白云变幻,找寻那片为他幻化出心中愿望的云。

    他十五岁那年,父亲终于撒手而去,卧床十年,父亲瘦成了一把稻草。可是,当他把这把稻草交给母亲时,母亲却在瞬间被压垮了。他这才发现,曾经高大、温柔、坚强的母亲已变得矮小、苍老、脆弱不堪了。

    十年了,时光也像天上的云朵般无常,他渐渐长大了,母亲却在迅速枯萎。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他一个人悄悄来到那片看云的山坡。小心翼翼地脱下鞋袜,生平第一次走入了那个带走了父亲、圈牢了母亲、养活了自己的稻田。

    踏入稻田的一瞬间,一股冰凉的寒意顺着他的小腿冲入脑际,双脚在无处不在的黄泥中根本无法控制,惊慌失措的他竟无法在这片只能没过小腿的稻田中站起身来!一瞬间,他明白了为什么母亲自从踏入这片稻田,挺拔的腰身便日渐佝偻。

    终于从稻田中挣扎而出后,他趴在草地上痛哭了许久,直到寻找而来的母亲将他揽入怀中,他才擦去眼泪,不顾浑身的泥泞,毫不犹豫地再一次走入了那片稻田。

    从此,在忙碌的学习课余,他便会走入了那片稻田,忙碌间隙,他还是会抬头,看天上的云。

    看云,渐渐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他的成长。在云中,他看到了无常的人世,他常常想,那些云多像这个世上的事啊,变幻无常,无法把握,那些云多像这个世上的人啊,随风飘荡居无定所。

    十九岁那年,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犹豫起来,他知道自己上不起这个学,但是这又是改变人生的最好机会。母亲已经为他付出了太多,他不该再让母亲承受这些重担了。回到家,他告诉母亲,自己没考上大学,想去外地打工,母亲听了他的决定后沉默不语,过了许久,母亲才从那个承载了父亲最后十年生命的土坑下取出一个青布小包,母亲轻轻打开一层层布,露出了一沓崭新的百元纸币。

    母亲似乎看出了他的疑问,缓缓对他说,娘不会偷不会抢,也借不来这么多钱,你爹病的时候,娘把亲戚家都借遍了,再也借不来钱了,这时有人出主意,说县城里有一个血站,虽然不是公家开的,但是给的钱不少,所以,娘就卖了一回血,血站的人对娘说,正常人卖血没有事的,而且,娘的血型很罕见,很值钱。

    那天,他抱着母亲瘦小的身体哭了许久,然后取出了那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录取通知书,和母亲一起又笑了许久。

    那天夜里,他再也睡不着了,一个人走到了小山坡上,他抬头望天,竟然发现一片片云正在月光中潜行,午夜的云不再变幻,它们静谧地飘移着,俯瞰着尘世间的芸芸众生。

    他成了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他依然常常看云,看着一朵朵白云向着母亲的方向飘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平和,他想,这云会佑护着母亲吧。

    毕业后,他留在城市里,每个月都会寄给母亲厚厚的钱,城市生活忙碌无比。再后来,他结了婚,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最长的一次,竟然有三个月没有回去看母亲。那时,他的妻子怀了孕,他在公司升了职,他忙得焦头烂额,也就是在那时,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

    那一天,他感受到了彻骨的心痛。他下意识地望向天空,却发现天空澄澈万里,竟然没有一丝云的痕迹,他顿时泪流满面,他痛恨自己竟然这么久没有看云了,竟然没有留意到,它们也有随风而逝的一天。

    葬了母亲以后,他就站在稻田里仰起头来,他看到,自己的头顶有一朵大大的白云。

    那白云像一柄张开的伞,又像一盏点亮的灯,拥有着沉默而巨大的力量。他确信,母亲走后,一定是住在了这朵云里。而这朵云会一直飘在他的心里,直到永远,永远……

    1. (1) 请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他”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事。
    2. (2) 文中对云的描写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还会偶尔失踪,然后一脸苍白的出现。

      ②十年了,时光也像天上的云朵般无常,他渐渐长大了,母亲却在迅速枯萎。

    4. (4) 根据文章的主旨,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内涵的理解。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草原清洁工——秃鹫

    ①查尔斯·达尔文1835年搭乘“小猎犬号”考察船考察期间曾经遇见一种鸟,令他非常恶心,于是他在日记中对此写道:“这些鸟儿令人作呕,专为取食腐臭而生。”达尔文描述的鸟不是别的鸟,正是秃鹫。

    ②当年在新疆考察期间第一次看秃鹫时也有类似的感觉,记录如下:草原上躺着一只死去的牦牛,尸体早已腐烂,隔着几百米就可以闻到阵阵腐肉的气味。一群秃鹫夹杂着高山兀鹫,围在牦牛尸体旁,它们将头伸进牦牛肚子里取食内脏,头上沾满了血红的内脏……

    ③正是这种令人作呕的鸟在高原上承担一项重要的任务——清理尸体,它们是一群神奇的草原清洁工。假如没有秃鹫以及其他食腐鸟类,荒野上将会堆满动物的尸体,人间会变成真正的炼狱。不仅如此,这些腐烂尸体还会传播疾病,给动物以及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秃鹫等鸟类及时清理了动物尸体,才有了干净的荒野。

    ④秃鹫是神奇的高空侦查员。其侦查效率之高在自然界是数一数二的。虽然秃鹫飞得很高,但它们能敏锐地发现其他食尸动物如乌鸦、豺和鬣狗等的活动,可以迅速锁定目标。如果发现它们正在撕食尸体,秃鹫会降低飞行高度,做进一步的侦察。假如确实发现了食物,它会迅逃降落。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⑤更加神奇的是,秃鹫在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平时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铅蓝色的。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脖子就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赶快跑开,千万不要靠拢。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了,它招架不住,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时,它的面部和脖子马上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胜利者趾高气扬地夺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变得红艳如火了;失败者开始平静下来了,它逐渐恢复了原来的体色。根据这些体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知道秃鹫体力的强弱了。

    ⑥此外,秃鹫还有一项让我们人类望尘莫及的神奇本领——百毒不侵。

    ⑦秃鹫的食量惊人,1分钟能吞下大约1公斤肉,一群秃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将一头牛吃得精光。但是腐烂的肉中一般会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这种令其他动物望而却步的腐肉,为何却成为秃鹫的饕餮大餐?它们就不会中毒吗?

    ⑧这其中的奥妙在于秃鹫拥有一个强大的胃,可令其百毒不侵。

    ⑨秃鹫胃内酸性比人类的胃酸高十倍,可以大量消灭摄入的可致病细菌。科学家曾经解剖了一只秃鹫,发现其大肠内容物里,85%的面部皮肤微生物不见了。即便如此,一些难缠的细菌依旧可以在秃鹫的体内生存。秃鹫大肠里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两种厌氧菌组成——梭状芽孢杆菌和梭状杆菌,这两种菌类对其他动物都是致命的,比如某些梭状芽孢杆菌可以造成水禽大批量死亡,而梭杆菌纲—核梭杆菌可以引发人类的结肠癌。但秃鹫却可以与这两种细菌和平共处。

    ⑩此外,另一项研究在秃鹫粪便里发现了湾炭疽杆菌,这种病菌可致炭疽病。可是秃鹫依旧没有被感染。

    在这么多病菌环绕的情况下,秃鹫不仅存活下来,还活得如此滋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Lars Hestbjerg Hansen博士研究发现秃鹫肠道里的微生物种群起到关键作用,在长期的进化中,这些肠道细菌和秃鹫形成一种互惠的关系。比如梭状芽孢杆菌,这种杆菌在肠道里迅速繁衍,可以把复杂食物分解成重要的营养物质。作为回报,这些细菌需要稳定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外表看似丑陋的秃鹫,却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神奇清洁工。大自然存在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本领,即便是看似“恶心”至极的动物,也往往有神奇之处,我们切不可以貌取“鸟”。

    1. (1) 作为“草原清洁工”的秃鹫,都有哪些神奇之处?
    2. (2) 第①②段写秃鹫的“恶心”,有何作用?
    3. (3)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①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②大自然存在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本领,即便是看似“恶心”至极的动物,也往往有神奇之处,我们切不可以貌取“鸟”。

    4. (4) 下面这个段落应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请简述理由。

      此外,秃鹫体内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梭菌属中某些菌种的抗体,可以抵御一些神经毒素。有了这些特殊能力,秃鹫在进食的时候可以首先滤掉容易感染的微生物,留下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细菌。

七、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修之来此 ,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本文作于庆历六年,时作者被贬于滁州。②无事:无战事。意即天下太平。

    1. (1)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交通:

      其风俗之美        道: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3. (3) 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环境都极其优美,不同之处是甲文的环境描写侧重表现的特点,而乙文的环境描写则侧重表现的特点。乙文中的“幸生无事之时也”同甲文中的“”(用原文中语句作答)都谈到了古代人民对理想社会的一个评判标准:
    4. (4) 韩愈曾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为什么陶渊明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社会?
八、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2) 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九、作文
  • 13. 题目:种下一颗     ▲    的种子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4.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让瓶底朝着光,小蜜蜂们会一刻不停地在瓶底附近飞舞,一次次撞到瓶底,哪怕力竭而死。而苍蝇则在瓶子里乱撞,不一会儿,就能从瓶口逃之夭夭。

    蜜蜂身上发生的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它被称为“路径依赖”,这一现象和物理学中讲的惯性十分类似,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很难走出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