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7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走过蒲塘村,来到琐园,同学们聚集在忠恕堂前,听琐园老人解释“忠恕”二字的意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解释“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下列说法属于“忠”的一项是(   )。
    A .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B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综合性学习
  • 2. 五月花意浓,正是游学好时光。九(1)班同学决定开展“古村游学”综合性活动。

    (游学•申请)

    班干部向学校递交了《游学方案》,其中引用了下面这段话。请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历史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yōu)  久的历史,更有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的根才有□可循;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我们能在世界之林中一(zhī)  独秀,有着属于中国的传奇色彩。当传统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碰撞也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承。当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之中,这抹亮彩也为莘莘学子的课业生活增色。

    (选自朱云福《在孩子心理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yōu)久       一(zhī)独秀

    2. (2) 加点字“莘”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 shēn B . xīn
    3. (3) 填入文中□内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 B .
三、情景默写
  • 3. (游学•诗会)

    走过山南村,来到蒲塘村,同学们被眼前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在“藕荷塘”边举行一场“你说我评诗会”。请根据点评说出相应的古诗句。

    出    处

    诗词名句

    点    评

    王维《使至塞上》

    ,长河落日圆。

    小金:塞外风景,奇特壮观,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东:早春风景,花草渐趋向荣,一派清新美好的气象。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

    小语:磅礴的气势,阔大的境象,洞庭风景震撼人心。

    李清照《渔家傲》

    ,星河欲转千帆舞。

    小文:波涛云雾、船帆星河,虚实结合之壮景,形成浑茫无际之境界。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华:疆场戎马,雷霆万钧,激烈的战斗场面,却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丽:花落感伤,燕归喜悦,此景亦是在诉说着生命的两种状态。

四、名著阅读
  • 4. 根据《傅雷家书》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

    阅读记录

    检视阅读

    选择阅读

    100多封家信中谈及了做人、成长、理财、恋爱婚姻、艺术等很多内容。哪个内容引起了你的兴趣?你有什么收获?

    分析阅读

    专题探究

    傅雷先生在一九六一年中叮嘱儿子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请你结合全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题阅读

    拓展联读

    从《傅雷家书》走向“家书”的主题阅读,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仨》《目送》。

  • 5. 《五猖会》一文中父亲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假如寿镜吾先生在现场,你觉得他会赞成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 6. 文学类文本阅读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 哦?!”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茶房!”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老舍短篇小说《马裤先生》,有删改)

    1. (1) 若把该短篇小说改编成绘本故事,你会选择以下哪幅画作为封面图片?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2. (2) 请结合评论,任选一题,回答问题。

      老舍小说评论摘要

      评论一:

      夸张的艺术修辞,在老舍这样地道的京味小说中屡见不鲜,这也是老舍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

      评论二:

      为了照应平实沉稳的语言风格,老舍尽量使用有力的短句来表达,最短以一二字作成的句子便足以助成戏剧效果。

      ①请品读老舍描写茶房眉毛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②请品读老舍对马裤先生语言描写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拿毯子!”

      “拿枕头!”

      “拿茶!”

      “茶房!拿手巾把!”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3. (3) 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是小说常用的叙述策略。请根据题目要求,探究小说中“我”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

      相同点

      不同点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

      爱憎、喜怒和哀乐。对“我”(约瑟夫)的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

      老舍

      《马裤先生》

    4. (4) 《马裤先生》很好地体现了老舍早期小说审视社会的眼光。以下哪一项最符合老舍这一时期的创作观?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A.一半笑一半恨看世界     B.一半笑一半爱看世界     C.一半恨一半爱看世界

  • 7.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

    育人,即促进儿童高级思维的发展、社会能力提升与情感的培养等,这一点永远不可能被互联网所替代。但简单的知识、低级的技能,通过互联网学习却非常高效。笔者认为,未来的教学形态将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联网教育一定得想办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手里的利器。线上线下融合可以降低学生时间投入,促进认知投入,既能使之掌握更多知识,又能使之具备交流、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线上线下融合可以把教师从低层次的、单调的、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与学生互动。

    在线教育将助力和优化学校教育

    未来在线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助力和优化学校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

    简单知识,线上规模化学习:未来浅层次的知识获取可以不再依赖于校内教师,线上教育在这类知识的获取方面可以替代教师。

    查漏补缺,线上个性化指导:在线教育更大的优势是其智能化、精准化的资源推荐服务。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基于整体平均水平的教育活动,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内容容量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回应。而在线教育可以通过汇聚丰富优质的资源,记录分析个体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精准学情,线上数据分析:学情分析是通过对学生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的记录和关联分析,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全方位的直观呈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施教学干预和改进,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此外,学情分析可以实现不同角色(如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学生等)对学习情况的一致性理解,从而促进活动实施相关角色采取协调行动,确保活动更好地落实。

    社会互动,在线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是在网络环境中由学习者和各类助学者(学习同伴、教师、研究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资源丰富且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交流、互动、讨论、反思和协作来分享彼此的观点、想法、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和社会人际网络的双重建构,最终使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成为可能。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机会,教师所承担角色及人才培养方式都将重新定位。

    课程实施形态的转变。首先,课程形态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虚实融合的立体化形态,课程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其次,课程结构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整合性和跨学科的结构,这种课程结构具有情境性、体验性、趣味性、实证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等特点。再次,课程实施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大部分知识性的教学会由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所取代,课程的育人部分主要由教师组织实施。

    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变。教学将从教师讲学生听单向知识传递的教学范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范式,再进一步转变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表达和作品创作,实现知识创新的教学范式。整个演化趋势使得学生从解决书本上的良构问题,转变到解决蕴含知识的情境问题,促进学生从浅层次认知到深层次认知。教学要从“双基”关注到“四基”“四能”,即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学科思想、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首先,在知识获取的来源上,未来学校的空间是虚实融合的空间,学校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场所,教师不再是唯一教授知识的角色,获得知识也不再是学生来学校的唯一目的。未来学校将是社会性的成长空间,学校的宿舍、教室、运动场、音乐厅、美术馆等,都是重要的学习和社交空间。其次,在知识获取体验上,未来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的,虚实融合的泛在学习空间,将会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的,随时可获得的教育体验。

    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融合,将促进教育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形成新的学校教育生态,未来的学校将是无边界的,学校不会消失,但学校正在跟我们的社会融合,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校内和校外、国内和国际、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

    (选自《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有删减)

    1. (1) 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教育新生态”体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请分项回答。
    2. (2) 联系上下文,根据你的理解,请在划线处补上小标题。不超过15字。
    3. (3) 线上线下的融合将开创教育的新生态,展现新特色。阅读全文,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线上学习的实际,谈谈体验心得。不少于60字。
六、诗歌鉴赏
  • 8. 古诗阅读

    (甲)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六十五岁。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争夺地盘。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又病魔缠身。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②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次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经泰山所作。

    1. (1) (甲)诗虽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其实在首联、颔联已极力描写秋景。,滚滚的江水等无不令诗人触景生情。
    2. (2) 阅读这两首诗歌,比较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不同。

      提示:可借助诗歌创作背景,抓住“诗眼”,立足诗句内容加以品析。

七、课外阅读
  • 9. 文言文阅读

    建宁二年,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范滂传》有删节)

    (注释)①滂:即范滂,字孟博,东汉廉吏,因得罪宦官,遭党锢之祸,下狱致死。②督邮:官名,郡守的属官,掌管狱讼搜捕,当时吴导任督邮。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 (1) 选出与例句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①引与俱)A.身所寄         B.河曲智叟以应          C.今亦死

      ②死亦何) A.别鸟惊心      B.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C.有无人省

      与李、杜齐名() A.竟不可    B.志,与民由之       C.是焉为大丈夫乎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弟 仲 博 孝 敬 足 以 供 养 滂 从 家 父 归 黄 泉 存 亡 各 得 其 所。

    3. (3) 小文同学读了这则选文,就范滂这一人物形象做了阅读笔记。请帮助她写完整。

    4. (4) 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谈谈范母、苏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点。

      (链接材料)

      (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宋史·苏轼传》有删节)

八、语言表达
  • 10. 近期,市共青团开展“我来当主播,为你来带货”的推介活动。假如邀请你当“直播带货主播”,你会向大家推荐家乡的哪个特色产品?请从备选项中任选一个,写一则有吸引力的推介语,不超过150字。不得出现个人的真实信息。

    备选特产:火腿  酥饼  佛手  茶花  麦秆剪贴  松阳茶叶 婺州窑瓷器   龙泉青瓷

九、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米妙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令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震撼。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②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