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认识论试题

更新时间:2021-02-28 浏览次数:118 类型:二轮复习
一、材料分析题
  • 1. (2020高二上·北京期末)     北京是历史名城,是新中国首都。北京正在展开发展新蓝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进行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在城市定位上具有代表性的是:

    时间

    规划文件

    城市定位

    1958年

    《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中央的报告》

    北京不只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而且还应迅速地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的技术中心

    1983年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002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2017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城市定位变化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2. (2021·榆林模拟)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某省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与西部干旱风沙区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内分布有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河东沙地,是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抵抗沙漠化侵袭,历届地方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快造林绿化、搞好沙区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老一辈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沙漠铁路防护体系建设理论与模式。

    经过长期治理,如今该省的许多沙漠腹地集黄河、大漠、高山、绿洲为一体,将西北的雄奇与江南的秀美完美融合,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扩展到缩减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该省在沙漠治理中取得成就的方法论启示。

  • 3. (2021·河北模拟) 转基因技术,运用科学手段,从一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进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

    近年来,转基因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对此争论纷纷,挺转、反转,公众舆论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个阵营。专家无法说服公众相信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是安全的,“反转人士”也暂时无法找出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在互相争吵之中,各种传言、谣言让人难辨真假。对于转基因技术,民众心存疑虑。

    争论无可厚非,但如果就此放弃理性讨论沟通,让这项技术就此搁浅,一旦有一天转基因全面放开后,中国的玉米、大豆等几乎所有种子都将迅速被外国控制。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谈谈人们应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

  • 4. (2021·河北模拟)   2020年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持续奋斗,已先后组织实施i6次重大飞行任务,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任务目标。面对长征七号甲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带来的严峻考验,工程全线深入开展质量整顿,高质量完成故障剥离和举一反三工作,既重技术改进提高又重管理责任强化,确保了任务进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机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 5. (2020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是治戍南海与南海诸岛最早的国家,且持续千年而从未中断,中国在南海地区九段线内所有海域、空域和陆地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蓄意炒作南海问题,对中国南海的主权说三道四,渲染地区紧张,把矛头指向中国,对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老挝万象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外长会期间,针对一些西方国家发表涉及南海局势的声明,据理予以严正驳斥。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的知识,批驳西方国家的错误做法。

  • 6. (2020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的开局,与往年格外不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中国本来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吹哨国,中国是第一个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国家!面对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当务之急是团结合作、战胜疫情。但是个别国家无视这些信息,耽误疫情应对和拯救生命,却反称被中国“延误”,在病毒源头上无端甩锅中国,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新冠病毒是人类未知的新病毒,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家和医学专家进行研究,基于事实和证据得出科学结论。有国际舆论指出:“某些国际政客甩锅中国的行动,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再次制造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

    真理具有客观性。请结合材料,对某些国际政客企图将新冠病毒甩锅中国的行为加以批驳。

  • 7. (2020高二上·静海月考)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伟大的抗击疫情阻击战。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记者9月6日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获悉,目前中国生物的两个新冠灭活疫苗均已进入最后的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但研发出有效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仍需时日,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的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历程。

  • 8. (2020高二上·西安期中)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实现夙愿】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权责明确】

    近些年,高空抛物造成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事件在各地频发。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的情形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1. (1) 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说明编纂一部民法典为什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2. (2) 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说明相关责任主体应如何对待民法典这一规定?
  • 9. (2020高二上·西安期中) 2020年7月31日10时48分,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为世界贡献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团结奉献、敢打硬仗、接续奋斗、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 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人多年潜心研究,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无数次外场测试试验,面对一个个问题,不断提出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终于在北斗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攻关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系列成果。

    材料二: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1994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通信服务;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在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的基础上,该系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2035年,我国将建成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还将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由此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将不断涌现。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北斗团队是如何追求真理的。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 10. (2020高二上·余姚月考) 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实践充分证明,宪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 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法治保障。

    “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11. (2020高二上·汕头月考) 材料一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贫穷落后,但也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印证着对科学发展之路探索的正确性。

    材料二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 (1) 材料一中,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
    2. (2) 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 12. (2020·威海模拟)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书中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然界都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一个彻头彻尾恩格斯保守的自然界。”恩格斯用这样一段话,揭示了自然科学最初发展阶段的自然辩证法错误观点。为了批驳“催眠颅相学”, 恩格斯用实验证明了“ 催眠颅相学”不过是一种江湖骗术罢了,用自己的亲身实践阐述了何为“自然辩证法”。

    科学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辩证法亦是如此。悠悠-百多年后,或许它里面的很多结论已经过时,但这些依旧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文字,我们还要研究它,学习它,在事业中运用它。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阐述,“虽然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有些结论已经过时,但我们仍要学习它、应用它”的合理性。

  • 13. (2020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在新时代要对经济全球化再认识。

    材料一:经济内循环主要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农业体系,有1亿多家企业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消费群体,以及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市场、消费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完全有条件打造国内大循环。

    材料二:某中学高三同学开展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截然对立的两派观点,赞成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如下: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反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有: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赞成的观点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和鼎盛时期,而反对观点多出现在次货危机之后特别是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之后。

    1. (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学角度概括我国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对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作用。
    2. (2) 有人认为,打造国内大循环是必然的,但与坚持开放发展是矛盾的。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3. (3) 结合上述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对立看法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