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潜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2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12月8日,中国政府和尼泊尔政府共同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填写合适的单位)
  • 2.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1. (1) 如图是“嫦娥5号”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时的场景。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5号”探测器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2. (2) 11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10909米的深海,利用水声通信将文字、语音及图像实时传到海面。水声通信采用的是声波而非无线电波,声信号通过(填写介质名称)这一介质,将信息传递出来。
  • 3. 如图所示,一列火车长为100m,速度为90km/h保持不变,则它通过一根标志杆大约需要s。

  • 4. 在一些晚会、达人秀等节目中,经常会看到有演员进行腹语表演。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用腹语表演时,演员发出的声音是由(选填“声带”或“肚子”)振动产生的。
  • 5. 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如图是某大学研究小组研发的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还要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轻巧”是指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较小。

  • 6. 如图两平面镜M1、M2之间的夹角为 ,当一束光线与平面镜M1成25°角入射时,要使得光线经平面镜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平面镜M1与M2之间的夹角 应为

  • 7. 如图,温度计的读数为,若在此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酒精棉球,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将(填“不变”或“下降”或“上升”)。

  • 8.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操作过程中用到了这一科学原理的是(填写序号)①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③用秒表测出百米赛跑的时间。
二、作图题
三、单选题
  • 11. (2018·吴中模拟) 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 水面“折”枝 B . 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 C . 手影 D . 拱桥倒影
  • 12. 医者仁心,逆行而上。下列一些医护工作者的做法和用到的器械中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牙科医生常常需要把小平面镜放到火上烧一烧才放入患者的口中,目的是为了消毒 B . 耳科医生检查耳道时需要在头上戴一个凸透镜,目的是要将目光会聚到耳道 C .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因为听诊器能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D . 在人群密集区域,医生用体温枪快速检测行人的体温,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强
  • 13. 下列寓言故事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 乌鸦喝水——投入小石块增大水的体积 B . 掩耳盗铃——在人耳处减弱声音 C . 龟兔赛跑——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D . 刻舟求剑——运动的相对性
  • 1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噪声没有音色 B . 光年是时间单位 C .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均无关 D . 熔点是指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 15. 物理学中用位移表示物体位置改变,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这条线段就表示位移。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点运动到B点,下列有关它们的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 B . 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 C . 沿路径Ⅲ运动的位移最大 D . 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
  • 16. (2018·鹤岗模拟) 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开始匀速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4秒时甲与乙相距2米,乙与丙相距3米.若将丙的s﹣t图象也画在图中,则下列关于丙s﹣t图象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在甲图象的上方 B . 一定在乙图象的上方 C . 可能在甲、乙图象间 D . 可能在乙图象的下方
  • 17.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神奇物质”是晶体 B . “神奇物质”在55℃时一定是固液态共存 C . “55℃保温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神奇物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D .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
  •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 .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C . 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此图一致 D . 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 19. 用密度为2.7g/c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0.2m和0.3m,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kg、21.6kg和54kg。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
    A . 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B . 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 . 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D . 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四、实验题
  • 2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3mm厚的玻璃板。

    1. (1) 图乙是小明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实验中,发现蜡烛A成两个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mm。
    3. (3) 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蜡烛A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 21. 小明和小亮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 (1) 小明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他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 (2) 调整器材后,他们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3. (3) 丙图中a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分析可知他是选用(选填“甲”或“乙”)图装置做的实验。
  • 22.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 (1) 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操作: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将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多余的一步是(填序号)。

    2. (2) 在测量质量时,小明添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天平左盘略高于右盘,则他接下来的操作是,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3. (3) 由图B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g,实验测得液体的密度是kg/m3
五、计算题
  • 23. 如图是两把按不同比例尺进行刻度的尺子,每把尺子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已知两把尺子在刻度10处是对齐的,且上面尺子在刻度15处与下面的尺子在刻度18处也刚好对齐,则上面尺子的刻度16在下面尺子对应的刻度是多少?

  • 24. 如图是一次实弹演练中某舰发射的火箭弹,发射后经过1.2s火箭弹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而在发射后经过了4.7s才听到爆炸声,试求:

    1. (1) 该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
    2. (2) 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声速v=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 25. 小明同学捡到一块含有雨花石的冰,他先用天平称出含有雨花石的冰块总质量为430g,后用细线将冰块系好,浸没在底面积为50cm2的大量筒里的水中,水面升高了6cm,待冰完全熔化后,水面又下降了0.4cm,请你帮他计算出雨花石的密度。(已知:ρ=0.9×103kg/m3 , ρ=1.0×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