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1-02-04 浏览次数:14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又何焉/不容发 B . 望其旗/所向披 C . 公将之/锣喧天 D . 未孚/
  •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何以战(怎么) B . 必以(实情) C . 小大之(监狱) D . 不能察(虽然)
  • 4. 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B . C . 分人 D . 一战
  • 5.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谋 , 又何间焉 B . 属也,可以一战 C . 公将驰 D . 彼竭我盈,故克
  •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于”字与例句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 . 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B . 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 . 万钟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 . 苟全性命乱世(《出师表》)
二、语言表达
  • 7. 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对于自断后路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材料一: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入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据《史记·项羽本纪》)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

      ②神弗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 (3)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小大之 , 虽不能察 B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D . 何以
    4. (4)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 ,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 ,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 (1)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B . 任政 C . 每假借藏书之家 D . 公与之乘,战长勺
    2. (2) 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

      ②尝与鲍叔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于齐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 (4)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
    5. (5) 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 ,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公将

      ②彼竭我

      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 (3) 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 . 【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个对于军事一无所知的昏君。 C . 【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士气”的思考。 D . 【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 (4) 对在战争中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
四、默写
  • 11. 根据要求填空。
    1. (1)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 (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 (3) 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 (4) 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五、综合题
  • 12. 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 (1) 【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 (2) 【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 (3) 【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