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1-02-19 浏览次数:2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根据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明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 2.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分别是(   )
    A . 使用铁制农具、制造陶器 B . 饲养家畜、牛耕技术 C . 确立土地制度、牛耕技术 D . 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 3.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这里的“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制度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宗法制
  • 4. 火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它促进了人类的进化。我们对北京人使用火的历史是通过(    )获知的。
    A . 大胆想象 B . 神话传说 C . 遗骨遗迹 D . 历史文献
  • 5. 四川卫视的历史综艺片《我们穿越吧》有一起讲述了一个模拟新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故事,那么片中主人公有可能遇到以下的古人类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6. 习总书记总是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你认为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启    ②夏桀    ③商纣    ④周厉王   ⑤周武王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 7. 关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爆发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争霸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更大、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8. 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出现玉器  ④出现了鱼纹彩陶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朝以前出现的“学术思想最灿烂”主要是指(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C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 .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10. “春秋五霸”中率先称霸的是(    )
    A . 齐国齐桓公 B . 楚国楚庄王 C . 秦国秦孝公 D . 越国勾践
  • 11. 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某年轻富商想要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其可行途径是(    )
    A . 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B . 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C . 上阵杀敌,建立军功 D . 经商获利,购置田产    
  • 12. 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历史期中模拟考试中考砸了。回家后,他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他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总结经验,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小明爸爸、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 法家、儒家 B . 兵家、儒家 C . 道家、墨家 D . 法家、道家
二、判断题  (请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题目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其中判断1分,理由1分,共10分)
  • 13. 请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题目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 (1) 分封诸侯的制度开始于商朝。

      判断理由

    2. (2) 禹全身心投入治水,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长江水患。

      判断理由

    3. (3)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判断理由

    4. (4) 相传黄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判断理由

    5. (5) 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判断理由

三、解析题
  • 14.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虽过去几百年以至若干万年,但并不是消逝得没有痕迹,只要我们留意,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1. (1) 图1上刻的是哪一文字?它的出土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一朝代开始? 图2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的名称是什么?
    2. (2) 图3的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今天它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这项伟大的工程是什么?主持修建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3. (3) 想一想,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还有哪些?(至少举两例)
  • 15. 有位圣贤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 这是谁说过的话?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2. (2)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其它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至少2个)并说说“老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