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3-10 浏览次数:9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A . 阿拉伯数字 B . 太阳历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马可·波罗行记》
  • 2. 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下列古迹属于古埃及的是(    )
    A . B . C . D .
  • 3.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在馆中存放着很多历史珍品。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会大量保存的是(    )
    A . 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物 B . 古巴比伦的历史文物 C . 古代印度的历史文物 D . 古埃及的历史文物
  • 4. 一位游客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听到讲解员这样介绍一件历史文物:“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此我们可判断这位游客看到的是(    )
    A . 《佛经》 B . 《圣经》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古兰经》
  • 5.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下列文明与大河流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 金字塔——印度河流域 B . 种姓制度——恒河流域 C . 佛教——两河流域 D . 《汉谟拉比法典》——尼罗河流域
  • 6. (2019九上·成都期中)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 .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 .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 .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 7. (2019·连云港)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
    A . 拥有最高的司法权 B . 维护全体人民利益 C . 忽视妇女等参政权 D . 奠定国家强盛基础
  • 8. (2019九上·阳春期末)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    )
    A . 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 .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 . 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D . 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 9. (2018九上·黄岛期中) 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

    A . 罗马共和国 B . 罗马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10. 古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在哲学、文学、建筑学、绘画和雕塑、包括自然科学都为后世相应领域奠定了雏形;而罗马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下列有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 B . 《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C . 古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D . 罗马建筑没有吸收希腊建筑的特点,全是罗马人自己的创新
  • 11.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下面关于古罗马文明遗存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建筑 ②法律 ③历法 ④疆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2. (2018·安徽)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 . 古代印度河流域 B . 中世纪的欧洲 C . 封建社会的日本 D . 古代两河流域
  • 13. 法兰克王国是由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全盛时期称(    )
    A . 查理曼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
  • 14. (2019九上·潮阳期末)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这说明了西欧庄园(    )
    A . 手工业发达 B . 商品经济繁荣 C . 农民拥有土地 D . 经济上自给自足
  • 15. 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
    A . 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 . 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 . 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 . 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 16. 中世纪有一句著名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说明中世纪的城市(    )
    A . 取得自治权以后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 . 市民身份自由,领主不得令其变回农奴 C . 环境优美,无空气污染,利于人类生存 D . 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自由精神广泛传播
  • 17.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 . 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 . 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 . 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 . 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 18.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 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B . 编纂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C . 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 D .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 19. (2020九上·长沙月考)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 . 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③④
  • 20.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体现在这次改革(    )
    A .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 21.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创立伊斯兰教      ④和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A . ③②④①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④②①③
  • 22. (2019九上·洛阳期末)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而富裕农民、骑士等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经济的发展 B . 疆域的改变 C . 战争的失利 D . 王权的强化
  • 23. “在新型的商品经济中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已不满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要求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不再受到干扰和阻挠,他们对现存的文化不满,但他们自己又太年轻,不足以创造一种新文化以取代他们厌恶的中世纪天主教的旧文化”这反映的是(    )
    A . 手工工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B .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 中世纪经济的繁荣促使大学兴起 D . 阿拉伯人对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贡献
  • 24. (2018九上·东山月考)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A . 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 . 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 . 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 . 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25.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 人类历史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B .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C . 锤炼了欧洲人冒险拼搏的精神 D . 世界各地从隔绝孤立到连为整体
  • 26. 17世纪到19世纪,美洲大陆黑人奴隶的价格从400美元上涨到2000美元,奴隶贩子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们又从美洲将大量的黄金、白银以及糖、烟草、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殖民活动(    )
    A .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 . 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 C . 传播了先进的文化 D . 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 27.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
    A . 《共产党宣言》 B . 《独立宣言》 C . 《权利法案》 D . 《人权宣言》
  • 28. 在华盛顿纪念塔内的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碑文对华盛顿的贡献最为赞赏的是他(    )
    A . 雄才伟略胜过了许多中国人 B . 发表了《独立宣言》 C . 创立了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度 D . 领导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 29. 拿破仑为自己的称帝这样辩解道:“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对“戴着王冠的华盛顿”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资产阶级皇帝 B . 专制制度的复辟者 C . 法国民主制度的开创者 D . 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 30. 阅读下面 “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判断造成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 殖民扩张 D . 实行计划生育
二、综合题
  • 31. 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埃及胡夫金字塔铭文

    材料二   古代某部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材料三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法老当年修建金字塔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将古巴比伦分为哪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什么?
    4. (4)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 32.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臣)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三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1983年第10期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的内容?材料一中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情形是在哪场改革后出现的?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这场改革后西欧乡村出现了何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3. (3) 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谁?有何特点?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33. 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分裂或专制王权统治之下的时候,英国率先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平和的社会环境,保证了英国的上升趋势。

    ——张玲玲、姜守明《英国兴衰的启示:制度创新的行与废》

    材料三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惊人速度增长。……到了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的存款总数已上升到将近2 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远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质量优良的矿泉疗养地、海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指出“这场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英国进行“这场革命”的有利条件。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旅游业在英国产生的背景都有哪些?
    4. (4)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