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3-02 浏览次数:1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军备情况,曾国藩曾说道:“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中英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 B . 清朝的军队管理混乱,军纪荡然无存 C . 鸦片的盛行使中国军队战斗力低下 D . 解释了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
  • 2. 曾在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马士(    )
    A . 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立场上来认识这场战争 C . 从根本上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根源 D .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 3.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如下图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 . 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B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洋务运动的破产 D . 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证
  • 4. “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军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是指(    )
    A . 南京 B . 北京 C . 西安 D . 天津
  • 5. 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在30年里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在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 放弃了引进西方的机器 B . 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C . 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D . 改变了封建旧思想
  • 6.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7.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防微杜渐,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 .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 .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 .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8. (2019·青岛模拟)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9.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袒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 . 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C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 . 袁世凯复辟帝制
  • 10. (2016·济宁)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时代 B . 民主科学时代 C . 民主共和时代 D . 尊孔复古时代
  • 11. 1919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 .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C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D . 巴黎和会促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12. (2018·山西) 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3. (2019·青岛)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4.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独自建立的 B . 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C . 黄埔军校建在南京 D . 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15. 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    )
    A .   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的民意条件 B . 学生的辩论扩大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C . 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 D . 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 16. 暑假期间,贵州某中学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南昌、上海、嘉兴、湖南考察。前往南昌考察的主题应为(    )
    A . 武装反抗,八一建军 B . 红船精神,代代流传 C .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 . 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 17.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进军。他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 . 延安革命根据地 D . 川陕革命根据地
  • 18.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提出此言论的背景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 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 (2018·自贡)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
    A . 四渡赤水 B . 飞夺泸定桥 C . 三大主力会师 D . 遵义会议的召开
  • 20. 叶剑英在《访西安办事处志感》中写道:“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西安捉蒋”(    )
    A . 消除了国共矛盾 B . 发动者是张学良和张自忠 C .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 . 事件最终通过武力解决
  • 21. (2020八上·泰兴期末) 《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判断歌词中的“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    )
    A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收复东三省而进行的抗战 B . 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 . 七七事变后,国共实行合作进行全面抗战 D . 内战爆发后,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 22.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
    A .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 .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 .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 . 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 23.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大会。下列关于这次大会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 .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24. 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坚持积极抗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5. 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如下面对残暴的敌人,“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捐款达12.3亿元。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    )
    A . 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B . 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C . 不怕艰辛的铁人精神 D . 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 26. (2019·镇江) 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北平和谈 C . 西安事变 D . 重庆谈判
  • 27. 下边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图片_x0020_100004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8. 如图为影视作品《红日》,主要描述了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通过剧中描述可知这部经典作品中的情节发生于(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29.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B . 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 C . 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 D . 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 30. 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B . 中华书局成为根据地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C . 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 D . 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2 000年
二、综合题
  • 31.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多,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他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维新变法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 (4) 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5. (5)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 32. 从1921年到2019年,98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四 

    材料五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1. (1) 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举行的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意义有哪些?
    5. (5) 红军长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 33.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海外侨胞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他们捐款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 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的就达1 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回者仅三分之一。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材料四   (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1939年为1 150万吨,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中国的时间和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的一个例子。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