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31 浏览次数:29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物理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对下面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当△t→0时, 称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极限思想的分析方法 B . 力的单位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 . 汽车超速时刹车距离会增长,这说明超速时汽车惯性变大了 D .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2. 观察下列四幅图,对图中各运动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图①中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时不能将篮球看成质点 B . 图②中观众欣赏体操表演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C . 图③中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能将地球看成质点 D . 图④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弧线球时可将足球看成质点
  • 3. 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若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图片_x0020_100003 B . 图片_x0020_100004 C . 图片_x0020_100005 D . 图片_x0020_100006
  • 4. 从悬崖顶自由落下一小石块,测得它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是25m,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速度g=10m/s2 , 则小石块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 30m/s B . 25m/s C . 15m/s D . 10m/s
  • 5.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均匀光滑球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并被斜面上一挡板档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设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F1。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F2 , 则(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F1=mgsinθ B . F2=mgcosθ C . F1:F2=sinθ:1 D . 撤去挡板瞬间球的加速度为gtanθ
  • 6. 一物体在以xOy为直角坐标系的平面上运动,其运动位置坐标与时间t的规律为 (式中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x轴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 物体在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2m/s2 C . 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5m/s D . 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二、多选题
  • 7. 物体A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保持F不变,将另一质量与A相同的物体B轻放在A上,如图所示,则物体B放上后(   )

    A .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 . 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增大 C . 物体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 D . 物体B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 8. 在精选谷种时,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谷种(饱满)和瘪谷(空壳)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对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大些 B . 谷种和谷从飞出洞口到落地的时间相同 C . 谷种和瘪谷飞出洞口后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 . M处是瘪谷,N处为谷种
  • 9. 甲、乙两车在同一直车道上运动,一前一后,因为前方红灯它们同时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安全停车。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2 B . 甲、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 . 甲车的刹车位移大小为40m D . 如果甲车在前,乙车在后,t=4s时两车相距最远
  • 10. “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重力为G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某次蹦极的某段时间内,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t2、t4时刻弹性绳弹力大小等于运动员重力大小。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弹性绳中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空气阻力不计。则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t1时刻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B . t2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下的最大速度 C . t2~t4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D . t3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为零
三、实验题
  • 11. 如图是利用橡皮条、弹簧测力计、轻质小圆环、细绳套等仪器完成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G点,另一端挂上轻质小圆环。图甲表示橡皮条处于原长;图乙表示通过细绳套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使小圆环处于O点;图丙表示通过细绳套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F使小圆环处于O点;图丁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记录进行猜想后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 (1) 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B . 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拉力大小一定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拉力大小 C . 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D .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2. (2) 图丁中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沿GO方向的是(填“F”或者“F′”)。
    3. (3) 若在图乙中,F1、F2夹角小于90°,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拉力F2方向不变,增大F1与F2的夹角,将F1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__________。
      A . F1一直减小  F2一直增大 B . F1先减小后增大  F2一直增大 C . F1一直增大  F2一直减小 D . F1一直增大  F2先减小后增大
  • 12.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实验小车在平衡摩擦力后,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槽码(包含槽码盘)相连,小车后方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小车,小车加速运动。在保持实验小车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槽码的质量m,重复实验多次。

    1. (1) 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O、A、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对纸带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也可求出纸带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运用v-t图像法得到加速度,那么vA=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2) 某学生把槽码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力F,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a-F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现象,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 . 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 . 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 . 槽码质量m始终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M(即m<<M) D . 槽码质量m并未始终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M
    3. (3) 如图丁为该同学根据正确实验操作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小车加速度a与槽码质量m之间的 关系图像,则小车的质量M=kg,(g=10m/s2

四、解答题
  • 13. 小明同学在一只质量为0.5kg的杯子里加0.5kg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根劲度系数为50N/kg的均匀橡皮筋绕过把手(杯子的把手可视为光滑的)。两手同时沿同一水平面拉橡皮筋的两端,直到把杯子拉动并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此时两橡皮筋成 角且伸长量均为4cm,且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求:

    1. (1) 橡皮筋的拉力大小;
    2. (2) 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4. 如图所示,长为L的水平传送带始终水平向右以恒定速率v运行,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左端A处,一段时间后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最终在传送带右端B处水平飞出。若还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落到地面时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片_x0020_100021

    1. (1)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
    2. (2) B点离地的高度h。
  • 15. 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长L=1.5m,底端与水平面在P点处平滑连接。物块A、B(忽略大小)通过足够长的轻细绳连接,细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忽略滑轮的质量及滑轮与绳间摩擦)。物块A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x=1m时,绳子突然断裂,此时物块A的速度大小v=2m/s。物块A继续下滑后进入粗糙的水平面,已知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物块A的质量mA=0.4kg,g=10m/s2 , 求∶

    1. (1) 物块A在水平面上滑动的位移大小s;
    2. (2) 物块B的质量m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