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2-21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g)    应(hè)     镜(léng)      咄逼人(duó) B . (kuàng)    序(zhì)    弄(shì)       装作样(mú) C . 妹(zǐ)       粗(cāo)    蓄(chǔ)      人声沸(dǐng) D . 临(lì)       啬(lìn)     静(mì) 为一谈(hù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高邈            嘹亮            人迹罕致            喜出望外 B . 瘫痪            憔悴            油然而生            随声附合 C . 感慨            企盼            截然不同            美不胜收 D . 云宵            荫蔽            疲惫不堪            花团锦簇
  • 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疫情面前,越来越多的人以前所未有的直观方式,切身感受到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        , 才能最终      疫情。

    A . 肆虐    同病相怜    制服 B . 席卷    同舟共济    制服 C . 肆虐    同舟共济    战胜 D . 席卷    同病相怜    战胜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丰富全区青少年的文化体育生活,提高青少年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国庆期间,东川区2020年“重道杯”三对三篮球赛在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B . 2015年,东川明月中学初一新生采用一半摇号一半考试的形式产生,所以初一新生入学考试的人数和以前相比,减少了一倍。 C . 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是昆明市2020年能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保证。 D . 9月25日,东川区2020年国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当天,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外,区领导和市民们还一同开展了徒步健身。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②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③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④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⑤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A . ⑤②③④① B . ④①⑤②③ C . ④①②⑤③ D . ②③④⑤①
  •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是英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D . 《繁星》《春水》这两部诗集的主题是: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7.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 “秋思”是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与这首元曲的内容并没有直接关系。 B .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和下文游子心碎肠断关系不大。 C .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西风”与“古道”相互映衬,使道路更见苍凉。 D . 这首元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景情的交融中构建丰满的意境。
二、句子默写
  • 8. 根据提示填空。(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1)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2. (2)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 (6) 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请你根据课内外的积累,写出连续两句写“雨”的古诗词:
三、综合性学习
  • 9.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

      活动二:

    2. (2) 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双方各执一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请你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调查,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调查分析:下面是对班上50名同学进行的调查统计,请根据你的分析,写出你的结论。

      调查项目

      人数

      喜欢网上交友

      35

      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29

      有网友

      5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31

      结论:

四、填空题
  • 10. 名著阅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   B    , 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选段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书名),文中的“他”是(人名),这个选段中的事件可概括为(不超过10个字)。

五、字词书写
  • 11. 请将划线的成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什么?锦上添花 , 不如雪中送炭。在朋友有困难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可能是举手之劳,也可能需要一定的付出,只要力所能及就好。

六、对比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未若柳絮风起     因:

      ②陈太丘与友行    期: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3) (甲)文中,你认为谢太傅更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4. (4) 学习了(乙)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七、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 (2) 请分析选文第③段划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 (3) 第⑤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4) 文中两次出现母亲“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有什么深意?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趁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 (1) 请根据示例,把文中中秋夜的场景补充完整(每个场景不超过4个字)。

      中秋晚餐————父辈闲情——

    2. (2) 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3. (3) 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4. (4) 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八、作文
  • 15. 请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按要求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