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 变异和进化

更新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16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 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 B . 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 C . 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 D . 敲除与ERS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概率下降
  • 2. 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会明显减少 B . 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中(A+T)/(C+G)比值可能发生变化 C . 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 D . 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
  • 3. 单倍体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倍体的培育过程中发现有些单倍体的染色体可自然加倍,有些需要人为处理,最终形成稳定遗传的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单倍体只含有本物种一半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B . 通过细胞核内遗传物质重复复制或核融合可导致染色体自然加倍 C .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纺锤体形成而使染色体加倍 D . 单倍体胚状体可作为转基因受体细胞且转化后直接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 4. 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 .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 C .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D . 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 5. 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 . 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 B .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 . 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可提高群体中纯合子的比例 D .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
  • 6. 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DNA片段导入染色体DNA特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片段,定点改造基因,获得预期的生物体基因序列发生遗传性改变的技术。下图是对某生物B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靶位点。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图中B基因缺失一段核苷酸序列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 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 C . Cas9可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使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D . 根据上述处理前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
  • 7. 尿黑酸尿症是HGD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遗传病。某患儿的父母表现正常,将他们的HGD基因测序后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所示。已知HG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 . 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 C . 患儿的一个HGD基因中存在两个突变位点 D . 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三、非选择题
  • 8. 果蝇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实验。
    1. (1)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科研人员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的雄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5∶0∶2∶0。分析可知,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存在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立,F1中基因A的频率为(用分数表示)。
    2. (2) 研究中发现了可用于隐性突变和致死突变检测的CIB果蝇品系。CI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IB区段的X染色体(XCIB),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互换;I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B为显性棒眼基因。

      ①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XCIBXCIB的果蝇,原因是

      ②下图为研究电离辐射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的示意图。

      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填“雄性”或“雌性”)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率,合理的解释是

    3. (3) 自然界中偶然发现了能够正常存活的某品系雌果蝇,其性染色体中含有Y染色体和并联X染色体,具体的性染色体组成 如图。它为研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的时间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材料。

      ①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YY、 的果蝇不能存活。基因型为 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fY的雄果蝇连续交配多代,f基因在此过程中的遗传特点是

      ②已知X染色体臂之间可以进行交叉互换。为探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还是之后,可选用基因型为 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fY的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

  • 9. 玉米籽粒的颜色由位于Ⅰ、Ⅱ、Ⅲ、Ⅳ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E和e)控制,其中基因A和a、B和b控制籽粒的有色和无色性状,且两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时籽粒才表现为有色,其他情况均为无色。基因C控制籽粒黄色,基因c控制籽粒红色,基因E控制籽粒紫色,基因e控制籽粒黑色。C和c、E和e两对基因存在同时显现的特点,即同一果穗上同时出现黄色(或红色)籽粒和紫色(或黑色)籽粒,例如:在籽粒有色的前提下,基因型为CcEe的玉米果穗表现为黄紫相间。

    1. (1) 同时考虑四对等位基因,无色纯合子的基因型有种。
    2. (2) 让基因型纯合且不同的结无色籽粒的甲、乙两株玉米杂交,F2中有色∶无色=9∶7,由此说明甲、乙两株玉米至少有对基因不相同。
    3. (3) 基因型为AABBCCEE与aabbccee的玉米杂交得到F1 , 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其中有色果穗中含紫色籽粒的占
    4. (4)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株Ⅰ号染色体三体的玉米植株,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含有1条或2条染色体的配子(只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若该三体玉米植株与一株正常玉米(基因型为aa)杂交,则子代中染色体变异的个体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