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江淮名校宣城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1-01-29 浏览次数:2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年10月6日,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对宇宙中最奇特现象之一——黑洞的研究,而共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探索出了物理学的许多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顿通过“实验验证”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 B . 伽利略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论断 C . 胡克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 D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
  • 2.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时甲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 0~3s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 . 0~2.5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 0~3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 3. (2020高一上·河南期中) 若某飞机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 ,经长为210m的航母跑道后达到起飞速度腾空而起,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大小为(   )
    A . B . C . D .
  • 4.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30°的斜面自由上滑,物体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 . ,沿斜面向下 B . ,沿斜面向上 C . ,沿斜面向下 D . ,沿斜面向上
  • 5. 如图所示,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由a点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b时速度恰为零,若质点第一次运动到高度 处的c点时,所用时间为t,则物体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   )

    A . B . C . D . t
  • 6.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则拉力F与静摩擦力Ff的合力方向是(   )


    A . 向上偏右 B . 向上偏左 C . 竖直向下 D . 竖直向上
  • 7. 如图所示,当对重为G的物块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物块恰好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的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物块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 B . C . D .
  • 8. 如图甲所示, 的两根细线系一小球,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水平拉直,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图甲中的细线 换成长度相同(接小球后)、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先后剪断 的瞬间,甲、乙两图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1 B . C . D .
二、多选题
  • 9. 出租车离乘客10m远处正以10 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乘客立即示意司机停车并以5 的速度匀速追赶,司机看到信号经1.5s反应时间后,立即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司机看到信号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所用时间为5s B . 从司机看到信号到出租车速度减到零出租车的总位移为25m C . 出租车停止时,乘客还没有追上 D . 乘客追上出租车的总时间为11.5s
  • 10.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

    A . F1 B . F2 C . F3 D . F4
  • 11.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当把A、B两物块同时竖直向上抛出时(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A的加速度小于g B . B的加速度大于g C . A、B的加速度均为g D . A、B间的弹力为零
  • 12. 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内壁为半球形且光滑的容器,容器的质量为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置于容器内质量为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与容器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 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 ,重力加速度 )则(   )

    A . 容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容器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 C . 推力 的大小为 D . 地面对容器的支持力等于
三、实验题
  • 13.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装置完成实验。

    1. (1) 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橡皮条 的夹角 和结点O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b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______。
      A .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 . 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橡皮条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 . 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 . 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 . 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3. (3) 如图乙和丙所示是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填“乙”或“丙”,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 14. (2020高三上·通榆期中) 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平衡摩擦力时,该组同学先调节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A . 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钩码个数,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 . 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钩码,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一下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 . 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钩码,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 (2) 图乙是某次实验中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若相邻计数点记为A、B、C、D、E、F、G,它们到O点的距离已标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49.5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填“大”或“小”)。

    4. (4) 在“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时,该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图线如图丙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5. (5) 该同学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物理学思想方法为______。
      A . 极限法 B . 比值法 C . 理想化模型法 D . 控制变量法
四、解答题
  • 15.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地前最后5秒的位移恰好是前面位移的8倍,g取10 。求:
    1. (1) 物体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H;
    2. (2) 物体着地时的速度v。
  • 16. 如图所示,物A、B用一轻绳相连,A放在倾角 的斜面上,B竖直悬挂并保持静止,连接A与滑轮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A的质量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求物块B的质量 的取值范围。(

  • 17. 如图所示,质量 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 的小球相连。今用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力 ,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求:

    1. (1) 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2. (2) 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18. 如图所示,人站在地面拉住连接风筝的牵线,某时刻质量为 的风筝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牵线对风筝的拉力T(未知)与风筝平面成 角。已知风对风筝的作用力F(未知)与风筝平面相垂直,重力加速度g取

    1. (1) F和T的大小(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2) 若拉着风筝匀速运动时,牵线与水平面成 角保持不变,这时拉牵线的力为 ,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