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12月适应性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19 浏览次数:2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有书法爱好者谈论某字体时,介绍:“该字体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可知该字体为(   )
    A . 楷书 B . 行书 C . 小篆 D . 隶书
  • 2. 汉武帝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这说明汉武帝时刺史(   )
    A . 属于地方行政长官 B . 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C . 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D . 威胁到君主专制的统治
  • 3. 汉代太学设置和隋唐以来科举制设置的社会影响极大,下面有关两者社会影响相同(似)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情形  ②推动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③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④促进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4. 《大唐六典》云: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旧唐书》云:“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下对唐代“市”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 长安金市胡商云集 B . 市令是市署的主管官员 C . 市令级别相当于小县的行政主管 D . 政府对百姓交易进行直接管理
  • 5. 对西藏的管理是古代历朝的重要议题。皇太极曾经邀请达赖喇嘛到皇廷,达赖未赴约,但在回复中称“文殊菩萨皇帝”,清军入关后的1652年,达赖喇嘛终于访问北京,受到顺治皇帝的隆重款待。下列与西藏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
    A . 理藩院起初只管西藏事务 B . 布达拉宫的殊胜三界殿悬挂乾隆帝的画像 C . 元朝曾在西藏设立行省 D . 康熙在西藏中心地带设木兰围场
  • 6. 中华文明丰富多彩,传承历久弥新。下表所列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起绒锦;《氾胜之书》

    景教、回教传入中国;《多宝塔碑》

    司南;《九章》

    定时炸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A . ③①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③②④
  • 7. 在明清历史上,海禁政策的废弛是朝廷争论不休的问题。崇祯十一年,再次海禁后,使每年去往马尼拉的船舶数量从崇祯十年的50艘下降到16艘。明清皇帝实行的相关政策正确的是(   )
    A . 明太祖颁布“迁海令” B . 顺治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C . 雍正曾一度“开闽省洋禁” D . 乾隆宣布开江浙闽三海关
  • 8. 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下列有关买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商经济侵略的加深,买办开始出现

    ②买办参与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

    ③抗战期间,部分买办阶层参与抗日运动,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④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③④
  • 9. 《申报》(1912年2月3日)报道:有军士数十人手持并州快剪,见脑后有垂豚尾者辄行剪去,一时被剪愚民有抱头哭泣者,有反唇相讥者。……有乡民游某入城完粮,被差役拉住其发欲硬行剪去,乡民不从,两相争扭,致铁剪尖端戳入喉际,立即倒地……殒命。对此报道理解错误的是(   )
    A . 不同阶层政治和文化信仰的差异 B . 剪辫子遭到当时大部分国人反对 C . 革命的进步性与简单粗暴性并存 D . 当时的思想观念呈现出新旧并存
  • 10.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左宗棠在哈密建立军事基地  ②阿古柏兵败自杀

    ③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④法国为打开中国西南门户发动中法战争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②①④
  • 11. 如图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战期间著名战役或最大事件的发生地,请指出标注地点对应的时间和重大事件描述正确的一项(   )

    A . ①-1933年,多伦战役,冯玉祥军队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 B . ②-1935年,日军在宛平城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 . ③-1940年,台儿庄战役,歼敌万余人台儿庄 D . ④-1937年,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 12.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提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据此,有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为新中国的国内建设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彻底粉碎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④推动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②③④
  • 13. 邓小平曾说: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香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干预 B . 中央不能派驻港部队直接参与干预 C . 英国政府可以适度采取措施干预 D . 港人治港,完全自治
  • 14.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 推动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B . 允许上海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 . 给予上海浦东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D . 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15.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1999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B .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C . “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 . 改革开放后,中共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16.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据此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 所有雅典人都享有公民权 B . 伯里克利的话言过其实,是溢美之词 C . 古希腊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 . 五百人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17.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智慧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下列言论与材料所述言论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C .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D . 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 18. 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科西摩·德·美第奇曾说过“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佛罗伦萨哺育了众多文艺复兴巨匠,留下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的杰作,下列关于这些天才的相关论述错误的是(   )
    A . 但丁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 . 皮提宫收藏有拉斐尔的《椅子中的圣母》《戴面纱的女人》等绘画 C . 布鲁内列斯奇把百花大教堂的大圆顶设计成实心,并设计几种窗户解决采光问题 D . 百花大教堂外表用白色、绿色和粉红色大理石进行装饰
  • 19. 下列有关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组合有误的一项是(   )
    A . 17世纪-洛克-《政府论》-分权理论 B . 17世纪-伏尔泰-《哲学通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18世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原则 D . 18世纪-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 20. 近代某一艺术作品突出的体现了“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的融合对比”这一特点,该作品是(   )
    A . 《自由引导人民》 B . 《日出•印象》 C . 《向日葵》 D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21. 德意志帝国由四个王国、六个大公国、五个公爵领地、七个侯爵领地、三个直辖市和一个皇帝直辖地等组成。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国家!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邦联制国家体制 B . 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操纵帝国议会 C .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D . 议会有权倒阁,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 22. 二战时期,某次国际会议宣告:“……(8)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发表该宣告的国际会议(   )
    A . 开罗会议 B . 德黑兰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波茨坦会议
  • 23.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时成员国6个,到1986年发展到12个,新增加的成员国有(   )
    A .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B . 荷兰、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 C . 英国、丹麦、爱尔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 D . 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
  • 24.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有欧洲首都之称,是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及超过1000个官方团体的日常会议举办城市。下列总部驻地设在布鲁塞尔的组织机构有(   )

    ①国际联盟  ②北约  ③欧洲联盟  ④世贸组织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关于启的继位问题,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由此可见(   )
    A .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B . 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 .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D . 历史文献的真伪必须得到考古的印证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校的起源,本是纯洁的,专为研究学问的;惜乎后来变为国家养成人才之所。国家养成人才,原是很好的事;但因(一)事实上,国家所代表的,总是业经通行、已占势力的理论。所以公家所立的学校,其内容,总是比较陈旧些。社会上新兴的,即在前途有真正需要,而并非在过去占有势力的学科,往往不能尽力提倡。(二)而且是本身,总不免因利禄关系而腐化。于是,民间有一种研究学问的组织兴起,这便是所谓书院。书院之设,大概由(一)有道德学问者所提倡;(二)或为好学者的集合;(三)或则有力者所兴办。他是无所为而为之的,所以能够真正研究学问,而且真能跟着风气走。在理学盛行时代,则为讲学的中心;在考据之学盛行的时代,亦有许多从事于此的书院,即其确证。新旧两势力,最好是能互相调和。以官办的学校,代表较旧的、传统的学术;以私立的学校,代表较新的、方兴的学术,实在是最好的办法。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原来只有宫廷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只有能进出其间的御用学者才能有可能独占和利用。后来一段时间佛教寺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印刷物的普及,把人类自古以来的智慧播及街头巷尾。不仅新发现、新发明,包括唐宋变革本身,也与文化的普及密不可分。

    ——(日)小岛毅《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官学学校与私学机构(书院)教育内容的不同,并指出先秦时期结合两者特色的教育机构名称。并举一例明清思想家对学校(书院)职能的新看法。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活字印刷术对促进文化传播上的优点,并指出唐宋思想界变革中韩愈的主张和北宋五子如何与佛老思想抗衡。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对日方针在1945-1955十年间有重大改变:从占领最初的彻底摧毁日本逐步转变为扶植日本垄断资本复活。从1950年起……美国对日政策转变为将日本作为西方世界的亚洲工厂和反共屏障。正是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促进了日本垄断资本的复活和在复活基础上的高速增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佛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反恐战争》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二战后日本取得的经济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图1: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图

    图2: 新中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材料三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第5卷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两个新的纺织业中心,从工业结构角度看两个时期工业发展有何侧重点?并分析侧重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分析:①十二年中“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试列举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对了的事件”,并指出主要法律保障。②列举十二年中我们经济上“做错了的事件”,并总结经验教训。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的建筑物也和希腊的大不相同,主要是些世俗建筑物,如浴室、圆形剧场、运动场和凯旋门等。罗马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砖和灰泥-使罗马人为大型建筑物修建宏伟的拱顶结构成为可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14年一位意大利人称:“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材料中“新的法律”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和希腊的不同之处。罗马大斗兽场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请指出其建筑地位和体现的精神。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意大利人“感谢”和“欢乐”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