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合肥五十中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

更新时间:2021-02-22 浏览次数:3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广东) 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燃烧 B . 酒精挥发 C . 食物腐败 D . 塑料降解
  • 2. (2019·天水)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多种物质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 .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C .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 .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3. 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 汞在空气中加热时,产生了红棕色的氧化汞
  • 4. (2019·江西)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加热立即收集 C .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 . 结束时停止加热
  • 5. (2019·泰安)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 . 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 .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 .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 6. (2019九上·临沭期中)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 . 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 . 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 7.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物是两种单质 B . 反应物有剩余 C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 该反应生成了多种产物
  • 8. 如图1为某品牌奶片食用后剩下的塑料凹槽,当向其中的2个凹槽内分别滴加适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后,用玻璃水槽罩住,如图所示,一段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2的实验现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该实验设计充分体现了节约、环保等化学核心理念 C .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密切相关 D . 该实验中浓氨水没有变红,说明酚酞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 9. 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装修材料中常常含有甲醛,损害人体健康。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B . 甲醛燃烧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 甲醛是氧化物 D . 甲醛分子中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 10. 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 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A .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分解反应 B . 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 . 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 .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 , 则不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 11. (2020九上·兰州期中)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 .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 . 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 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 .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 1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进行蒸馏操作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改进后的装置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 . 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 . 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 . 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天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ODP)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离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三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7秒钟即爆炸:另一种三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陶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 (1) 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2. (2) 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 (3) 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遇热时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硫酸铜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 (4) 请你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 (5) 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三、实验题
  • 14.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 (1) 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
    2. (2) 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②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产氧率= )远高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操作和计算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 (3) 利用收集到的氧气可以模拟氢氧焰实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A.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B.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有关。

四、填空题
  • 15.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B,C,D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2. (2) 图A,B,C,D中,共有种元素。
    3. (3) 图A,B,C,D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五、科学探究题
  • 16. 某兴趣小组给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

    154

    1. (1) 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2. (2) 写出氯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3. (3) 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4. (4) 同种催化剂,除了质量以外,颗粒大小也可能影响其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5. (5) 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 17.             
    1. (1) 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Na2S4+O2+H2O→S+NaOH,该反应属于(填化学反应类型)
    2. (2) 查阅资料: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

      实验过程:

      ①制备四硫化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 理论上h2:h1=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3. (3)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0.1%)
    4. (4) (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②中,若没有进行充分振荡的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5. (5) (反思与评价)①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用四硫化钠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③在三次测定过程中,最接近理论值的是第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